《物体的形状改变以后》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 小学科学探究教学观摩与学术研讨会获奖教案.doc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来源:eduwg.com  发布时间:2013-03-11 13:30:12

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探究发现生活中弹性物体的共同特征。

2.能够区分弹力与弹性。

3.能够做弹簧拉伸长度与拉力之间关系的实验。

4.体验弹性与弹力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知道物体受力时形状发生变化,去掉外力时恢复原来的形状。

教学难点:了解弹簧拉伸长度与拉力之间的关系。

教学关键:把握实验时物体的弹性限度。

教学准备:软排球、钢尺、弹簧、海绵、橡皮筋、塑料直尺、钩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1、同学们,看老师手里拿的是沙滩排球,它是什么形状的?我用力后,看它有什么变化?学生回答问题。

2、提问:是它的什么改变了?学生回答问题。

3、提出问题:为什么形状会改变呢?改变以后会怎样呢?今天我们学习物体的形状改变以后

(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究 解决问题

1、教师讲述: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五种物体,请看:都是什么?用力改变这些物体的形状,再去掉所用的力,你会有什么发现?(强调:组内分工、一人选做一件,组内合作。)

2、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记录实验现象,全班交流探讨。(重点总结五种实验物品的共同点)

4、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简要板书。

5、教师点拨弹性的含义。

6、教师引导提问:海绵有弹性吗?钢尺有弹性吗?弹簧有弹性吗?橡皮筋有弹性吗?那五角钱的硬币有弹性吗?

7、学生自由发言。

8、教师引导学生利用三枚五角钱硬币实验探究他的弹性。(利用展台)

9、学生实验,汇报实验现象。

10、教师引导: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呢?

11、学生试探回答。

12、教师引导点拨:所有的物体都具有弹性,只不过有的物体形状改变是肉眼观察不到的,但我们不能因为看不到而说它不存在。(板书)

13、教师讲述:刚才我们都看到了物体在用力后改变了形状,谁留心感受实验时手的感觉了?(有则汇报,无则实验体会)这回咱们让物体改变形状时,手要慢慢离开物体,仔细体会手的感觉。

14、学生再次试验,重点体会手的感觉。

15、学生汇报交流。

16、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点拨:弹力。

    引导:教师手拿一根弹簧,问:此时的弹簧有弹性吗?

          教师用力拉伸弹簧,问:此时的弹簧有弹力吗?

17、教师引导:刚才同学们注意到老师手中的弹簧两次伸长的不同了吗?这是怎么回事啊?谁来解释一下?

18、学生交流。

19、教师引导:那就是说力量大,弹簧就伸得长,对吗?那我们该怎么实验验证呢?………………………………【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

Tags: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