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撬棍的学问 教学设计3 冀教版五年级下科学.doc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来源:eduwg.com  发布时间:2013-06-16 09:03:30

2. 撬棍的学问

教学目标:

  1、能用常见物体设计简单机械;能用实验研究的方法找出使天平保持平衡的规律;能找出日常生活中应用的杠杆原理的工具;能从应用了杠杆原理的工具中找出组成杠杆的三个要素点的具体位置;能够应用所学的杠杆原理制作一个小模型。

  2、在研究问题时能主动地与其他同学讨论和交流;能大胆想象并设计抬起地球的装置。

  3、能够说出杠杆由哪三部分构成;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杠杆的含义;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杠杆尺的平衡规律;能解释为什么日常生活中还要应用“费力”的杠杆。

  4、能举例说出在哪些工具中应用了杠杆原理。

 

教学重点难点:

  1.用实验研究的方法找出使天平保持平衡的规律。

  2.解释为什么日常生活中还要应用“费力”的杠杆。

 

材料准备:

  阿基米德的头像,课件。实验材料,机械实验盒等。

课时安排:

  用3课时。第一课时完成课的导入及活动1的教学,第二课时完成活动2的教学,第三课时完成活动3及科学在线的教学。

教学过程:

一、把重物抬起来

  活动目标:

  1、能用绳子和长木棍设计一种简单机械。

  2、能将自己的设计制作成模型进行实验。

  3、能主动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设计和实验结果。

  4.能通过分析实验数据,用自己的话说出支点离重物越近越省力。

  5.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杠杆的含义;能用图示的方法表示杠杆的三个点

实施过程:

  1、此活动设计为:出示场景图提出问题——学生独立提出解决办法——学生独立设计模拟实验——学生实验——认识杠杆上的三个点——通过实验方法探究省力和省省距离的杠杆——整理研究资料——总结交流。

  2、在课堂上要适时地做好指导。杠杆上三个点的认识在学生完成第一次实验后适时地告诉学生,这三脚步声点的名称是人为起的,只要让学生知道就行了。

  3、在总结时引导学生认识到,当木棍上形成了三个点并绕支点旋转时这根木棍就是杠杆,而单放在地上的木棍就是一根木棍,不能说它是杠杆。

二、怎样使杠杆保持平衡

活动目标:

  1、能准确地记录实验结果。

  2、能设法归纳总结出使杠杆尺保持平衡的规律。

  3、能与小组其他同学共同分析实验数据。

  4.能用自己的话描述杠杆尺的平衡规律。

实施过程:

  1、活动设计为:认识杠杆尺——实验三次,并做好记录——分析记录,发现规律,并提出平衡规律的假设——按假设规律进行多次实验,做好记录——分析全部记录资料,得出结论。

  2、实验中要求学生只能确定一个动力点和一个阻力点,不要选取多外点。

  3、分析记录发现规律的活动要有一个规定的层次,首先是个人观察记录表寻找规律,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形成一致的认识,最后展开组与组的交流。这样,既注意了面向全体,调动每个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又体现了合作学习交流的作用。

  4.教学的着力点放在两个方面,既要注重指导学生掌握平衡的规律,也是要重视学生寻找平衡规律的认识过程。

三、寻找生活中杠杆的应用

活动目标:

  1、能说出杠杆的3种基本类型。

  2、能找出日常生活中应用了杠杆原理的工具。

  3、能正确地指出生活中运用杠杆原理的物体中“支点、动力点和阻力点的位置”/

实施过程:

  1、在以上两个活动的基础上,本活动以观察、分析实物材料为主要活动方式,应用已掌握的知识解决问题。

  2、活动采取小组活动的方式进行,每二人一组,对本组的材料逐个分析。

  3、分析时,让学生在实物上找出支点,通过动作找出动力点、阻力点,然后确定杠杆的位置,分析其作用。

  4 在实物分析的基础上,利用一些图片边分析边在图中标出三个点的位置。

  5.鼓励学生通过体验运用不同类型的杠杆原理的工具是如何工作的,去分析这些工具帮助我们省力了还是省距离了,从而再次感受到利用简单机械可以帮助人们提高工作效率。

拓展活动:

  帮阿基米德抬起地球

活动目标:

  1、能大胆想像并设计抬起地球的装置。

  2、能用图形表示自己设计的能抬起地球的装置。

  3、能利用杠杆原理设计并制作一个简易天平的模型。

实施过程:

  1、此活动是对全课的总结,是学生利用本课探究所获得的知识去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自己回答本课导入时所提出的问题,本活动相当于评价活动。由学生利用本课所学的知识独立地来解决这一个问题,拓展活动中引导学生理解阿基米德所说“如果给我一个支点”中的如果二字。

  2、活动的过程采取个人独立思考设计方法:画出个人的设计图——小组交流——补充修改个人的设计图………………………………【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

Tags: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