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第3节 力的存在教案(浙教版七年级下)(1).doc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来源:eduwg.com  发布时间:2013-03-25 16:50:56

2.3力的存在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力的概念。

2.知道力所产生的效果。

3.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准备

弹簧、钢锯条、气球、磁铁、磁针、大头针、铁块。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我们在这一章中要学习一个新的物理概念──力。力是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常用的一个概念。也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这一章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力的一些知识。

二、新课展开

(一)、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教师:我们常常提到“力”这个字,但是在物理学中所说的力的含义要比生活中所说的力的含义狭窄、确切得多。

  人推车需要力;人把水桶提起来需要力;马拉车需要用力。这些有力出现的实例中都伴随有肌肉紧张。所以力的概念最初是由肌肉紧张而来的。

  但是在大量的情况下,虽然没有出现肌肉紧张的情况,仍然有力存在。因为产生了和肌肉紧张相同的效果。大家看,用吸铁石吸引这些大头针,尽管没有肌肉紧张,不是也有力存在吗?

  请大家举出有力存在的实例。

  (学生举例,教师选择适当的例子写在黑板上。教师也可补充具有启发性的实例)

  教师:火车头拉着车箱前进,运动员踢足球,吸铁石吸引铁钉,举重运动员举起杠铃,等等。

  以上实例中都有力存在。请大家考虑,当有力存在(或出现)时有几个物体?

  教师:有力存在时,一定有两个物体发生了某种作用。吸引、拉、举等等是对这些作用的具体描绘。

  吸铁石吸引铁钉,吸引就是吸铁石对铁钉的吸引力。运动员举杠铃,举就是运动员对杠铃的力。火车头拉车箱,拉就是火车头对车箱的力……

上述的例子说明,有力存在时,总有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发生了作用。所以,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教师:现在我把上述有力存在的实例中的物体分为两组,请大家分析这两组物体有什么区别。

  (引导学生答:一组物体是施力的,另一组物体是受力的)

  教师:对一个力来说,有施力物也有受力物。现在请大家指出下列各力的施力物和受力物。

  教师出示小黑板。

  汽车对拖车的拉力

  推土机对土的推力

  起重机向上吊起集装箱的力

  (学生回答)

  教师: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对力的理解应注意以下两点。这里所说的作用指的就是力。当有力出现时,应分清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尤其是注意认清哪个物体是受力物体。

(二)、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演示实验:吸铁石吸引大头针。

  2.演示实验:铁块吸引小磁针的一个极。

  教师:吸铁石对铁钉有吸引力,这是大家熟知的。但是我们也看到铁块对小磁针也有吸引力。这说明磁铁吸引铁,同时铁也在吸引磁铁。

  3.演示实验:把钢锯条固定在台钳上,用弹簧将锯条拉弯。

  教师:用弹簧把锯条拉弯,弹簧对锯条有一个拉力,同时弹簧也被拉长,这说明锯条对弹簧也有一个拉力。

  可见,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甲物体对乙物体有一个力,同时乙物体对甲物体也有一个力。………………………………【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

Tags: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