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第3节 力的存在讲学稿(一)(浙教版七年级下).doc
第二章 第3节 力的存在(一)
【学习目标】
1.能从力的现象概括出力的两种作用效果。能根据力的作用效果来确认力的存在。
1. 能根据实验现象和生活事实,确认力的相互性,并能用力的相互性解释有关现象。
【课前预习】
1.力是 直接看到的,但可根据 来感知力的存在。
2.力的作用效果有: 和 。
3.对下列力的现象归类:①手挤矿泉水瓶壁;②压力将铝板压成锅;③手拉弹簧,弹簧变长;④运动员将标枪投出;⑤飞来的足球被守门员接住;⑥扣过来的排球被挡了回去。
力的效果是改变物体形状的现象的是: ;力的效果是改变物体速度的现象是 ;改变物体运动方向的是 。
● 物体运动速度大小的改变和运动方向的改变,统称为运动状态的改变。
运动状态的有 ,能
反映改变物体形状的有 。
5.用红色气球压绿色气球,观察到 ,这个现象说明 。
6.地空导弹向前前进的力来自于 。
7.准备两个实验,分别演示力的作用效果或力的相互作用,在课堂交流。
疑难重点:
1.以下四种现象中,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的是:( )
A.匀速转弯的汽车 B.悬挂在天花板上的电灯
C.正在荡秋千的小孩 D.守门员踢出去的足球
2.下列各运动中属于运动状态不变的是:( )
A.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 B.被扔出的手榴弹在空中运动
C.小球从空中自由落下 D.木块从斜面上匀速滑下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个不接触的物体间一定没有力的作用
B.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间一定发生力的作用
C.人拉车前进时,车也在拉人
D.做匀速运动的物体,运动状态不变
4.用绳子系着的水桶把井水吊上来,提拉绳子时手受到竖直向下的力的作用,作用这个力的物体是:( )
A.手 B.绳子 C.水桶 D.地球
5.物体的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物体 和 的改变。
6.游泳时,用手和脚向后划水,人就能前进,为什么?
。………………………………【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