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第6节 摩擦的利和弊教案1(浙教版七年级下).doc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来源:eduwg.com  发布时间:2013-03-25 16:54:13

第六节  摩擦的利和弊

一、学情分析

学生对摩擦力虽有一定的认识,但在固有的知识结构中,还存在不少缺陷,比如:

1.对于固体能产生相应的摩擦学生有一定的了解,而对液体、气体存在摩擦缺乏认识,没有“摩擦力是普遍存在的”的这一理念。

2.对于摩擦,不少同学有“摩擦对我们生活生产是有害的”这一错误概念。

3.现实世界处处存在摩擦,学生对零摩擦没有感性认识,可能会有“如果没有摩擦该多好啊”这样的想法。

4.学生对于增大或减小摩擦的知识不具有系统性,存在“添加润滑油就是改变了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使接触面变得光滑”、“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等错误观念。

二、教学策略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采用如下策略帮助学生建构新知识:

1.通过全班同学参加参与“摩擦的利与弊”的辩论,促使学生查阅相关的资料,丰富学生对摩擦的感性认识,进而正确认识摩擦,正确对待摩擦。

2.认识了摩擦的利与弊,就要了解哪些方法可以增大或减小摩擦,将其运用于生活。所以本课的一个重点也是帮助学生认识并学会使用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这个环节可以设计成小组讨论,画、写设想,然后由代表发言,说出设想的理论根据,再由老师点评的形式进行。

3.在学生对摩擦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之后,可以让学生用头脑风暴法猜想如果没有摩擦,我们的世界会怎样,引导学生学会使用逆向思维,培养他们敢于设想一切、敢于怀疑一切的意识,并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摩擦对我们生产生活的意义。

对于讨论“没有摩擦将会怎样”的问题时,以头脑风暴的形式,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辩论说明摩擦力是普遍存在的,不但固体会产生摩擦力,而且气体和液体也会产生摩擦力。能通过想象描述没有摩擦的世界将会出现的情景。理解摩擦力的利和弊,并懂得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具体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模式,通过辩论探讨,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学习,深入了解摩擦的利与弊,并能使用正确的方法来增加或减小摩擦。同时,在辩论中穿插必要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探究精神。

3.情感价值观目标:

在辩论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谦逊有礼、文明待人的气质和风格,在意见对立的情况下也能气定神闲、保持自身良好的风度,同时能对各种突发状况做出较好的对应。通过这个活动,能为学生打下一定的辩论基础。………………………………【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

Tags: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