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2 .doc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来源:eduwg.com  发布时间:2012-10-29 20:28:00

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提高学生分析认识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综合运用各种类型的史料,使学生掌握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分析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结合对新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学习,认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成长中的事物。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

三项基本政治制度。

教学难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形成、内容和意义,充分认识到它们所具有的中国特色。

【教学过程】

创设新情景:

导入:通过开国大典视频导入

一、新中国的成立:

1949.10.1

北京

 

二、民主政治建设:

1、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

1)背景:解放战争胜利发展;筹建新中国

2)初步形成: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① 召开:1949、北平、社会各阶层

② 内容:

a.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主席,选举产生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b.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c.会议决定改北平为北京,为新中国的首都,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采用公元纪年。

③ 意义: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350年代发展:

统一战线性质;代行全国人大职权;政治协商、民主监督 、参政议政。

4)新阶段:

1956年“八字方针”;爱国统一战线

探究一:为什么“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提示】规定了国家的性质;规定了国家各个方面的基本方针和政策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背 景:新中国成立----经济发展

2)初步确立:新政协确立

3)正式建立:1954年第一届人大

①主要内容:

a.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b.大会根据宪法的规定,建立了新一届国家机构,毛泽东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内容和意义

a.内容: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性质、根本政治制度、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它体现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代表了广大人民的意志。

b.意义:这是新中国第—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和建设经验的总结,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法律保证。宪法的颁布大大调动了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

Tags: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