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教学案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二节 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三课时)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0-04-04 13:54:56

B、南北气温的差异

 

分布的特点

形成原因

冬季气温

南北相差很大

我国南北跨纬度很大,受纬度的影响;冬季风加剧了我国北方地区的严寒;

夏季气温

南北相差不大,全国普遍高温

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

 

重要地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这一线南北河流的水文特征、气候、植被、耕地类型、农作物种类等都有很大的差异。

 

C、温度带划分的依据及类型:根据积温的多少,我国从北到南划分为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5个温度带,再加上一个高原气候区。各温度带内动植物的生长,传统民居等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都体现出差异。

4、当堂练习:

   (1)对照地图,说出我校所在地区1、7月份大致气温和年较差,学校所属的温度带,以及对当地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2)读下图,回答问题:

 

 

 

 

a 我国冬季等温线排列____________,说明我国冬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在冬季,我国南方的正午太阳高度比北方_____________,昼长时间_________,等到的光热比北方,另外,____________频频南下,加剧了北方的的寒冷。所以,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相差________.

c  1月份平均气温0℃等温线大致经过_________——_________一线,向西沿______高原的东南边缘。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设计】

1、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组织学生阅读课文第34~36页,并完成下列内容:

1.         我国各地的降水差别很大,既有______向差别,也有_______向的差别。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根据___________与__________的对比关系,我国干湿地区可分为四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是___________毫米的等降水量线,大致与一月平均气温___℃等温线相一致,大致通过_______——________一线。

教师检查后,进入互动探究。

2、互动探究

活动一:[我问你答] 展示图片:北方地区的平顶屋,南方地区的两面坡屋顶。

组织学生观看图片,由几位学生根据图片中的内容提出问题,让其余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加以指导、点评。

活动二:放映投影片,读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上找出1600mm800mm400mm200mm50mm等降水量线,它们分别穿过我国哪些地形区、行政区;并说出我国降水的分布规律。

组织学生到讲台上演示:5位学生找出5条等降水量线,并一一指出它们分别穿过的位置。

2、 我国降水的时间分布特点是什么呢?

让学生依据生活经验得出结论。(表现好的同学要及时鼓励)

3、 让学生在地理填充图册P16完成相关内容,并要求学生在图上画出800mm400mm等降水量线。(教师抽查,学生互查)

4、角色扮演 选出4 位学生分别代表1600mm800mm400mm50mm等降水量线通过地区的居民,让他们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当地降水的特点。

5、 800mm等降水量线大致与哪条等温线几乎重合?

6、阅读 指导学生读课文P35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我国降水量最多和最少的地方在哪里?并请解释原因。

组织学生讨论回答。

活动三:教师展示图片: 西北内陆地区干旱景观、沿海地区湿润景观、东北某地区森林景观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