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及反思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2-05-03 21:06:46

教学目标:
1.     
通过朗读理解体味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     
培养学生通过品味欣赏优美的描写激情的语言理清思路,整体把握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性学习。
4.     
通过散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感情。
教学重点:
1.
培养学生通过品味欣赏优美的描写激情的语言理清思路。
2.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性学习。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感情。
课前准备:
学生:(1.预习课文,查字典注音识记,会写生字词,选三个以上的词语在课本上写一段话,内容自定,同学间互相订正欣赏。
2.搜集关于祖国故乡土地等方面的歌、诗、散文资料。
3.翻看中国历史了解我国东北的物产及沦陷的年代、范围等情况。作阅读笔记
教师:(1)查阅史料将相关资料提供给学生
2)制作课件
一、整体感悟与体验
1
、导入新课
2
、教师简介作者,检查预习
3
、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学生按要求听读课文。(出示投影片)
[
要求]
A
、感受文中作者所蕴涵的情感
B
、注意教师朗读时对语气语速重音等的把握和处理。
C
、画出自己深受触动的句子或词语,
4
、学生交流各自的听读感受,整体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怀念、赞美、忧伤、愤怒等)
5
、学生朗读课文进一步感受文章的情感。(要求:流畅、准确,并尽量读出刚才自己所体悟的情感)
二、自主研读、合作探究
1.
四人一小组,结合课文内容及所了解的东北信息,交流东北印象(包括历史与物产)
2.
教师抛出问题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欲望与热情:(出示投影片)
[
问题一]:文中哪些句子或词语最能表达作者的感情?深情的朗读这些句子,并谈谈你的理解和体会。
[
问题二]:作者是运用了那些手段(技巧),把自己对故土的这种感情表达出来的?请举例说明
3.
生精读课文,进行语言品味,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师生共同解决自学疑问,明确:
[
问题一]我心里怀着炽痛的热爱。
我无时无刻不听见……我无时无刻不听见他召唤我回去。
……
(小组四个人讨论汇报,轮流有感情的朗读句子,类似句子用换字比较法进行赏析理解,体会词语的表现作用)
小结讨论内容:理解散文首先掌握作者融入的思想感情,更换词语就不能准确表达情感
[
问题二]:(1)运用大量富于鲜明感情色彩的词语,直接抒发感情。
2)运用排比、比喻修辞表达加强情感的冲击力。(如: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怪诞的狂风当我记起故乡的时候……喷涌着血液一样
3)人称的恰当运用。(先用第三人称而不用它隐含将土地比做母亲的意思;随着情感的越趋激荡,作者又将她改成第二人称你直接倾诉对故土的感情显得直接而迫切,产生了强烈的抒情效果)
小结讨论内容:理解散文还要明确作者表达感情的技巧,了解他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写作水平。
三、欣赏发挥拓展延伸
1
、欣赏体味:再次朗读排比、比喻修辞(当我躺在土地上……怪诞的狂风当我记起故乡的时候……喷涌着血液一样),运用朗读的技巧传达自己对课文情感的把握。
师述:我们已经看到东北黑土地优美的景色、丰富的物产,领略丰收的喜悦心情。请在自己的头脑中想象当年我们这片故土的美景,再想象日本侵略军在这片土地上的烧杀抢掠恶劣行径,我们仿佛看到家乡的乡亲们那痛苦的表情,哀怨的眼神,我们就会深刻的体味作者当时的情感(怀念赞美忧伤愤怒)
学生自由发言体会。
2
 发挥联想:教师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那么美丽的故乡被日本侵略军无情的践踏,流离失所背井离乡的人们发出强烈的呼号:我们要回故乡,保卫故乡,在这里我们向土地发出誓言:为了她,我宁愿付出一切……洗去她一切的污秽和耻辱。引导学生合唱《黄河大合唱》,将自己搜集的歌词、诗歌、散文,有感情的朗诵出来,烘托气氛。
3
 创新写作:教师启发学生根据以上的品味进行联想:想象本地区的优美景色。讨论,与同学交流发言后,鼓励学生对家乡进行描写赞美。提示:(师出示投影片)
1)、题目自拟
2)、可仿写(本文、歌词、诗、散文等),抒发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4)语言简洁生动流畅
4
、品味鉴赏:写后修改朗读自己的作品,师生鉴赏评论。
四、反思总结
1
、反思学习本课过程中自己的情感体验。
2
、总结自己写作体会。
五、课堂小结:本课我们从欣赏景物、体会感情入手,了解作者通过描写东北大地丰富的物产,美丽的景色,回忆自己在那土地上发生的美好往事,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热爱、怀念、眷恋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饱满深沉的爱国热情。在我们这片洒满热血的土地上,作为二十一世纪的中学生,更应该好好学习,将来建设最美好的家园。
六、布置作业(任选一题)
写一首同名诗歌 ——《土地的誓言》,抒发自己对土地的感情
写一篇短文描绘一下你印象中的故乡,表达你对他的情感。字数不限。(写过的可进行修改)

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我深刻的认识到:
一、语文与其他学科紧密相关。
《土地的誓言》这篇课文的学习,没有历史、音乐、地理学科的辅助学生很难接受,单纯在语文学科范围内学特别枯燥无味。通过教师设计课前巩固翻阅历史知识,才能让学生了解东北三省,头脑中有印象及沦陷的历史经过,课中很好的体会被沦陷人民的心情和感受;引课时让学生接触地理知识,了解我们通辽市历史上归吉林省管辖,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平时看到学生不愿读书、写作业,却有兴趣唱歌、抄歌词,故与音乐老师借资料给学生,投其所好,课上让其唱、读,给其一个施展才华的空间,顺理成章的引导他们去写作,使其有内容可写,有格式可依。音乐的旋律使学生精神愉快,不知不觉中促使他们愿学、乐学、爱学、学好。
二、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是导演
教师在课前周密的设计环节固然很重要,但是实施是关键,它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本课教师设计的环节,都将学生自然推倒演员的位置上,教师的不适时机的引导,教师的配乐朗读,将学生导入遥远的战争年代,让学生进入角色;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教师有引导学生入境,将课文的内容清楚的理解;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发挥创新写作,教师时刻用生动的语言感染学生,让学生动起来,活起来,尽情表演,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尤为重要
本篇课文结构清晰、语言生动,如按旧的教学模式教师灌输,学生无味的听讲,这节课只能讲结构层次,语言特点,学生接收的效果可想而知。教师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整篇课文仅用二十五分钟左右时间,这样,留给学生更广阔的空间进行创新写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活思维,提高写作水平。所以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模式发挥了重要作用,值得推广。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