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的誓言》课堂实录(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doc
《土地的誓言》是端木蕻良在
一、范“说”课文
1.教者用第一人称的形式(以作者的身份)说写作背景并过渡到背诵全文。
2.引导学生略谈“读”与“说”的区别。
3.师结:
“读”——更多的是站在第三者的角度侧面观赏。
“说”——要求读者化身为作者本人切身感受,即“进入角色,动情演说”。
【赏析】古人云: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著名的特级教师韩军曾说:诵到极致就是“说”,诵,乃心在支撑,随“心”所欲,道法自然。最好的读书方法就是要沉下心来,达到诵读人之“心”与文本之“心”共鸣。教者基于这样的思考,将通俗意义上的“读”变为特定意义上的“说”,并从概念上帮助学生理解。用此方式开课,不仅营造了浓郁的氛围,让学生迅速进入情境,而且巧妙的传递给学生以读书的方法,还给听课老师眼前一亮的感觉。
二、例“说”土地
【屏显】文章是作者在用笔说话。
1.说描写的话——说出意蕴
此时,我想起我的家乡,这是一方美丽富饶的土地,你看:_______________
此时,我想起我的家乡,这是一方祥和欢喜的土地,你看:_______________
2.穿插指导:排比句/表情动作
3.演说提示:
说出自豪
说出甜蜜
说出辛酸
【赏析】教者在处理这一环节时,先要学生读出有关句子,接着启发学生说出句子所流露出的情感——你可以想想你自己,当你把自己很多很多的东西展示给同学们看的时候,心中会有一种怎样的感情(学生脱口说出“自豪”),然后让学生说出句子的形式特点,顺势教读排比句的方法,排比句分“楼梯式”(或“步步高式”)和“波浪式”两种,前者要读得一句比一句强烈,后者要读出波浪起伏的语调。这一环节的巧妙之处在于教者用第一人称的方式,把作者的写作背景和文章内容有机衔接,并背诵式地朗读出来。教者充满阳刚之气的先声夺人的朗读功底,产生了强烈的磁场效应,一下子征服了在场的所有人,为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注入了一剂强烈的兴奋剂,为下面的教学进行了强有力的铺垫。此环节既有教者个性化的设计,又有学生个性化的解读;既有教者的举纲,又有学生的张目;既有教者的教,又有学生的学;既有教者的良方,又有学生的智慧。即抓住一个角度——说描写的话,深入进去,说出一个新世界,读出一片新天地。
………………………………【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