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来源:eduwg.com  发布时间:2013-02-25 21:06:14

中国建筑艺术是中华文明之树中特别美丽的一枝,作为世界三大建筑体系之一,中国建筑艺术与西方建筑和伊斯兰教建筑并列,自豪地立足于世界文化之林。车尔尼雪夫斯指出,建筑作为一种艺术,比其他各种实际活动更专一无二地服务于美感要求。建筑艺术是造型艺术之一,即通过建筑的空间与实体(包括周围的自然环境)的对立统一,使建筑既具使用功能又达到人们审美要求的一种综合性艺术。

本单元,我们将一起欣赏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巍峨、雄伟、庄严;领略中山陵的巍巍气势,直观法国凡尔赛宫的金壁辉煌、豪华非凡;回首体现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特色的黄鹤楼和于园。从这些建筑中,我们可以充分感受各种建筑艺术风格的美,从这些建筑中,我们可以看到历史的印记和社会发展的足迹,从这些建筑中,我们可以领悟到人类的勤劳、智慧和对美的追求。

单元教学目标

1.阅读有关介绍古今中外名胜古迹的文学作品,了解这些有名建筑的特点,品味其文化内涵,体会人类的勤劳、智慧和对美的追求。

2.能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找出说明顺序。

3.学习记叙和说明有机结合的写作方法。

4.品味课文准确、简明、生动形象的语言。

5.能细致地观察和描写事物的特征,用简单的说明文介绍你熟悉的某一建筑。

6.说话时注意运用多种修辞方法,把话说得生动形象。

单元教学思路

    本单元介绍了古今中外闻名于世的建筑,大多是说明文,大量说明性的文字会令学生头昏脑胀,兴趣大减。学生由于经历有限,基本不可能游历这些名胜,因此,让学生了解这些名胜的意义价值所在,学生也许会感兴趣,激发游历的兴趣。

在如今的语文教学中,文体已被淡化。本单元虽说都是说明文,但我们大可不必从说明方法、说明对象、说明顺序方面做大量烦琐的分析。而是要抓住每课语言的特点,进行学习。当然,淡化文体,并不是说我们不再需要关注说明文相关的语言知识。

单元教材分析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这篇说明文按空间顺序向我们介绍了纪念碑的位置,有条不紊,层次分明;题字和碑文,突出了纪念碑的意义;碑身造型,展现了我国传统建筑的民族风格;十幅浮雕,向我们介绍了我国一百多年来重大的历史事件,歌颂了先烈们前赴后继、英勇斗争的光辉业绩,进而更深刻地理解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伟大意义。文章既介绍纪念碑的所在位置以及它在结构、造型等方面的特点,又介绍它兴建经过以及作者在瞻仰过程中获得的认识和感受;既说明这座建筑物的总体特征,又介绍它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具体特征。在表达上作者以说明为主,有机插入记叙、议论、描写,语言富于变化。

《巍巍中山陵》

这是一篇介绍陵园建筑的说明文。课文有条不紊地介绍了中山陵的方位、人文环境、设计特色、修建过程和规划特点,准确说明了中山陵园的建筑特色,表达了它巍巍的气势以及孙中山先生在人民心目中的崇高地位。课文紧扣中山陵的建筑特征选取材料。语言准确、简明,生动形象。

《凡尔赛宫》

    本文说明了凡尔赛宫的建筑特色、艺术风格及其政治文化中心、旅游胜地的地位,突出地表现了凡尔赛宫是人类艺术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文中插入历史轶事,颇有趣味性。语言准确而富有文学性。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法国凡尔赛宫的历史,以及它宏伟壮观的外部布局和金壁辉煌的内部陈设,那神奇别致的镜廊、优美恬静的法兰西式大花园,都让人赞叹不已,让我们领略到了这座驰名世界的宫殿的丰姿,也欣赏了外国建筑的独特风情。

《短文两篇》

《黄鹤楼》介绍了楼的雄伟高大的外观和建筑结构的特点,描述了登临黄鹤楼的所见所闻,突现了这座名楼的地位价值,表达了作者热爱山川胜迹和仰慕仙人的思想感情。本文篇幅短小,内涵丰富。

《于园》着重介绍了于园磊石之奇以及建筑的幽远意境,抒写作者游园得自然之趣的感受,赞颂了园林假山建造者高超的艺术造诣。这篇小品清新空灵,兼雅趣与谐趣于一身。

单元课时安排:14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                   1课时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          2课时

《巍巍中山陵》                 2课时

《凡尔赛宫 》                  1课时

《短文两篇》                   2课时

诵读欣赏                      1课时

写作                           3课时

口语交际                       1课时

单元小结                       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

学习目标:整体感知本单元介绍的几处建筑,确立自己本单元的单元研究活动专题。

第一块:导入单元学习,初步了解建筑的概念及其与艺术的关系。

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1

导入 :什么是建筑?

揭示:凡用砖石、金属、木材、混凝土、玻璃等各种材料建造的宫殿、楼阁、亭台、寺庙、塔院、会堂、旅馆、商店、剧场、车站、工厂、住宅、桥梁、陵墓等立体物,均属“建筑”。

本单元我们将研究建筑这一种艺术形式。

各抒己见

2

多媒体展示古今中外世界闻名的建筑物的图片。

任务:请同学们说说你认识的有名建筑并说说哪一个(包括多媒体展示的建筑物)最能打动你?为什么?

学生欣赏各建筑物的图片

说说你认识的有名建筑

组织语言

说说欣赏理由

3

评价引导:艺术指对社会生活进行形象的概括而创作的作品,包括文学、绘画、雕塑、建筑造型、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等。建筑艺术是造型艺术之一,这些建筑有的秀美,有的雄伟,有的现代,有的古典,有的庄严肃穆,有的奇妙玲珑。这些艺术品感染着我们,打动着我们的心灵。正如单元导读所说:“建筑是无声的诗歌,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听讲

第二块、整体感知本单元内容,确立自己单元研究活动专题。

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1

导入:本单元我们将接触形形色色的建筑,如巍峨、雄伟、庄严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巍巍的中山陵、金碧辉煌的凡尔赛宫等等。请你浏览一下本单元课文指出你感兴趣的建筑物,说说你感兴趣的建筑类型?

学生浏览课文

思考、回答

 

2

布置任务:找35个和你有相同兴趣的同学组成专题研究小组,大家一起读读你们感兴趣的课文,找出你们最想了解的问题,把这些问题记录下来,作为你们本单元的专题。

学生自由分组。

读课文,发现问题。

记录。

3

组织交流

交流各组的专题

 

第二课时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概况

2.引导学生从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十幅浮雕中了解我国近百年的人民革命斗争史,进而理解“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伟大意义。

课前学习:学生通过图书馆或网络等收集有关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十幅浮雕所展示的历史事件 的内容(任选一件),并把它整理成一个小故事。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初步了解人民英雄纪念碑及其历史地位。

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1

导入:多媒体展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图片,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它的认识。

引导

点评

观看

回忆

发言

学生也许会说:在新闻联播中,在外国使节访华新闻中,或直接看见过。人民英雄纪念碑在这种重大的情况下出现,体现了它的政治地位、历史地位。

2

布置任务:通读全文,从落成时间、位置环境、规模、高度、质地、艺术价值、意义方面概括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概况。

学生阅读思考,按要求概括。

3

教师评价

学生交流

第二块 :英雄的故事

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1

哪个同学能给大家讲讲十幅浮雕中的历史故事。

讲述要求:(1)要交代清记叙六要素和这个历史故事的意义。(2)口齿清楚,语言顺畅、生动。

评价要求:口齿清楚,事件交代清楚,语言生动

学生根据课前的准备讲故事

其他同学倾听

2

组织评价

学生根据要求评价。

3

对照碑文中的时间,给10幅浮雕分分类;研究课文,思考设计者为什么要选择这8个历史事件。由此说说为什么要建造这座纪念碑。

学生思考后讨论

4

教师组织评价

学生交流

………………………………【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

Tags: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