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年级(下)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2-03-23 09:48:25

一、单元教学目标:
1、在第六单元 诗词拔萃 的学习中,喜欢诗词作品,在课后学习中能主动阅读自己喜爱的诗人、词人的其他作品。

2、能熟练地使用古汉语词典,掌握古诗词中的生字词的读音和意义。
    3、能在教师的指导和同伴的合作中,探究诗词中的形象与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关系。

    4、能在对诗词的学习欣赏、品味中,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5、展开联想和想象,展示个性与才智,进行自由作文创作。

    6、积极参加赛诗会,编手抄报、壁报等活动,在活动中进一步热爱诗词,提高文学素养和品位。
 

二、单元课时安排:                    共计15学时
单元整体学习         1学时

《毛泽东词二首》     2学时
《古代诗词三首》     3学时

《现代诗两首》       2学时
《歌词三首》         2学时

写作:自由作文       3学时
综合实践活动         1学时

单元小结             1学时
 

三、单元的阅读教学设想:
本单元的主题是:诗词拔萃 有传统诗词五首,现代诗两首,歌词三首。其中,歌词应把它看作现代诗一样进行教学。

诗歌是文学殿堂里璀璨的明珠。优秀的诗歌可以飞越时间的长河和不同的国度,拨动人们的心弦。对中学生来说,学好诗词,懂些诗词尤为重要。我觉得,诗词的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吟诵中感受诗词的音乐美

初中生对诗词的学习应定位于诵读这个根本。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再借助视听等媒体将学生带入所创设的艺术情境之中,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学生浅吟低诵,品味诗词的韵律、节奏,也就自然感悟了诗词所蕴涵的感情基调。在学习诗词时,教师借助音乐、电视等中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吟诵,加强对诗词的理解和记忆。
2、炼字品句感知诗词图画美

许多优美的诗词都是意味隽永的画幅。尤其是其间的佳词丽句,更是诗词作者的匠心独运,颇见功夫。更能激发学生想象的欲望,开启学生的想象、联想的创造之门。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对诗词的理解描述心中所想象的画面,通过对诗词中所展现的意境意象的描述,获得新知。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抓住关键词重点句根据自己的想象画出诗词中所描绘的景致,为学生开启通向创造美的通道,使学生亲历由艺术直觉到艺术体验的过程,将艺术美转化成自然美,再加工又转化成新的艺术形式。
3、简介背景来理解诗情

不同时代的诗人、词人,同一时代各个诗人、词人之间,同一诗人、词人身处于各种不同遭遇之时,便会创造出不同的诗境。要进一步了解作者当时赋诗的真情实感,光从字里行间去了解显然是不够的,应该把诗词放到当时的时代背景中去进一步考察和探讨。这样我们就能从诗词的字里行间跳出来,站在历史的高度上去寻找诗词感情的突破口,领略诗人、词人独特的艺术境界和艺术风格。
4、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是诗词鉴赏教学的阶梯

诗词本身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凝炼性,所以越是成功的诗词作品,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就越大。
在诗词教学中,教师就不能要求每个学生对同一首诗词形成整齐划一的鉴赏结果,反而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地想象,积极地研究,甚至敢于质疑,才能有透彻的理解和深刻的领悟,才能透过纸面看到纸背。这样的教学,不但使学生提高了鉴赏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品质,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5、鼓励学生自主研习,是诗词鉴赏教学的核心
学生能借助工具书完成诗歌的表层理解。他们也可以通过查阅资料,互相讨论来完成有一定难度的深层理解。然后由教师给学生提供鉴赏的范例(名家的、同学的),他们自行解剖、把握、模仿,这样一个研究——分析——模仿——总结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自主研习的过程,也就是学生实现了学会鉴赏的过程。这样习得的能力比教师传授的更令学生终生难忘,也更货真价实;这样的学会学习对学生的终身发展也将有着更为深远的影响。

 
教学过程:

1课时:单元整体学习
学习目标:1、了解单元大概内容;2、确定单元学习目标;3、制定单元专题探究活动方案。

课前学习:翻看本单元课文,选出最感兴趣的一篇。
第一块:了解单元大概内容,确定单元学习目标。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后反思
1
导入:谈谈自己对曾经阅读过的诗词作品的感受。
畅谈
 
2
布置活动:

让学生阅读单元提示
阅读、做好批注。
 
 

 
第二块:制定单元专题探究活动方案。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后反思
1

 
选择感兴趣的问题确立单元探究专题,制定探究活动方案。(参考选题:中国传统诗词中梅的形象的探究;文学作品中的“英雄”形象的探究;寻找常州历代文人诗词作品;等)

巡视,参与讨论。
学生自由组合,讨论制定方案。
 
 

2课时《沁园春 雪》
学习目标:

1、积累《沁园春 雪》中重点字词 
2、抓住关键词语,领会诗歌宏阔的意境,感受毛泽东的博大精神和革命壮志。

课前学习:
1、查工具书,初步理解这首词的大意。

2、 以“我所了解的毛泽东”为题,收集资料,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课堂学习:

第一块:诵读欣赏,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后反思
1
明确要求,播放《沁园春 雪》的朗诵
看课文,听朗读
 
2
谈听后的体会,把握这首词的感情基调。
交流体会
 
3
组织朗读。
2-3位同学进行朗读交流
 
4
组织评价
学生评价
 
5
初步理解大意,准备质疑。
看页下注释,理解大意,记录疑问。
 
6
组织交流、评价;

在学生评价的基础上总结。
交流,互评
 
7
组织朗读。
全班齐读
 
第二块:小组合作探究,精读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后反思
1
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我所了解的毛泽东”
    交流、补充
 
    2
问题情境:这首词问世之初,就备受推崇,人们盛赞这首词“风调独绝,文情并茂,而气魄之大乃不可及”。它的发表也使蒋介石集团惊恐万分,蒋介石立即唆使其御用文人进行反扑。

 
 

 
 

 学生听讲
 
   3
小组合作探究:这首词为何会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要求从词的内容、主题及其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探究)

    参与到各小组中进行指导。
   

四人小组合作探究
 
   4
小组交流
各小组派代表发言。
 
   5
组织评价(以鼓励性评价为主)

 
学习其他小组的长处
 
   6
对小组发言进行补充并板书。
听讲、记笔记
 
第三块:语文活动:学唱歌曲《沁园春 雪》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后反思
1
播放歌曲《沁园春 雪》
听歌曲学唱
 
课后学习: 

收集描写雪的诗词、散文,选择其中一篇与《沁园春 雪》中的雪景比较、分析,写200字左右的心得。
 

 
3课时《卜算子咏梅》

学习目标:抓住《卜算子咏梅》中梅的形象,感悟词的意境
课前学习:查资料,了解两首《卜算子咏梅》的写作背景

课堂学习:
第一块:学习毛泽东的词《卜算子 咏梅》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后反思
    1
交流两首《卜算子 咏梅》的写作背景
学生交流
 
    2
从词中找出关键字词,确定这首词的感情基调。
找关键字词,思考问题
 
    3
组织交流
交流
 
    4
组织朗读,评价
请几位同学朗读,其他同学评价。

全班齐读。
 
    5
找出词中描写梅生长环境的句子,请以“这是一株__的梅”为题,归纳出梅的特点。
四人小组合作完成

找出句子,思考 
 
    6
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
 
    7
面对这样一株梅,你想对它说些什么?
组织语言
 
    8
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
 
第二块:小组合作,比较阅读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后反思
    1
从毛泽东的词《卜算子 咏梅》的学习中,总结学习方法
总结学习方法
 
    2
运用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习陆游的词《卜算子 咏梅》。不能解决的问题,准备质疑
小组合作学习

准备质疑
 
    3
交流,解决疑难。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4
比较两首《卜算子 咏梅》中梅的生长环境、形象的异同点,结合两首词的写作背景,分析象征意义。
比较阅读,小组讨论
 
    5
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互评
 
第三块:语文活动:欣赏戏曲《卜算子 咏梅》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后反思
    1
播放戏曲《卜算子 咏梅》
欣赏
 
课后学习:

搜集毛泽东的其他词作,简评毛泽东的词风。字数100字左右。
              
文本资源
《毛泽东诗词鉴赏》  公木著  长春出版社
网络资源
http://www.hanshi.net/毛.htm

http://www.xiulu.com/wen/nanzi/yanleisheng29.htm
http://www.66163.com/Fujian_w/news/mzwz/010109/1_1.html
 

4课时:《木兰诗》
学习目标:

1、积累《木兰诗》中重点字词
2、赏析诗中的木兰形象

课前学习:选择诗的片段,与同伴进行课本剧表演
课堂学习:

第一块:积累字词,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后反思
    1
导入:播放电影《花木兰》片断
观看
 
    2
组织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评价;全班齐读。
个别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评价;齐读。
 
    3
看页下注释,理解大意,准备质疑。
阅读、思考、讨论
 
    4
组织交流、评价(强调古今有差异的词语)
交流、互评
 
第二块:设计情境,精读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后反思
    1
问题情境:在我们的印象中,中国古代的女子似乎是足不出户的。而木兰却在战场上立下了赫赫战功,你认为这可信吗?为什么?
 

阅读
思考
 
    2
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互评
 
    3
电影中拍了很多战争的场面,而诗中只是精练的三句。你觉得在这首诗中战争的场面应该详写还是略写,为什么?(提示分析这首诗中花木兰的形象)
  

 
 小组合作

讨论
 
 
4
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互评
 
第三块:语文活动:课本剧《木兰诗》片段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后反思
    1
小组合作,选取《木兰诗》片段,分角色表演。
按小组的顺序,分别到讲台前表演。
 
    2
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互评
 
课后学习:

同伴竞赛:看谁背诵《木兰诗》又准确又迅速。
 

5课时:《破阵子》
学习目标:

学习《破阵子》,体会作者抗敌报国、建功立名、壮志未酬的思想感情。
课前学习:

1、查工具书,读准字音,练习朗读。
2、查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课堂学习: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后反思
    1
导入:组织看插图,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看插图,交流作者及写作背景的资料。
 
    2
组织朗读及评价(要求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朗读、互评、齐读
 
    3
情景再现:

假如你就是词中的将军,请你用第一人称描绘驰骋沙场那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
小组合作

讨论
派代表发言
 
    4
组织交流、评价
组织交流、评价
 
    5
问题情境:《木兰诗》塑造了花木兰这个巾帼英雄;《破阵子》的作者也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值得纪念的民族英雄。请你找出两者行为、品质的共同点,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定义“英雄
 

小组合作
讨论

派代表发言
 
    6
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互评
 
    7
语文活动:畅所欲言

在和平时期,什么样的人是英雄?你准备成为哪方面的英雄。
 

思考
 
    8
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
 
 

课后学习:
1、背诵并默写《破阵子》。

2、仔细品味课本中《木兰诗》和《破阵子》中的插图,你喜欢这两幅插图吗?请结合课文内容,谈谈自己的看法。
3、 

6课时:《观刈麦》
学习目标:学习《观刈麦》,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生活的艰辛。

课前学习:
1、查工具书,读准字音,练习朗读。

2、查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课堂学习: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后反思
    1
由《锄禾》一诗导入:《锄禾》描绘了农民耕作的艰辛,那么农民们在秋季收获时,又是怎样一幅景象呢?我们就来学习白居易的《观刈麦》
 

 
背诵《锄禾》
 
    2
读一读:

组织朗读,评价。(从字音、节奏、感情等方面)
朗读

互评
全班齐读
 
    3
品一品:

这首诗中,你印象最深的是哪几句?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理由。
 

思考
讨论
 
    4
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
 
    5
背一背:

组织背诵。
背诵交流
 
    6
写一写:

诗中提到“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请根据这几句诗,展开想象,写一段话。
 

想象
写片断

 
 
    7
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互评
 
课后学习:

收集白居易的其他诗作,选择你喜欢的几首熟读背诵。
              
文本资源
《唐诗鉴赏词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宋诗鉴赏词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全宋词鉴赏词典》    贺新辉主编

 
网络资源
http://www.czlib.net/guancangjiansuo/dianzitushu/gujinshici/baijuyi/

http://www.guxiang.com/shici/songci/xinqiji/jianjie.htm
 

 
7课时:《回延安》

学习目标:
1、理解诗中意象的含义

2、能结合写作背景,把握诗的主旨。
课前学习:查资料,了解这首诗的写作背景。

课堂学习:
第一块:诵读欣赏,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后反思
    1
导入:与亲人久别重逢,你的心情会怎样?请你谈谈自己与家人的重逢时的场面。
学生谈自己的亲身感受。
 
    2
教师配乐范读这首诗
看课文

听朗诵
 
    3 
组织评价,确定这首诗的感情基调及诗的重音部分。
结合课文的批注[感悟·品味·欣赏]进行评价
 
    4 
组织朗读、评价
朗读交流;

互评
 
第二块:学会质疑,精读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后反思
 
    1
组织交流写作背景资料
资料交流
 
 
    2
组织学生对诗的内容及表现形式进行质疑
四人小组合作,提出疑问。
 
 
    3 
组织交流、评价、解疑。
四人小组派代表发言。
 
 
    4
找出诗中的意象(诗中描绘的景物),说说这对表现诗的主题有何作用。
思考,回答。
 
 
    5
组织交流、评价
互评。
 
 
第三块:语文活动:“我作鉴赏家”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后反思
    1
请查找有关本诗的鉴赏资料,结合课文的批注[感悟·品味·欣赏],为这首诗的一个章节写一段赏析性的文字。
思考,打腹稿
 
课后学习:

完成语文活动:“我作鉴赏家”的诗歌赏析。
8课时:《再别康桥》

学习目标:
1、解诗中意象的含义

2、能结合写作背景,把握诗的主旨。
3、与徐志摩的《康桥再会吧》(节选)进行比较阅读。

课前学习:查资料,了解《再别康桥》的写作背景。
课堂学习: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后反思
    1
组织交流“我最难忘的地方”导入。
讲述
 
    2
组织朗诵、评价
朗诵交流

互评
 
    3
品读诗句,展开想象,根据写作背景资料和这首诗的内容,用水彩笔绘出你心目中的康桥。
品读

想象
 
    4
组织交流、评价(结合诗句内容)
交流、互评
 
    5
发课外资料:徐志摩的《康桥再会吧》(节选)教师范读。
看材料

听朗诵
 
    6
组织比较《再别康桥》与徐志摩的《康桥再会吧》(节选)在情感表达和表现方式的异同点。
四人小组合作完成
 
    7
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补充
 
    8
选择与亲人团聚或分别时的一1-2个场景,学写一首小诗。10行左右,要求写出真情实感。。
听讲

齐读
 
课后学习:

收集贺敬之和徐志摩的其他诗作,选择其中1-2首熟读背诵。
附:

康桥再会吧(节选)
康桥!你岂非是我生命的泉源?
你惠我珍品,数不胜数;最难忘

骞士德顿桥下的星磷坝乐,
弹舞殷勤,我常夜半凭阑干,

倾听牧地黑野中倦牛夜嚼,
水草间鱼跃虫嗤,轻挑静寞;

难忘春阳晚照,泼翻一海纯金,
淹没了寺塔钟楼,长垣短堞,

千百家屋顶烟突,白水青田,
难忘茂林中老树纵横;巨干上

黛薄茶青,却教斜刺的朝霞,
抹上些微胭脂春意,忸怩神色;

难忘七月的黄昏,远树凝寂,
象墨泼的山形,衬出轻柔螟色,

密稠稠,七分鹅黄,三分桔绿,
那妙意只可去秋梦边缘捕捉;

难忘榆荫中深宵清啭的诗禽,
一腔情热,教玫瑰噙泪点首,

满天星环舞幽吟,款住远近
浪漫的梦魂,深深迷恋香境;

难忘村里姑娘的腮红颈白;
难忘屏绣康河的垂柳婆娑,

娜娜的克莱亚②,硕美的校友居;
——但我如何能尽数,总之此地

人天妙合,虽微如寸芥残垣,
亦不乏纯美精神:流贯其间,

而此精神,正如宛次宛土③所谓
“通我血液,浃我心脏,”有“镇驯

矫饬之功”;我此去虽归乡土,
而临行怫怫,转若离家赴远;

康桥!我故里闻此,能弗怨汝
僭爱,然我自有谠言代汝答付;

我今去了,记好明春新杨梅
上市时节,盼望我含笑归来,

再见吧,我爱的康桥。
 

              
文本资源
贺敬之诗集《放歌集》   《志摩的诗》(1925)、《翡冷翠的一夜》(1927)、《猛虎集》(1931)、《云游》(1932)
网络资源
http://xz6.2000y.net/mb/2/ReadNews.asp?NewsID=151398

http://www.chinapoet.net/zhiliao/xinshang/xuzhimo/index.htm

 

 
9课时:《我的中国心》《在希望的田野上》

学习目标:
1、体会歌词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唱两首歌。
课前学习:朗读歌词《我的中国心》《在希望的田野上》

课堂学习:

第一块:学习《我的中国心》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后反思
    1
播放歌曲《我的中国心》导入
听歌曲
 
    2
教师示范朗读
听朗读
 
    3
组织评价
评价
 
    4
全班齐读
齐读
 
    5
问题情境:《我的中国心》是香港回归前,香港歌手张明敏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演唱的,一经演唱,立即广为流传。它打动了海内外亿万中华儿女的心。

    请你从歌词的内容和形式等几个方面分析它的感人之处。
 

 
四人小组合作完成
 
    6
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互评
 
    7
学唱《我的中国心》
跟唱
 

第二块:学习《在希望的田野上》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后反思
    1
播放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导入
听歌曲
 
    2
教师示范朗读
听朗读
 
    3
组织评价
评价
 
    4
全班齐读
齐读
 
    5
仔细阅读歌词《在希望的田野上》,根据歌词对家乡、理想、未来的描写,选择其中一项,以“___的家乡(理想、未来)”为题,展开想象,说一段话。
 

阅读
构思
 
    6
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互评
 
    7
学唱《在希望的田野上》
跟唱
 

课后学习: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的家乡、理想、未来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歌词《在希望的田野上》的有些内容已不符合我们现在的形势。请你对歌词进行改写,创作现代版的《在希望的田野上》。
 

10课时:《黄河颂》
学习目标:

1、会歌词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唱歌曲。

课前学习:
1、朗读歌词《黄河颂》

2、选择自己喜欢的爱国歌曲磁带,准备演唱。
课堂学习:

第一块:课文学习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后反思
    1
播放歌曲《黄河颂》导入
听歌曲
 
    2
教师示范朗读
听朗读
 
    3
组织评价
评价
 
    4
全班齐读
齐读
 
    5
思考:歌词《黄河颂》从哪几个方面讴歌黄河的伟大精神?
四人小组合作完成
 
    6
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互评
 
    7
你最喜欢歌词《黄河颂》中的哪几句,为什么?
思考
 
    8
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互评
 
    9
学唱《黄河颂》
跟唱
 

第二块:语文活动:爱国歌曲演唱会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后反思
    1
组织演唱爱国歌曲
演唱
 

课后学习:

学唱其他的演唱爱国歌曲

              
网络资源
http://www.mtv51.com/new/new/gmgq/gmgq.htm

 

 
11-13课时:写作

学习目标:写出真情实感,进行自由作文创作
11课时

课堂学习: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后反思
    1
组织学生自学。
学生自学《写作 自由作文》
 
    2
明确“自由”的含义。
全班交流
 
    3
回顾本学期的作文专题,了解写作上需要遵守的必要规范。
阅读作文专题
 

 

12课时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后反思
1
明确本次自由作文的要求
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文
 
2
组织学生自改
自己修改
 

 

课后学习:自改作文,也可相互修改。
 

13课时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后反思
1
出示评改标准和要求
组内交流,互改
 
2
学生推荐作文,师生互动评改作文
 
3
教师听取各组意见指导学生评分
 

 

14课时综合实践活动(略)
 

15课时:单元总结
课前学习:回顾这一单元的学习,记下你的收获或还存在的疑难问题。

课堂学习: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组织学生交流收获或疑难问题。
交流。
2
你准备用哪一种形式来展示你学习了这一单元内容的成果。
思考,讨论

 

 

总结方面
获得收益
存在问题
课堂发言的情况。
 
 
完成作业的情况。
 
 
参与活动的情况。
 
 
学习兴趣的增强。
 
 
学习能力的提高。
 
 
情感态度的升华。
 
 
对老师建议、评价
 
 
教学反思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