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活中提取并组织写作素材 八年级下初中作文序列化训练参考教学案
设计人:杨从义
一、学情分析
学生们已经知道了作文写作应“从生活中找米”,“米”从生活中而来。生活是写作的触发点,是写作的源泉。要写好作文,首先要写好生活作文。生活是一座富矿,生活里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但生活的精彩与平庸同时存在,所以我们要从生活中提取有价值的作文素材。
二、训练目标
1.能留意生活,细致观察,注重积累写作素材。
2.学会取舍,能对素材进行深加工,根据中心表达需要精心提取有价值的写作素材。
3.从生活中提取有价值的写作素材,进行写作训练。
三、训练重点
能对素材进行深加工,根据中心表达需要精心提取有价值的写作素材。
四、训练要点
1.写真实素材。
作文是对认识到的生活的真实反映,真实是作文的生命,因此作文的材料要真实可靠,真人真事,合理合情。我们写作时,要选择自己熟悉的那些真实可信的题材,不要忽略身边的事情,学会挖掘身边的题材,懂得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如一位同学写道:“那一次,我不幸因小腿骨折住进了医院,腿上打着厚厚的石膏,不能动弹,爸妈不在身边时,我常偷偷流泪,是护士王阿姨带着一脸阳光般灿烂的微笑走进了我的世界,以后的日子像流水般欢快的流过,在李阿姨灿烂的微笑里,我忘记了病痛,只记得那个夏季充满了灿烂的阳光”。这样的文章,哪一位读者不为之感动呢?
2.写新鲜素材。
一方面,生活中的我们有喜、怒、哀、乐,具有独特的情感和体验。我们把这些别人没有写过或很少写过的新人、新事、新情况、新风尚、新经验、新思想、新观念的材料用进作文,就会给人耳目一新。
另一方面,“旧材”也可以“翻新”。如果能够以时代意识来观照自己所选取的“旧材”甚至平常的材料的话,仍然是能够表达出鲜活的时代气息的。如“管宁割席”的故事,家喻户晓,我们一直把管宁作为不慕虚荣、不贪金钱的高贵品质来大加赞颂。但有一位学生在作文中引述了这个故事,从另一角度指出管宁对有缺点和错误的朋友应积极帮助其提高思想认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这才是真正的朋友,而不应该“一刀两断”去“割席”。文章独出心裁,很有新意。
3.写典型素材。
我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我们要选择那些生活中最有代表性、最能反映生活本质的素材来写,要选择那些最能突出人物思想品质和鲜明地反映事物精神面貌的材料来写,才会表现出鲜明的中心思想,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一位考生在作文中写农民工,该文主要写星期一早晨,学生们参加升国旗仪式。当学生们把庄重的“仪式”看作是形式而打不起精神时,操场旁工地上的农民工听到国歌声却一下子进入了“状态”。因此,从平时积累的素材中选择典型材料,能从平凡中见伟大。
4.写意外素材。
生活是美好的,但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时也有风浪,也有险滩。把生活中的那些意外之事写进文中,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有一个很经典的民间传说:有位老太太做寿,子孙们请来风流才子唐伯虎为她题诗,全家老少及亲友都来欣赏。唐伯虎挥笔写下了第一句“这个婆娘不是人”,满座皆惊;写了第二句“九天仙女下凡尘”,众人由吃惊转为喝彩;写了第三句“儿孙个个都是贼”,众人又由喝彩转为愤怒;写完最后一句“偷得蟠桃奉至尊”,人人拍案叫绝。这正是“意外”造成的奇妙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