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年级上册·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教学设计(含练习)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09-11-01 15:17:32

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

预习提示

(幻灯片1)

同学们,将课本翻到P118预习《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回答下列问题

1     文章的结构包含那些内容?

2     如何安排文章的结构?

3     编写文章提纲有何重要性?

(幻灯片2)

教学目标    1   明确文章结构的重要性及其相关内容。

            2   掌握最基本的文章结构技巧。

            3   在尝试练习与写作实践中学会编排作文提纲,养成在作文之前编排作文提纲的良好习惯。

4   提高同学们的谋篇布局能力。

教学重点      目标1   2    3

教学难点      目标2

教学方法设计  理论、实践相结合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用具      投影仪

教学过程

  课题导入

同学们,上次课型我们训练了《有详有略,详略得当》一个专题,本节课我们继续加餐,学习写作专题之三《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

   新课讲授

请看文章 《童年趣事》(幻灯片3、4、5)

你也许知道举世闻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吧! 它就座落在我的家乡——灌县的小镇上,我的许多童年趣事就发生在这里。

每次回到家乡,一走下汽车,那浓烈的汽油味便随即消逝在清新的空气中。这里虽没有大城市繁华的街市和灯火辉煌的夜景,却有幽静迷人的田园风光,有散发着泥土芳香的田间小路;虽没有鲜花盛开的圆型街心花园,却有曲折的山路,有随风摇动的苍翠的松林……

这里是我儿时的乐园,每寸土地都埋藏着我童年的趣事:春天,田边开满了白色的野茶花,我和小伙伴们便拿着剪子,剪下一束束的茶花,把自己心爱的小花瓶装扮得漂漂亮亮的;夏天,我们女孩子儿们虽不敢像男孩子那样,在浪中嬉闹,却也能光着脚丫,手提小篮儿,在沙滩上寻觅好看的石子和贝壳。这样,我们又能在男孩子面前炫耀一番了;秋天,这里会举办盛大的清明会,人们都以各种方式寄托对死者的哀思,艺人们舞着龙灯,耍着猴戏,在路边招揽游人。这时,也是小孩们最高兴的时候。因为这时候便可向家里人要上点钱,到路边买上一碗碗辣豆花和玉米面饼什么的,或是跟随着父母去看热闹了;冬天,春节到来,各家各户都洋溢着节日的气氛,人们都杀鸡宰鹅,摆上丰盛的酒菜。小孩儿们却并不被令人眼花缭乱的佳肴所吸引,偏对地上厚厚的积雪着了迷,顾不上大人们端着饭碗又追又喊,只管在一边堆雪人儿,打雪仗。

然而,最令我难忘的还是夏日到房后的小河边去钓鱼。尽管钓鱼好像不是女孩子干的事,可看着哥哥钓,心里也怪痒痒的。于是,我便乘他那股高兴劲,央求起来。不想哥哥竟真的把那从不肯放下的鱼杆递给了我。接着,他把拖鞋放在靠近水边的阶梯上,在河边玩起水来。看着哥哥走远,我立即坐下来,急忙拿出放在罐头盆里的蚯蚓,笨手笨脚地套在鱼钩上。线放在河里后,我坐在那儿,想到鱼被我钓起时,哥哥和小伙伴们一定会惊呆的情景,心里又欢喜又紧张。嗨,我今天可得争口气! 手握鱼杆等了好久,却不见鹅毛浮子往下沉,我不由得四下张望……忽然,我只觉得手一沉,不由得失声叫嚷起来:“哥,快来呀!钓上了!钓上了!”哥哥光着脚从远处跑过来,我慌忙提起鱼杆,是一个蓝色的东西。仔细一看,原来是只拖鞋。我气极了,没想到第一次钓鱼就在大伙儿面前出丑。于是想把它重新抛到河里,哥哥大声叫起来:“别丢!那是我的鞋!”幸亏我手快,把鱼杆收了回来,“你可真有本事啊,没钓着鱼,倒是钓了只鞋。”哥哥一边取下拖鞋,一边说,我真是哭笑不得。当伙伴们分发战利品时,我不免有些眼馋。哥哥向我空空的鱼篓里“支援”了两条,紧接着伙伴们都纷纷把自己的鱼,装进了我的鱼篓。我看了看伙伴们被太阳晒得发红的脸,犹豫地说:“我可是一条也没钓着呀。”“你不是钓了只拖鞋吗? ”机灵的“瘦猴”说:“要不是你给钓起来,你哥回家准挨骂! ”……至今仍使我不能忘记的是,我第一次钓鱼得来的战利品——一只拖鞋。

现在,虽然我远离家乡,但我的心却时常伴随着她。因为我早已把我的心,连同童年的趣事深深地埋在了故乡的泥土中。

讨论、回答问题:学生活动

1、 这篇作文的第二段、第三段、第四段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2、 这篇作文的整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3、 琢磨一下,如果把原文的顺序改成1—4—3—2—5段排列,有什么不好?

同学们,这篇文章的成功之处在于其结构是相当有条理的。好的文章应当有好的结构,或者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写,或者按照一定的空间顺序写,或者按照恰当的逻辑顺序来组织。那么,怎样才能安排好文章的结构呢?

.本节我们训练三个重点,并以此为切入点来提高同学们的谋篇布局能力。  

(幻灯片6)

请同学们边阅读、边思考、边讨论

第一 ,恰当地组织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有人说,考场作文的开头要像“二锅头”,入口即辣出泪来,以此说明作文开头要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凤头豹尾”,也是说开头要写得有姿有彩,像凤凰的头那样, “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都是为了说明了开头的重要。作文的开头讲究简洁、生动、优美,可考虑选用如下开头方法。(幻灯片7、8、9)

1.开门见山式。所谓“开门见山”,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指的是写文章时直截了当入题的一种写法。如《谈骨气》一开头就亮出观点:“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白杨礼赞》一开头就触及题旨:“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这种方法在各类文章的写作中得到广泛的运用,占有很大的比例。它的表达角度,可以是开头直叙本事,也可以起笔点题;可以开宗明义揭示主旨,也可以单刀直入点明敌论。如此等等。由于这种写法干脆利落,入题快捷,不枝不蔓,所以应为作文开头的首选方法。

2.背景渐入式。如《孔己已》开头:“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可以随时温酒”。《在烈日和暴雨下》开头:“六月十五那天,天热得发了狂!”这些开头或交待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节令、气候或阐述论题的背景、环境等。
    3.设问置疑式。先倒叙事情的结果,设置悬念,或先设问破题,引起说明或议论。如《万紫千红的花》开头设问:“花为什么会有各种美丽鲜艳的色彩呢?”这种开头方法,其目的是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关注,激发读者的兴趣,同时增加文章的曲折,显现文章的布局之美。这种开头技法在中考作文中的频率很高。当然,这种开头形式要注意巧妙运用,避免单一、或追求形式上的好奇。

其实,这种开头的形式是很丰富的,如:

①先提出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②先截取一个精彩的事件片断。

③先交待一个起线索作用的物件。

④先安排一个引发故事的场景。

⑤先介绍与故事情节紧密相关的人物。

4.名言警句式。开头引用警句、名言、诗句或俗语、谚语等,可以达到吸引读者,帮助突出中心的作用。如《回声》开头引用了艾青的一首诗。《怀疑与学问》开头引用了程颐的话:“学者先要会疑”等。这种开头法,也是一般考生容易掌握和便于使用的方法。名言警句式开头运用得自如,往往能增强开端的气势,使人感到突兀、峥嵘、高远。当然,引用时要尽量准确,避免出现知识性错误。 
5.精辟设喻式。开头设喻,以引起读者对要说明的事物或道理的兴趣。如《中国石拱桥》开头:“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马说》开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以伯乐与千里马的故事为喻引出中心论点,既然是“设喻”,就得注意所言之“他物”与本题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不能牵强附会。
 

学生讨论归纳

(幻灯片10)
    精彩的口头固然能让人眼前一亮,心生向往;精彩的结尾亦能让人忍不住掩卷,拍案叫绝。
 下面的结尾技巧,是作文中常用的。  

(幻灯片11、12)
1.自然收束式。 不论哪种文体的文章,在把内容表达完了之后,自然而然地收束全文,而不去设计蕴意深刻的哲理语句,不去雕琢丰富的象征形体,这样的结尾谓之“自然结束式”。它的好处是干净利落,没有废话。如《我的叔叔于勒》的结尾“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玛洛船,以免再遇见他。”《藤野先生》的结尾也是采用这种方法。
    

再如《上帝的回答》一文有这样的结尾的: 鬼沉默了,他不是无所不有,而是一无所有,亲情、友情、爱情……统统随诚信而去。他,一个卑污的鬼魂,只能下地狱!“下地狱去吧!”上帝说完,飘然而去。 
    2.首尾呼应式。 结尾与开头要相呼应,写出既呼应开头,又不简单重复的语句,这种结尾方式是各类文章极常见的收束方法。这种收束方法能唤起读者心理上的美感,产生一种首尾圆合,浑然一体的感觉。如《背影》,开头写了“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结尾写道:“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又如《白杨礼赞》开头写“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结尾写“……我要高声赞美白树。”
 
     3.卒章显志式。这种结尾方式,就是在文章结束时,运用简洁的语言,把主题思想明确地表达出来。如《枣核》结尾写道:“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记一辆纺车》结尾写道:“跟困难作斗争,其乐无穷。——记一辆纺车。”
 
     4.名言警句式。它往往出现在散文、记叙文、杂文的结尾,用三言两语,表述出含意深刻的耐人寻味的哲理或警策性内容,使之深深地印在读者的心中,起到“言已尽,意无穷”的效果。《驿路梨花》结尾写道:“不由得想起一句话‘驿路梨花处处开’。”
 
     5.抒情议论式。用抒情议论的方式收束文章,能够表达作者心中的情愫,激起读者情感的波澜,引起读者的共鸣,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如《故乡》的结尾写道:“我想:希望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即在叙事的基础上,利用抒情、议论突出中心,让人明白你的写作意图,给人清晰的认识。再如《长剑与短剑》一文的结尾:
 长剑、短剑,我们无法选择;聪颖、愚钝,我们也无法选择。我们所能选择的,就是握紧了手中的剑,然后不懈怠地前进,前进,再前进……  
     6. 是借用名句法。借用名句既可以使文章简洁,又可以增添文采。可以直接引用,也可以巧妙仿用。如一篇题为《花样年华》的文章就引用了梁启超先生的《少年中国说》来结尾:
 红日初生,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干将发硎,有作光芒。我就是那红日,我就是那大河,我就是那宝剑!这,就是我的花样年华!

学生讨论归纳

(幻灯片13) 
第二 合理地处理文章的层次和段落

请同学们边阅读、边思考、边讨论

J?H?兰德尔说过,“结构是一切意思和意义的基础”,“没有结构任何东西都不存在,都不可设想。”这话告诉我们,文章的结构是很重要的,我们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那么,如何在我们的文章中去巧妙的安排文章的结构呢?值得借鉴的方法有:

(幻灯片14、15、16)
    1.纵式结构法。
    这是记叙文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它的特点就是按照事情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的进程和材料之间在时间上的先后关系来安排写作的先后顺序。如2002年安徽省中考优秀作文《用掌声撑起一片蓝天》一文中所叙述的故事,就是按照事情的发生──被老师排除在合唱团之外而伤心落泪的小女孩,在无人的角落唱完一支歌即将回到绝望中时,忽然听到了“啪啪”的掌声、事情的发展──第二天及后来,老人仍在原地笑容满面地倾听小女孩的歌唱、事情的高潮和结局──十年后小女孩成了当红歌星的顺序来记叙的。又如2002年陕西省中考优秀作文《理想的生活》一文,按照时间顺序,先后记叙了第一次写的作文“理想的生活”和父亲看后的评价及老师的批改与评分、第二次采访父亲对“理想的生活”的看法后写成的作文得到老师的充分肯定并被当成朗读的范文、最后是老师对两次不同作文的评价以及男孩的若有所悟。
    2.横式结构法。
    此法可以运用于各种文体当中,它的特点是文章所选用的材料之间有一种并列关系。我们学过的课文吴晗的《谈骨气》一文,也是采用横式结构法。它用“齐人不食嗟来之食、文天祥拒绝降元、闻一多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拍案而起”三个事例并列,来证明“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个论点。
 2002年重庆市中考优秀作文《那夜,星在笑》一文,也是运用横式结构法,把几篇日记串在一起,并运用题记来贯串全文,形式自然而又别致,令人耳目一新,显示了作者独特的构思和精妙的布局,获得了满分。
    3.总分结构法。
 
  顾名思义,先总说后分说来安排文章结构的方法。“总”,是对“分”或者文章内容的总体概括,往往出现在文章开头或者结尾;而“分”,则是对“总”的扩展,是文章内容的具体展开。“总分结构法”在具体的运用中,既可以先分后总,也可以先总后分,根据表达的需要来灵活选择。
    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就是采用“总分结构法”来布局谋篇的。在文章第一段中就用“勤劳一生”总领全文,然后具体写母亲煮饭、种田、喂猪、养蚕、纺棉花等事情,照应开头的总领句。
    2002年四川广安市中考优秀作文《母亲陪我长大》一文,也是先总说“在我走过的十五个春秋中,我觉得最值得感激的还是我母亲”,然后用“锻炼”、“信赖”、“松压”作为小标题,从“童年锻炼”、“恋爱风波”、“考前放松”三个方面来具体分说,让我们看到了“母亲”对子女的信赖和良好的家教方法。因此,获得高分是理所当然的了。
 4.小标题结构法
   运用小标题的结构方法,把文章内容分为几个部分,脉络清晰,一目了然,会使文章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们学习过的课文《展示华夏文明的魅力》《三个太阳》都采用这种形式。
   如2002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优秀作文《水祭》一文,则分别运用杜牧的绝句《清明》中的四句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作为文章四个部分的小标题,写出了四个概括性的画面,本文在得满分的同时,由于小标题的运用,以及题记和后记,想象独特而大胆,语言富有创意,另外得5分。
    又如2002年重庆市高考满分作文《鹰之歌》一文,也是运用三个小标题“日篇”、“月篇”、“星篇”来结构全文。日篇”暗用夸父追日的典故,“月篇”则精引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故事,“星篇”则叙述感人肺腑的母爱故事。小作者用“鹰”“日”“月”“星”等自然界的事物含蓄而深沉地象征人们对真、善、美的选择这一深刻的哲理,开拓了文章意境,加上语言富于艺术魅力,给满分是受之无愧的。
学生讨论归纳(幻灯片17)
     以上几种方法都是我们常用的安排文章结构的方法。在一篇文章中,它们既可以单独运用,也可以把几种方法综合起来运用,应该根据需要去选择恰当的方法。
    第三  正确地运用过渡与照应

请同学们边阅读、边思考、边讨论(幻灯片18、19)

  过渡是文章段落之间的桥梁,安排了过渡,读者就思路顺畅,在读了上一段落或层次后,对下一段落或层次的接受就不至于感到突然。在课文《 斜塔上的实验》中,有这一段“他的感觉正确吗?如果正确,那他就是发现了奇迹。他决定立刻回家,马上去弄明白究竟是看花了眼,还是发现了大自然的一个伟大真理。”前一句扣住上文中 伽利略的偶然发现,后一句引出下文的实验。过渡得自然贴切。
      用词、句、段过渡属于明渡,有时不用词、句、段,仅靠段落与层次的内在联系过渡,就是暗渡了。作文过渡的方法有:
   1.用表明次第的词:如“第—、第二、其一、其二、首先、其次”或用关联词“但是”、“而且”、“因此”等过渡。
   2.用一个承上启下的句子过渡。
   3.用—个自然段过渡。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大部分之间,有一个承上启下的段落,这就是“以段过渡”的一个范例。 

  照应是说写文章要瞻前顾后,前后应衬,首尾呼应。例如《一件小事》,文章的开头写道:“但有一件小事,却于我有意义,将我从坏脾气里拖开,使我至今忘记不得。”文章的结尾写道:“独有这一件小事,却总是浮在我的眼前,有时反更分明,教我惭愧,催我自新,并增长我的勇气和希望。”这是开头和结尾相照应。

为了显示文章的脉络,在文章的中间也要有必要的照应。例如,《反对自由主义》的第二部分,开头说:“自由主义有各种表现。”以下十一个小段,分别列举了自由主义的十一种表现,而后又写了两个小段,以便跟前后相呼应:“还可以举出一些。主要的有这十一种。”“所有这些,都是自由主义的表现。”在这两段之后,很自然地转到自由主义的分析批判上去了。
    当然,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编写作文提纲也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提纲,可详可略,大致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纲领式”的,只写内容的要点,以及文意的大致安排;或者只写内容的要点,连文意的安排,哪些先说,哪些后说,都留待动笔的时候相机处理。一种是“细目式”的,不只写明内容的要点,还写明表述此内容的篇章结构的具体安排,如由哪里说起,中间怎样转折、过渡、联系,最后怎样收束等等。

就初学说,两种提纲之中,以细目式的为好。理由有很多,如:(1)可以锻炼思路,使之细密,也就是培养编写腹稿的本领,有了这种本领,在适当的时机,即使不写提纲也可以下笔成章;(2)写成文章,内容和表达都可以比较有把握;(3)动笔的时候不至于盲人走生路,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迈,或者上句不接下句;(4)提纲细,构思时想到的一些精采的意思、措词等也可以记下来,那就不至于有好兵器而作战时没有用上;等等。

(幻灯片20、21)
    作文小练习   (幻灯片22、23)

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要求:①写成一篇以记叙为主的文章;②篇幅在600字左右。

导思:妈妈经常给你讲过去的事情,在这些故事中哪一个故事最能触动你的心灵?给了你怎样的人生启迪?把这些写下来,就是好文章。1、写本文时要注意叙述的角度。可以妈妈的口吻直接叙述,也可以用写作者的口气转述,还可以二者兼用。 2、要选择好人称。写作本文最好运用第一人称,可以给人以真实可信之感,从而增加文章的感染力,以引起读者情感的共鸣。3、要安排好记叙的顺叙。可用顺叙,也可用倒叙,中间还可以用插叙,都要注意过渡自然,首尾呼应。

请以“挫折”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导思:同学们正处在花季的年龄,有许多美好簇拥着你们。然而,生活的道路并非总是铺满鲜花,生命的里程中会出现许许多多和你“过不去”的事情。一次不理想的考试成绩,一回做好事后被人误解;或是个人抱负受到障碍,家长、老师的批评与指责;或者是独自外出办事时走迷了路,家庭成员发生了突然变故……对花季人生都是一次小小的挫折。       1、“挫折”决定了文章的内容,题目限制仅此一点,体裁是记叙文、议论文均可。这个题目,给学生留的选材余地是极宽的。2、结构上,记叙文要注意自然。每一件事都有前因后果,有它的发生、发展过程。必须正确合理地布局谋篇,使文章内容有条理。议论文要注意结构严谨,根据论证的需要,采用恰当的方式,如:因果式、递进式、总分式等,总之,你的论证思路要在结构上明显体现出来,让读者一目了然。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明确本次自由作文的要求

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文

 

2

组织学生修改初稿

自己修改,或请他人修改

 

 

 

 

 

 

  课堂小结

同学们,本结课我们明确了文章结构的重要性及其相关内容,掌握最基本的结构技巧,写作理论水平有了相当的长进,希望同学们认真总结,深入探究,在文学领域里打造出一块属一自己的过硬品牌。

六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出示评改标准和要求

在老师评改的基础上,

 学生修改,订正错误

 

 

2

推荐优秀作文,进行点评。

班内进行交流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