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文意,能概括出母亲的形象。
2、理解母亲对“我”的做人训练,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情。
[教学重点]
感悟作者对母亲的深情。
[教学设计]
1、课文类型:讲读
2、设计时数:2课时
3、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歌曲录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学生朗读查找的关于母亲的诗词、格言、警句 投影1
“母爱是母亲对怀中婴儿的甜甜的亲吻,是拍着婴儿入睡的悠悠的摇篮曲,是手把手教子写字的苦苦的耐心,是灯下为子女飞针走线的不眠之夜,是期盼儿女成才的忧郁的眼神,是儿女远行时的句句叮咛,是过早爬上眼角的一道道皱纹。母爱是神圣的、伟大的、不求回报的。”
大家准备得很充分,我们每个人都在母爱光环的照耀下成长 ,在母亲的目光的关注下成长。请听诗歌朗诵:《妈妈的目光》。
同学们,母亲不仅仅给了我们温暖的爱,同时她也是我们人生中的第一位老师。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曾任北京大学校长的 胡适 先生的母亲,共同了解一下 胡适 先生的第一位老师。投影2
二、作者及其母亲简介(看课前提示及注释1)投影3、4、5
胡适(1891------1962),现代诗人、学者。中国白话文的倡导者、新文化运动的开拓者,荣获35 项美国 博士桂冠。原名嗣穈,字适之。安徽省绩溪县上庄人。生于一个官僚地主兼商人家庭。其父胡传系清末贡生,母亲冯顺弟(续弦)比其父小30岁,是一乡村良家女子。胡适三岁时,父亲即病故。23岁的寡母做了乡村大家族的主母,对惟一的儿子悉心教育,遵夫嘱“令他读书”,终于把胡适培养成材。
胡适三岁随母在上庄接受教育,13岁离开母亲赴上海求学。9年的乡村生活,对他的一生产生了巨大、深刻、无以替代的影响。
胡适母亲对胡适既是慈母兼严父,又是“恩师”兼“严师”。她从不溺爱孩子。
1910年,即胡适19岁时,赴美国留学。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默读提示及要求:
1、抓住关键句、段。
2、注意字词,读准字音,辨清字形。
3、读完后,用一句话总结全文。
明确:文章开头主要忆述了作者九岁之前的若干生活片断。接下来作者采用情随事现的记叙方法,详略得当地回忆母亲对“我”的教诲目的、方法和态度。再接下来写母亲和家人相处的情况。
四、学习课文内容
1、既然课文是写“我”的母亲,那么请大家找出文章中的一句话来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
说母亲是“慈母”比较好理解,为什么说她又是“严父”?
明确: 插入胡适家庭背景资料介绍(教师可让学生从收集来的有关胡适生平材料来交流介绍)。
2、从这些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出胡适的母亲含辛茹苦教子成龙的追求。从胡适
一生的追求与奋斗来看,母亲对他的影响是功不可没的。
那么,本文着重写了母亲的哪几件事情呢?请大家分小组讨论,看哪一组的同学最懂作者。投影6
请数名学生上黑板写。师生共同指正。
A.叫我早起,聆听教诲,“催”去上学。
B.我说了不该说的话,她重重责罚我。
C.新年之际,债主来要债,她从不骂一声,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
D.受了两嫂子的气,她只忍耐着,忍到不可再忍时,悲哭一场,以解心中之苦。E.听了五叔的牢骚话,表现出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
请学生说说这些事情分别反映了母亲怎样的品性。请尽量用文中的词语回答。投影
早训、催上早学 严厉
重罚、舔病眼 慈爱
债主要债,不骂,不露怒色 仁慈、温和 感谢
受气,忍耐、悲哭 气量大、性子好
听了五叔的牢骚话,质问 刚气,不受人格侮辱
概括地说,写了母亲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我的管教;二是作为当家的后母如何处理家庭的难事和矛盾;三是如何对待他人对自己的人格侮辱。通过写这些事,表现母亲以下品性:慈母严父,对我谆谆教诲;对我要求严格,却从不拿孩子出气;气量大,性情好,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待人仁慈、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但有时候也很有刚气,不受人格侮辱。那么你能再用文中的一个词来小结我对母亲的深情吗?(感谢)
五、同学们,胡适,这位荣获35 项美国 博士桂冠的中国大学者,是我们民族的骄傲。让我们带着内心真诚的感谢再次走近胡适平凡而伟大的母亲。请大家有感情地自由朗读课文。请两名同学朗读。
六、课文标题为“我的母亲”,而文章前三段只有一句提及母亲,而其他内容似与“母亲”无关,这是为什么?
明确:这些段落写作者的性格特点和童年生活,一方面写出自己童年的爱好、快乐,另一方面也写出儿童好玩的天性;既写出童年的单调和失落,也写出环境与教育对人性格形成所起的作用。总的来说,作者童年生活,除了看书之外,是贫乏的,是有缺憾的,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母亲给我的一点做人的训练和教诲,这不仅珍贵,让我永铭于心,而且与文末相呼应。另一个原因是,这篇文章选自《四十自述》,写母亲的同时也是写自己人生成长道路上的一段经历,或者说,是把母亲作为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位恩师来写的,所以开头写了较多自己童年的经历。七、同学们,本文是一篇传记,选自《胡适自传》。从文中,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到胡适对母亲的那种刻骨铭心的怀念。你们是否知道,胡适自离开母亲到上海求学后,一直未与母亲见面。直至1917年,即胡适26岁时奉命回家乡结婚,才见到母亲。后又回到北大。其间,胡适在美国留学,也只是与母亲书信往来。他母亲病重时也不让人告诉儿子,以免他中断学业。1918年11月,其母便病逝了。胡适是悲痛欲绝,投影7 在他的《先母行述》中,他曾这样写到:“生未能养,病未能侍,毕世勤劳未能丝毫分任,生死永诀乃亦未能一面。平生惨痛,何以如此!”
六、母爱无私,母爱深沉,母爱广阔。
同学们,我们现在每天都沐浴在母爱的温情中。此时此刻,你最想对你亲爱的母亲说写什么呢? 投影8、9播放背景音乐《懂你》
[母爱如三月的春风曛得人昏昏欲睡,犹如夏夜的凉茶让人精神倍爽,有时母爱又是絮絮地唠叨,我们都能理解母爱吗?母亲爱子女的方式不同,多数的母亲都是说教式的爱,一件事说起来三遍四遍,我们嫌母亲烦,不能理解,你有过这样的体验吗?
母爱如水,母亲是源,无论你奔腾到哪里,身上流淌的,依然有不尽的源头之水。我们每天都和母亲生活在一起,你长这么大,母亲为你做的事有哪些你忘不了?母爱可以使你在痛苦中得到安慰,在孤独中得到欢乐,在失望中得到希望,在冷落中得到幸福。母爱是无任何条件的!]
七、小结
也许,我们的母亲没有领袖的丰功伟绩,没有明星的光彩夺目,没有科学家的渊识博学,没有英雄的豪言壮语,没有文学家的鸿篇巨著。但母爱如天大,同时又小得只能住在我们的心里,母爱是可以撑天的支柱,也是我们想拥抱的温暖。我们永远爱着——妈妈。
八、同学们,德国著名诗人海涅也写过一首诗献给他亲爱的母亲。
请一名朗读好的同学朗读。投影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