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课 黄州快哉亭记 上海版高中一年级第二学期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1-04-02 09:43:03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归纳本文文言现象,把握文言词句的学习规律。

2、学习本文融叙事、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篇之中的章法布局。

3、培养学生理解、感悟能力。

说明:本文主旨是作者对“快哉亭”的建造者张梦得被贬之后能“不以谪为患”,反而造亭观景,放任于山水之间的乐观处世态度的赞赏与肯定,同时也借此劝慰自己和手足情深的兄长苏轼。但它的行文构思非常独特:紧扣“快哉”两字,融叙事、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篇之中,显示了苏辙散文的风格。希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紧扣“快哉”一步一步引导学生仔细体会感悟景中之情。

二、方法与过程

1、以“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进行组间互难或将讨论成果展示于黑板,集体评价,达到落实基础和培养能力的目标。

2、采用“感悟阅读教学法”,依循“读——疑——思——悟——品”程序组织教学,让学生掌握文言散文的学习方法,体验阅读的快乐。

说明:(1)、字词句的理解与掌握是文言文教学的重点之一,要有效利用学生已有文言基础知识和阅读能力这一资源,发挥小组互动、合作探究的作用,让学生对文本阅读、质疑、思考、赏鉴。

(2)、理解作者由被贬而寓情于自然风光,进而得出只有“自得”才能“快哉”的人生体验,单着力于作品是有限的,必须引导学生联系个人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感悟”,才能产生积极效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张梦得贬谪后,随遇而安的心境及作者慰人勉己的用心。

2、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乐观自信的健康情感。

教学重点:本文融叙事、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篇之中的章法布局。

教学难点:文中所寄寓的那种旷达胸襟,无往而不快的人生态度。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预习: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查阅有关作者苏辙兄弟的相关资料及文章写作背景。

2、将全文三段内容分别分给各学习小组,要求各小组成员借助工具书和文中注释,初步整理归纳出本段中的重要字词句。

教学过程

………………………………【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
点击下载此文件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