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梦想》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2
3.巧妙自然的比喻(偏正式比喻)
的确,同学们看到了本文的排比,被它的排山倒海的气势所吸引。其实,这篇文章用得最多的修辞方法还是比喻,特别是偏正式暗喻。马丁·路德·金是一位饱读《圣经》的牧师,其演讲风格受《圣经》的影响很大。在辞格上,几乎每一段都有大量形象的比喻。据统计,共使用了30处左右的比喻,其中绝大多数是偏正式暗喻。
例句:
①这一庄严宣言犹如灯塔的光芒,给千百万在那摧残生命的不义之火中受煎熬的黑奴带来了希望。它之到来犹如欢乐的黎明,结束了桎梏黑人的漫漫长夜。
教师点拨:
“这一庄严宣言犹如灯塔的光芒”,我们能够很轻易地指出什么是本体,什么是喻体;而对于接下来一句“给千百万在那摧残生命的不义之火中受煎熬的黑奴带来了希望”中的比喻“不义之火”,他们则不能正确指出本体和喻体。其实“不义之火”就是一个偏正式暗喻。其本体是“不义”,喻体是“火”,用结构助词“之”把本体和喻体联结起来,组成偏正式暗喻。根据上下文,可以推知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点。种族歧视是一种“不义”,这种不义就像“火”一样,可以摧残生命,可以使黑奴在其中受煎熬,因此它们之间的相似点就是:对人的生命(抽象地说,也包括人的尊严)的摧残。
由于使用了偏正式暗喻,本体和喻体的关系非常密切,比喻的结构非常紧凑,作者的思想表达得非常鲜明。通过使用偏正式暗喻,可以把原本是一个比喻句的内容,化为一个短语,而后把它作为一个“词语”,重组一个新的句子。这样,句子的内涵丰富了,结构复杂了,表意含蓄了,语言华美了。
②种族隔离的镣铐/种族歧视的枷锁/物质充裕的海洋/穷困的孤岛/“资金不足”的戳子/正义的银行/机会之库/渐进主义的镇静剂/种族隔离的……深谷/种族平等的光明大道/种族不平等的流沙/兄弟情谊的磐石/自由和平等的爽朗秋天/义愤填膺的酷暑/叛乱的旋风/敌对和仇恨之杯/警察暴行的旋风/绝望之岭/希望之石……
(学生指出一些偏正式比喻的本体和喻体)
我们发现,作者使用这些比喻时,还十分注意它们的互相配合,互相照应,将修辞手法贯彻到底。如“欢乐的黎明”与“漫漫长夜”,“物质充裕的海洋”与“穷困的孤岛”,“空头支票”与“‘资金不足’的戳子”,“流沙”与“磐石”,“爽朗的秋天”与“酷暑”,“绝望之岭”与“希望之石”,等等。这些比喻两两组合,前呼后应,互相补充,相得益彰。不仅在内容上升华了其中每一个比喻,而且在形式上构成了对偶或对比,语言也更加优美、整饬,达到了“文采斐然”的效果。
当然作者在文中使用的比喻形式是多种多样的,除了大量使用偏正式暗喻以外,也还有其他格式的比喻,如明喻、借喻、主谓式暗喻等。特别是“意识到自己是故土家园中的流亡者”这个主谓式暗喻,非常恰当地说明了当时(上世纪60年代)美国黑人的处境:他们生活在自己的祖国──美国,但是处处受到歧视和排斥,没有安全感和归宿感,就像一个流浪者。
4.反差强烈的对比
本文有许多地方都运用了对比,可以列表比较。如:
正 |
反 |
效果 |
一百年前 |
一百年后 |
反差强烈,历史倒退 |
欢乐的黎明 |
漫漫长夜 |
让人失望 |
物质充裕的海洋 |
穷困的孤岛 |
被遗忘的角落 |
故土家园 |
流亡者 |
有悖逻辑 |
《独立宣言》承诺给予所有的人以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不可剥夺权利 |
黑人得到的是一张空头支票,支票上盖着“资金不足”的戳子后,便退了回来 |
骗子的行当 |
正义的银行 |
破产 |
不可能 |
机会之库 |
没有储备 |
谁相信 |
自由和平的爽朗秋天 |
义愤填膺的酷暑 |
当心 |
结束 |
开始 |
清醒 |
对自由的渴望 |
敌对和仇恨之后 |
何等磊落,何等宽容 |
精神力量 |
物质力量 |
非暴力 |
前进 |
倒退 |
不屈不挠 |
困难挫折 |
梦想 |
理想主义者,乐观自信 |
坎坷曲折之路 |
坦途 |
美好梦想 |
绝望之岭 |
希望之后 |
敢叫日月换新天 |
刺耳的争吵声 |
优美的交响曲 |
世界将变成美好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