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2-03-25 10:16:49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练习复习巩固课文中的重点字词、文言句式。

2、过程与方法

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赏析本课的说话艺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烛之武临危受命、大智大勇的爱国精神。

【教学重点】

1、积累文言词语、句式。

2、体会烛之武的游说艺术。

【教学难点】

学习体会烛之武的游说艺术。

【教学方法】诵读法、归纳法、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对文章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梳理,对人物形象也做了简单的分析,这节课我们共同探究烛之武如何智退秦师。

二、复习巩固

1、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不正确的是(   )。

A、晋军函陵。(驻军,名词作动词)

B、越国以鄙远。(以……为边邑,名词的意动用法)

C、邻之厚,君之薄也。(加强;削弱,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D、朝济而夕设版焉。(早上;晚上,名词活用为形容词)

2、辨析虚词“以”的意义和用法。

①、以其无礼于晋(因为,连词)

②、敢以烦执事(拿、用,介词)

③、越国以鄙远(相当“而”,承接连词)

④、焉用亡郑以陪邻(相当“而”,承接连词)

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把,介词)

3、判断下列句子的句式并翻译。

①“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②“夫晋,何厌之有”

三、战国时代,争霸和兼并战争极为剧烈,于是朝秦暮楚的游说之士应运而生。他们穿梭于各国间,充当说客,他们被称为纵横家,从此“士”阶层便逐渐登上历史的舞台,鬼谷子、苏秦、张仪便是其代表。他们往往凭借自己的三寸之舌力挽于狂澜,救国于危亡。可谓: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板书)

展示初中所学的《邹忌讽齐王纳谏》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提问:邹忌成功进谏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设喻说理,推己及人,含蓄委婉→忠言顺耳,欣然纳谏,齐国大治

四、开口说话,看似简单,实则不易,会说不会说大不一样。古人云:“一言可以兴邦,一言也可以误国。”所谓“忠言逆耳、直言不易”,如何说服别人便成为一门艺术。

下面我们探究《烛之武退秦师》中的说话艺术,看烛之武如何智退秦师。(学生齐读第三段)

 

1、“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示弱使秦王放松警惕,为进一步的游说提供了可能)

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指出亡郑只对晋国有利,为秦王着想)

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说明舍郑会对秦国有利,为秦王着想并投其所好)

4、“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揭示出晋国的忘恩负义、贪而不厌,抓住两国的矛盾,使秦王意识到危险)

五、实战演练

假如你有一位同窗多年的好友,因痴迷网游学习成绩一落千丈,请你说服他放弃网游,专心学习。(学生当堂习作)

师生展示:

“三儿,最近哥们儿心里有个事,如鲠在喉,堵得难受,想跟你唠唠。你,二子,我从小学就在一个班,一直到现在。想想那会儿咱们一起上学,一起回家,一块学习,一块打球的日子别提有多开心,后来咱们又一起考上现在的高中。那天二子跟我说‘三儿最近也不知咋了,总是少言寡语的,上学、放学不一起走了,也不打球了,这次月考成绩也掉了那么多,真为他担心。’三儿,我知道你在玩网游,你没发现因为它你失去了很多吗?咱们还和初中一样,奋斗三年,考个好大学,行吗?”

六、课堂总结

有这样一种人,他们受命于危难之际;奔走于诸侯之间;雄辩于朝堂之上。对于君王的嘱托,他们一诺千金;对于国家的存亡,他们不辱使命;对于天下的苍生,他们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深明大义、娴于辞令、有勇有谋的烛之武也许早已感动了你我!

七、布置作业

佚之狐虽是文中一个次要人物,但从全文看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谈谈你的看法。

【板书设计】

 坦言示弱、避其锋芒

为其考虑、拉近距离

                           智退秦师

晓以利害、投其所好

抓住矛盾、步步为营 

【教后反思】

1、问题之间的过渡和串联应再细致一些。

2、注重层次化教学 ,顾及各层次的学生。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