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语文上册《天鹅大虾和梭鱼》教学设计和反思.doc
教材分析:
学会共处、合作,这对个人的成功、社会的进步都很重要。寓言诗《天鹅、大虾和梭鱼》通过浅记幽默的语言、生动有趣的故事告诉了我们如何合作。
诗歌共有4个小节。第1小节点明了寓意: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才能把事情做成功。第2、3小节生动地描写了天鹅、大虾、梭鱼拉车的情景:天鹅“伸着脖子要往云里钻”,大虾“弓着腰使劲往后靠”,梭鱼“一心想往水里跳”,用词准确、生动,第4小节为拉车的结果:大车至今还在原处,未动分毫,令人寻味。
设计理念:
创设情境,鼓励学生主动学习,给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机会。在教学过程中,我以学生的朗读和思维拓展为训练点进行教学,在讲读结合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仿写小诗,使学生不但明白不合作办不成事的道理,还懂得应该怎样合作才能解决问题。
注重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朗读指导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它是与对词句的理解相辅相成的,要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首先就要有感情地读词,因此我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读词,重点指导“未动分毫”的朗读技巧。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内容,了解寓意及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学习课文内容,了解寓意及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入,温故知新。
1、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三个小伙伴,今天老师把它们再次请到课堂上来了。出示课件并伴随学生的回答板书:天鹅、大虾和梭鱼(齐读课题)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
2、复习检查生字词情况。
(1)通过昨天的学习,你的词语“百宝箱”里增添了哪些词语?请看大屏幕。下面我们来看一看你们的识字成果:齐读、抢读词语。
(2)游戏认读生字:开火车读生字。
3、过渡:我们和生字成了朋友,你们想不想再读读课文,看你是不是读得更通顺了。
【通过播放多媒体课件、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多种渠道,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多维性,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获取知识的能力。】
二、再读课文,感悟寓意。
1、自由读课文。
2、“天鹅、大虾和梭鱼”他们三个合伙把这辆大车拉走,板书:合伙。出示课件:大车。那结果怎么样呢?请你听朗读课文,并想一想。
指读,评议。老师范读,师生评议。
4、是他们当中有谁偷懒,没使劲吗?让我们来看看他们是怎么拉车的吧。指读第二节,评议。
5、理解“上了套儿”(出示课件)。
6、天鹅,大虾和梭鱼都很使劲,为什么会“未动分毫”? (学生回答后出示课件)
7、他们三个合伙拉车,但由于不合作,大车至今还未动分毫,那怎么能让大车动起来呢?四人小组讨论。汇报。
【打破传统的“串讲”形式,以学生的阅读、讨论为主,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使用课件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了课文的内容,增加学习的兴趣。】
8、播放第一小节的朗读。那你现在明白了什么,有最想对三只小动物说什么?(学生回答后板书:心一条、合作)
9、你们来读读第一小节。评议。
【通过创设“最想对三个动物说什么”问题,结合进行口语交际练习,使学生进入角色,联系生活实际,初步达到了学用结合。】
三、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1、仿写小诗
过渡:你们说的办法真好,看来同学们都非常聪明。老师这里有关个挑战你们想试试吗?(出示课件)现在请同学们来模仿写一写小诗。
天鹅、大虾和梭鱼终于明白了道理,
拖着大车往____跑。
它们又给自己上了套,
天鹅__________,
大虾__________,
梭鱼__________,
它们终于成功了。
2、小动物懂得了合作,那谁来说说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事情也需要大家合作共同来完成呢?回答。
【激发学生的表达愿望,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学生们的想象很丰富,各抒己见,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积累了语感;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联想力和想象力。对寓言寓意的理解很有帮助。】
3、再读课文,体会不合作所带来的烦恼。评议。
【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学会反思,正确地认识自己,有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四、总结。
本课讲的是三个伙伴天鹅、大虾和梭鱼拉大车,由于不合作,所以大车未动。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情要合作,齐心协力才能成功,在今后的生活中希望小朋友们学会合作。(板书:成功)
板书设计:
天鹅、大虾和梭鱼
心一条
合伙 成功
合作
教学反思:
《天鹅、大虾和梭鱼》这一课的教学重点在于朗读教学和让学生懂得不合作办不成事的道理。在教学中,我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文章内容,在读中悟出寓意,以此获得新知,使朗读能力、思维理解能力得到提高。
反思本课教学得失,收获如下:
1、备课之前不能忽视先备学生。只有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基础上才能设计出真正合理的,有利于使学生有所收获,有所提高的教案。我在设计教案时总是趋于理想化,而忽略对学困生的照顾,往往实际上课时间比预计时间长,这是严重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常常出现老师所提问题碎的问题,其实就是因为老师在备课时所设计问题大了或难了,超出了学生的能力范围,所以迫使老师在教学中将问题一步一步细化,最后变成了零碎的杂问题。
2、理解文句,擅抓关键词。本诗第二节是学习重点,而“拼命”一词更是帮助理解三个形象的关键词。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通过看图和表演理解词意,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文段,使朗读有了层次,理解的障碍也自然扫除。
3、找准训练点。语文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包含的多方面的内容,而我们的课堂是有限的,若想在一课中面面俱到什么都想抓那什么都抓不好。因此,针对每节课的教学内容的特点,我们在教学时应找准训练点,使学生真正学有所获。在本课教学中,我应将训练点定为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激发想象,拓展思维。在理解的基础上使学生的朗读能力逐层提高。
4、注重延伸拓展。学一篇文章的目的不仅仅是懂了一个道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生活中用这个道理指导自己的言行。因此,在文本教学之余,不防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需要合作,以此提高综合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