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材分析建议
一等:循序渐进,允许差异,反复识字。
汉字教学时,我们每个老师,每个班级都会遇到那么几个不能完成识字任务的学生。对待这部分学生,要学会等一等,允许他们在一定时间内可以有不会的内容。生字学习本来就是长期的、反复的过程。
写字教学:
(一)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姿势端正,书写规范,整洁认真。
(二)加强对课文中易错字的书写指导。本册教材中易错字有“溪”“烧、浇、绕”“展”“泼”“慌”“商”“染”等,
首先,在教学这些生字时,对特殊的笔画要重点强调,使之形象化,生动化,可以追本溯源辨字形。
如一尘不染的“染”字,学生经常会把右上角的“九”多加一点写成丸。那 “染”字为什么上面是个“九”而不是“丸”呢?教学时不妨跟学生讲讲“染”的故事,和学生一起分析三个偏旁各自代表的意思。染,三点水,表示和水有关;木,这里指草木染料;九:表示次数多。然后再把三个偏旁的意思贯穿起来,就是“染”字的本意:将草木染料连同布帛放在水里浸煮多次。学生探讨了染字的构字来历,就不会把右上角表示次数多的“九”写成“丸”了。
其次,不要负性强化易错字。
如“溪、浇、泼、慌”等不要反复强调易错的地方,结果学生对的字型没有记住,恰恰记住了错误的地方。
阅读教学
(一)以读为本
“读”是语文学习和教学的基本方法。教材中编选的的课文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它们文质兼美,语言典范,既能让学生学习语言,又能让学生思想上受到启迪,情感上受到熏陶。
1、教学中我提倡学生要多读课文。
(1)、预习的时候要“五读”, 这“五读”不是“五毒俱全”的“五毒”,而是要将课文读五遍:第一遍可以“囫囵吞枣”的读,不求甚解,不求读准;第二遍是一边读,一边将自己不认识,不理解的词画出来;第三遍要求将课文中的字音读准确,句子能读下来;第四遍要求学生能将课文初步读通顺,句子读准确,不掉字、不错字,不读破句子;第五遍要求学生能够整体感知课文,读完后对课文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学习课文要多读。
学习中碰到难点要读一读;碰到重点句子、段落要读一读;碰到优美的地方要读一读;碰到难理解的地方也要联系上下文读一读。如第一单元的几篇诗文都很美,像《找春天》一文中作者用了四个排比句,以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孩子们在春天里的发现。“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树木吐出点点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吧?解冻的小溪丁丁冬冬,那是春天的琴声吧?”《笋芽儿》一文中也有许多描写春雨、春雷、春光的优美句子,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多读,读出感情。
2、读书中学会积累
教材中的课文,有的要求背诵全文,有的要求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我觉得象课文《找春天》《笋芽儿》《泉水》《日月潭》《葡萄沟》《北京亮起来了》《雷雨》等课文都应该全文背诵,诗歌部分自不用说。学生在多读书多背诵中才能积累字、次、句、段,篇等,才能不断沉淀丰富的语文知识。
(二)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的指导。
阅读教学要通过多种形式,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并引导学生将自己当作课文中的人物去感受、体验、思考,去领会作者所要传达的感情,进而通过自己的阅读表达出来。在本册学习中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重视老师的范读。
在教学新课文时,我一般采用范读的形式。尽管自己的普通话不那么好,声音也不够优美,比录音磁带和多媒体的录音差远了,但同学们还是很喜欢这种教学方式。因为在读书中,我可以借助自己略微夸张的声音,不同的表情来向学生传递信息,感悟内容。
第二、选择恰当的读书类型
(1)以读促思型:指侧重知识技能的读,学习第四、第五、第六、第七单元时多采用这种方式,让学生在读中去思考,体验。如:
《葡萄沟》——葡萄沟为什么是个好地方?
《恐龙的灭绝》——庞大的恐龙为什么会消失了呢?
《画风》——课文是怎样写风的
《最大的“书”》—— “最大的书”的书是指什么?为什么?
《我为你骄傲》—— “我为你骄傲”指的是谁为谁骄傲?为什么?
《玲玲的画》—— “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这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2)声情并茂型:指侧重人文情感的读(学习第一、第二、第三单元时多采用此种方式)如:
《找春天》——找出描绘春天美丽可爱的句子,读出美感。
《笋芽儿》——找出笋芽儿生长的句子,要响亮的、清脆的读一读。
《玩具柜台前的孩子》——研究令人感动的句子,充满感情的读一读。
《三个儿子》——你最喜欢的那个孩子
《丑小鸭》——丑小鸭很可怜的句子,要轻声读,慢慢读。
(3)熟读成诵型:指向巩固积累的读(诗词佳句、优秀段篇等方面的学习)
这三种类型及相互融合,又各有侧重。
第三、选择恰当的读的时机:
(1)整体感知时读
(2)学习重点时读
(3)遇到难点时读
(4)引导感悟时读
(5)升华情感时读
第四、在体验感悟中学会朗读
采用直观的、具体的方式去体验,从而感悟人物的人文情感——演一演,读一读,悟一悟,议一议。如教学第4课《小鹿的玫瑰花》时,就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演一演来体会。
(三),重视课外阅读,帮助学生选择文质兼美的优秀读物。
口语交际
教材中八个口语交际的设计,与本组专题密切相关,内容贴近学生生活,从而使学生有话可说,易于相互交流,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
教学中应注意:
(一)有些口语交际教学之前,话题要提前做好准备。
(二)注意创设交际情境,形成多角度的交流互动。
(三)关注口语交际中的“弱势群体”,避免“一言堂”。
(四)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交流过程中富有创意,充满童趣的精彩语言,给予肯定,使之感受交际的乐趣。
(五)教师也可以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选择口语交际的内容
如学习《我们的小制作》,我觉得可以这样设计:
布置。首先课前就先要布置学生动手去做小制作。
交流。上课时学生带着自己的小制作来,彼此交流,互相观看,可先在小组内交流,再推荐说得好的学生或做得好的学生在班上展示,学生先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样做的。在说的过程中学生互相提问,说说制作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后来是怎么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