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语文上册寓言《鹬蚌相争》教学设计和反思.doc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免费ppt课件站  来源:eduwg.com  发布时间:2015-07-11 10:51:37

 教学内容分析:

    《鹬蚌相争》是S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里的一则寓言故事,讲的是河蚌刚刚张开蚌壳晒太阳,一只鹬看见了,就用嘴啄住了它的肉, 蚌紧紧夹住了鹬的嘴。它们双方互不相让,谁也不肯放开谁,结果一起被渔人捉去了。这则寓言生动地说明两人一味争斗,互不相让,就会两败俱伤,让别人得到好处。

教学目标:

1 学习生字、新词。

2 学习抓住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3 抓住两处重点语段进行朗读、想象、评说,明白“双方相争、互不相让,结果可能两败俱伤,反而让别人从中获利”的道理。

教学重点:了解鹬蚌相争的故事内容。
教学难点:懂得互不相让只会两败俱伤,让别人得利的道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一、历史故事导入、点燃学习兴趣。

战国时期,赵国和燕国闹了点小矛盾,赵王要出兵攻打燕国,然而,当时有个叫苏代的人给赵王讲了一个故事,立刻打消了赵王攻打燕国的念头,也使得当时比较强大的秦国失掉了一个统一天下的好机会。

一个故事,居然就制止了一场战争,什么故事有这么大的力量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寓言故事:鹬蚌相争

师:师板书课题,注上拼音:yu bang。读课题:鹬蚌相争。

师:认识鹬和蚌吗?(课件)看图说说鹬(嘴巴很长)、蚌(有着肥美的肉、坚硬的壳)各有什么特点?

:可以用自己的手臂和手指来做鹬的嘴巴,感受鹬嘴巴的长、尖。(生跟着老师动作演示。)

师:用手做河蚌的两个壳演示一下。(生两只手做动作。)

师:我们再来看“争”这个字,能给它组个词吗?

师:在“鹬蚌相争”这个成语里“争”字应该是什么意思呢?(争论,争斗)

二、初读课文,练习概括。

接下来,我们就要进入课文的学习了,一起来看一下导学提纲吧!

1、出示导学提纲:(课件)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觉得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读完之后想一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学生自由读课文。

同学们就按照导纲要求自学课文吧!

4、请学生逐段朗读。

5、出示生字:“顿”和“肉”(课件)

1)这一课的生字比较少,只有“顿”和“肉”,一起来读一读吧!顿是左右结构的字,左边是屯的变形,右边是页字旁,在闽南话里是说……比如说一顿饭;“肉”是象形字,中间的两条线就像一块肉上的肋骨。(课件)“肉”是个部首字,凡由“肉”组成的汉字大都与“肉”有关。当“肉”做偏旁时多数变形为“月”,如“肌、肚、胖”等(课件)。它由“内”和“人”合成,属于半包围结构(课件)。我们一起来写一写这个肉字吧,除了肉字外,这节课我们还要学写争吵的吵字(出示)写这个字的时候要注意左窄右宽(课件),一起来写写吧

2)河蚌在沙滩上张开壳晒太阳,鹬( )蚌,蚌( )鹬,双方( ),结果(  )(课件)。

三、精读课文,理解寓意。

1、听师朗读课文,思考:鹬和蚌在哪里相遇?它们为什么争斗?怎么争斗?争斗结果怎么样?(课件)

2、小组交流

和同桌或和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对于这些问题你是怎么想的?

3、解答:鹬和蚌在哪里相遇?

鹬和蚌在哪里相遇?(沙滩上)

4、解答:它们为什么争斗?怎么争斗?(课件)

它们为什么争斗?怎么争斗?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吧!谁来说一说。

小结板书:是呀,鹬想啄蚌里面的肉(板啄),而蚌却紧紧夹住鹬的嘴巴不肯放松(板夹),它们就为这件事争论了起来。鹬说:……蚌说:……你觉得鹬说这句话时应该是怎样的语气呢?

出示:鹬    说(生气,得意,开心):“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渴死你,看你松开不松开!

    说(慢条斯理,坚定,毫不示弱,不甘示弱):“今天不放开你,明天不放开你,就会饿死你,看你还啄不啄我!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两句。(鹬组和蚌组)

小结:可见它们双方争论得怎么样?(吵个不停,谁也不肯让步)用一个词语来说就是互不相让。(板:互不相让)

5、解答:它们争斗结果怎么样?

生答

师小结板书:它们争斗结果就是让渔夫得利。(渔夫得利)

出示:这时候走来一个打鱼的人,就把它们两个捉走了。

这时候走来一个打鱼的人,毫不费力地就把它们两个一起捉走了。

比较两句的不同,说说你更喜欢哪一句?

6、想一想:鹬和蚌这样“互不相让”,结果都被鱼翁捉走了,除了这个结果,还有可能会有怎样的结果呢?

1:它们这样一直僵持下去的话,鹬会被活活饿死,蚌会被活活干死,谁都不会有好下场!

师:这就叫——

生:两败俱伤!(板:两败俱伤)

2(抢着说):渔夫把它们抓走后,很可能会把鹬卖掉,把蚌用来煮汤喝……

3:鹬也可能会被吃掉……

7、那么鹬和蚌要怎么做才能不被渔夫抓走?

8、回顾历史故事。

“鹬蚌相争”就是苏代告诉赵王的故事,而赵王听完这个故事之后,就决定不攻打燕国了,看来呀,赵王是从这个故事里听懂了什么才做这个决定的,你来说说他听懂了什么?

1:如果我和燕国打起来,还不得跟“鹬蚌相争”一样,最终两败俱伤,谁也得不到好处?

2:我不能去打燕国,一旦我们打起来,一定会劳民伤财,秦国再像那个渔夫一样乘虚而入,把我们都消灭了,那就惨了!

3:我不但不能去打燕国,而且我们还应该和好,团结起来共同对付秦国……

四、回归整体,揭示寓意。

1.展示课件:鹬蚌相争的完整动画片。(暂停)

接下来请同学们欣赏鹬蚌相争的动画片,看完之后小组讨论下通过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2
.小组讨论:通过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3、再看动画,揭示寓意。

4、师总结

所以后人常用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来比喻(为了一点利益,互不相让、争执不下,只会落得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得利。 )

五、作业
1
.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
.再去搜集一些其他的寓言故事,读一读,体会它蕴含的道理。
………………………………【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

Tags:

作者:免费ppt课件站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