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语文下册《在金色的海滩上》教学设计和反思.doc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的是发生在海滩上的故事。主要讲了三件事。第一件事是小姑娘为画家看衣服;第二件事是画家送贝壳给小姑娘,小姑娘不收;第三件事是在回家的路上,画家故意将贝壳丢在沙滩上要小姑娘捡,小姑娘捡起后,又还给了画家。体现了小姑娘纯朴、诚实、信守诺言的美好心灵。课文虽以叙事为主,但抒情意味很浓,寓情于景,寓情于事,那美丽的贝壳,那金色的沙滩,都为表现小姑娘的美好的心灵起到了衬托作用。
【设计思路】
《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课程性质界定为:“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我认为《在金色的海滩上》一课正好是一篇工具性和人性教育可以有效融合的典范文章。所以我在进行《在金色的海滩上》第二课时设计的时候,紧紧抓住这一课的单元训练重点和本篇课文的特点进行设计:
一是深入挖掘文本,让学生深刻理解人物的品质。第一步,让学生初读课文之后,抓住关键句子,感知人物品质。第二步,引导学生阅读相关句子、段落,全面深刻地理解人物的品质——信守诺言、不随便要别人的东西、拾金不昧。这样,由感性到理性,使认识得以深化。最后引导学生从画家的角度,展开想象,倾诉自己的感受和感动,再把理性认识转化为具有个性色彩的情感,使小姑娘的形象像一尊富有立体感的塑像矗立在孩子们的心中。
二是关注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生是课堂的主角,本课教学中,教师采用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充分尊生学生的学习的所得,让他们畅谈自己感受;通过朗读、交流、想象,在语言文字的学习中自然地渗透人文教育,比较全面地提高学生整体素养。通过师生的有效互动来调动学生的学习情感,让他们满怀信心地学习,心情愉快地学习,让他们在习得知识的同时获得情绪的满足,从而实现身心的和谐发展。
【教师教法】:
课文很长,文质兼美,这篇文章无论是大海和沙滩,还是沙滩上的小姑娘和画家,都没有离开一个字“美”,教学时我紧扣“美”这一情感主线开展教学,体现“以读为本,读中感悟积累”的教学理念。
【学生学法】
教学中,我让学生在读中发现不仅海水美、贝壳美、小姑娘的心灵更美,再引导学生通过个性化的朗读,读出自己感受到的美。学生在自读自悟、互动交流的过程中,积累词句、内化语言,受到情感的熏陶与美的感染。引导学生找出描写小姑娘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体会小姑娘的认真负责。在互动学习中体会老伯伯的好心肠和小姑娘的信守承诺的品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句子具体的作用。
2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创造性。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自主独立思考问题、感受金色海滩贝壳的美。
2、通过重点句子的朗读领会文章是如何通过小姑娘神态、动作和语言的描写,表现小姑娘金子般的闪闪发光的心,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小姑娘诚实守信、不求回报的美好心灵,感受海滩风景的美,小姑娘心灵的美,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描写小姑娘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
【教学难点】通过重点词句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小姑娘诚实守信、不求回报的美好心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指名复述课文主要内容。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在金色的海滩上你发现了哪些美丽的东西?
2、反馈:[美丽的大海 美丽的贝壳 美丽的小姑娘]
(板书:大海美(海水美) 贝壳美 小姑娘更美)
二、品读句段,感受“美”。
1、出示导学提纲:
2、学生品读课文,批注。师巡视指导,发现学情。
3、小组交流,师巡视,获知学情。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基于这理念,让学生边读边在文中圈点勾画,让学生充分与文本对话,领悟文本的内容,感悟文本的情感,培养学生个性阅读的能力。】
4、指名反馈,教师酌情追问,引导深人品析、理解、指导感情朗读。
师与生互动预设如下:
(一)海水美
1.师:到了海边,怎么可能不欣赏美丽的大海呢?哪些句子能让我们感受到海水美?
2.课件出示句子:“碧蓝的海水一望无际,海浪激起的泡沫像一堆堆白雪,美极了!”指一生读。海水美在哪里?
3、反馈:重点抓住“一望无际”,把泡沫比作白雪来理解。(出示图片)
4、朗读:看,面对这么美丽的大海,(播放海浪声)谁愿意来读读这句话,让海浪来为我们伴奏吧!(指名读,齐读)
(二)小姑娘美和贝壳美
1.师:在这么美的海滩上,我的目光却被一位美丽的姑娘所吸引。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看看小姑娘究竟美在哪里呀?(生自由读课文)
2、反馈:师:你发现小姑娘美在哪里呢?(根据学生回答:概括板书:守信用,不随便要别人的东西,拾金不昧)
评价语:老师不光被海滩上的这位美丽的小姑娘给吸引了,也被眼前的聪明的小朋友们给吸引了。
3、师:现在就把你觉得小姑娘美的句子划下来吧。然后轻轻地读一读,好吗?
4、师:和小组里的小伙伴交流一下,看看他们找的和你的一样吗?互相说说找的理由,听听说得有没有道理。
5、全班交流,指导朗读,体会品质。
师:大家讨论得真热烈啊,看得老师也心痒痒的,要和大家一起交流一下,可以加入你们的行列吗?这样吧,我们交流的时候,先说说你找了描写小姑娘哪方面的品质,再说出你找的句子,谈谈你的体会。
(1)守信用
①你从哪里看出她非常守信用?
②小姑娘摇了摇头,说:“我答应了叔叔,一定得等他回来。”
A.(出示句子)师:小姑娘说这话时,会是一种什么样的语气呀?(坚定)
B.谁来读读?(指名读)
③师:我们除了可以从小姑娘说的话中体会出小姑娘的守信用,你还能从别的地方体会出来吗?(出示7至14节。)请你轻轻地读一读这几段话吧。你可以抓住一个句子,甚至一个词语来体会一下。
④太阳越升越高,小姑娘的额头上沁出了细细的汗珠,眼睛里露出焦急的神情。
A.天气越来越热了,小姑娘会想找一个地方去休息一下吗?如果你就是那个小姑娘,这个时候,你心里会想些什么呢?(生自由回答)
B.谁来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⑤海水轻轻地漫上沙滩。小姑娘站起来,把画家的画夹和衣服紧紧地搂在胸前,一步步往后退,眼睛直望着礁石那边。
A.师:你说,她在想什么呀?(生自由回答)B。朗读指导。
(2)不随便要别人的东西
①这个东西是指什么呀?(美丽的贝壳)
②画家捡到的贝壳美吗?(画家捡到的贝壳真美啊!)你从哪里看出来?
美丽的贝壳映着阳光,更加灿烂夺目。
A.(课件出示美丽的贝壳)师:看到这么美的贝壳,你们想说什么?
B.(生自由回答)
③师:画家捡到的贝壳可美拉,什么沙蜊子,大猫眼,小螺蛳,金海螺等等,有些名字我连听都没听到过。小姑娘喜欢吗?你从哪里看出来呀?
句子:小姑娘羡慕极了,情不自禁地说:“啊,真好看!”
④师:这么美的贝壳,也不是花很多钱买来的,小姑娘又那么喜欢,那为什么不挑几个呢?(因为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
⑤师:多善良的小姑娘呀,让我们一起来把这部分读一读吧。(出示第15-19自然段)(生读)
(3)拾金不昧
①出示:小姑娘多么喜欢贝壳呀,画家希望她能悄悄地捡起来。没想到小姑娘把他喊住了:“叔叔,你的贝壳掉了!”她弯下腰,把一颗颗贝壳捡了起来,还给了画家。
画家望着小姑娘远去的背影,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A.画家的心情为什么久久不能平静?(生自由回答)
B.此时此刻,画家的胸中涌动着千言万语,谁来帮他说一说?(生自由说)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这个环节的教学中,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引导学生主动发展自己的意见。教师充分参与学生的学习交流活动,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有真切的“体验”,让学生充分与文本、作者、同伴对话交流,让学生享受课文中的景色美、语言美、人物美,感受人物的美好品质,达到本单元的训练目标。】
四、总结升华,体验“美”
1.此时此刻,你们也一定有许多的话想对小姑娘说吧?
2. 在这“金色”的海滩上,不仅海水美、沙滩美、贝壳美,而且小姑娘人更美。这“金色”单指海滩吗?它更指的是什么?这个小姑娘诚实守信,不随便要别人的东西,还拾金不昧,她有着一颗金子般纯洁善良的心。
3.最后,让我们带着对小姑娘的喜爱和赞美,再一起来读一读这个课题吧。
【设计意图:结尾归纳总结,点明主题,使学生掌握本课内容,对知识要点进行了梳理。再次回扣课题,深刻理解“金色”的含义,学习小姑娘诚实守信的优秀道德品质。】………………………………【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