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语文下册《清明节的由来》教学设计和反思.doc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免费ppt课件站  来源:eduwg.com  发布时间:2015-07-05 12:27:35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讨论、质疑、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组织学生反复朗读、默读,深入地理解课文,使学生在学习文章的过程中,感悟并崇尚民族文化及民族精神。

【重点难点】

理清文章的思路,了解清明节的由来,理解介子推血书的含意。体会介子推的崇高精神、思想品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真是让人黯然销魂啊!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进这个感人肺腑的传说《清明节的由来》 (板书课题)

2.复习词语

3.说说对上节课知识的了解。

4.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个感人肺腑的故事?

二、讨论

师:今天这节课老师想跟大家一起讨论一个话题:介子推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出示讨论题)

1)边默读边划出课文中描写介子推语言、行为的句子。在你所划的句子旁写上你的理解。可以是一个词、一句话,或是一段话。

2)在小组内和你的学习伙伴交流一下。(提醒学生练习用:我认为介子推是个________样的人,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回,进行点拨。

1.     割肉奉君

流亡途中,重耳一行在一座大山里迷了路。重耳几天几夜没吃上东西,饿得头昏眼花,全身无力。随臣介子推偷偷地割下自己腿上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送给重耳。(学生谈感受)

师小结:是啊!重耳在流亡期间,受尽了屈辱。原来跟随他一道出奔的大臣,大多都离开了他。只剩下几个忠心耿耿的臣子,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就是介子推。

1)齐读忍痛割肉句子。

2.劝谏话语

“我不求报答,但愿主公不要忘记我割肉的痛苦,多想治国安邦的办法,做一位贤明的国君。”(大屏幕出示介子推与晋文公的对话)

1)你从介子推的语言里,体会到他的精神品质。

2)介子推是用怎样的语气来说这句话的?(语重心长)

3)现在你们就是介子推,老师就是重耳,谁能语重心长的对重耳说?

4)师范读

5)理解“语重心长”

6)介子推为什么要语重心长地说?这说明了什么呢?谁能再谈谈自己的体会?

3、不愿做官,一一回绝(4段):

“晋文公几次派人去请介子推。介子推不愿做官,都一一回绝……躲到山里去了”学生谈感受,抓住“一一回绝”指导朗读)

4、放火烧山,发现血书

师:面对这样一个介子推,晋文公放弃了吗?他是怎么做的?

5:爱国忠君的人:

1)多媒体出示血书:“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2)不论是从与晋文公的对话中,还是临死之际留下的血书,都表明的介子推的一个愿望,那就是希望他的主公(学生老师一起说:多想些治国安邦的办法,做一位贤明的国君。)

3)师生接读

过渡:同学们,课文只节选了介子推血书中最能表达他意愿的一句话。让我们一起走进介子推那封完整的血书。(出示完整血书。)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探究题

1、师:介子推血书中的字里行间都寄托着对晋文公的期望,他期望晋文公能清正廉明。晋文公做到了吗?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2、联系上下文内容想一想,介子推的血书对晋文公的清正廉明,有怎样的作用?

3、理解“鞭策”

4、仅仅只是这些字词就鼓励他鞭策他吗?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力量鼓励他鞭策他?

5、小结:介子推不居功劳、不图富贵、不求报答、忠君爱国的精神感动着晋文公,鞭策着晋文公,激励着晋文公!

6、晋文公将血书作为鞭策自己执政的座右铭。什么是“座右铭”?能结合上下文说说你的理解吗?

7、同学们有座右铭吗?让我们畅谈一下自己的座右铭吧!

四、拓展延伸

1、你还知道清明节有哪些习俗?

2、说说你还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有些什么习俗?

五、读学习链接,与同桌说一说清明节的第二种说法。

六、作业

    回家后将清明节的由来这个感人的传说讲给家人听………………………………【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

Tags:

作者:免费ppt课件站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