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一\二单元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1-08-21 16:40:50

《爷爷的芦笛》教学设计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7~~13自然段。
   3、了解环境描写对人物心理的衬托作用,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等句子的意思。
  二、教学重点、难点
    明白课文经风雨、见世面,接受实际锻炼,对一个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时间 三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启发谈话
  1、板书课题:21、爷爷的芦笛
  2、课文写了一个叫强强的孩子来到海边,在爷爷的小闸屋度过一个暴风之夜的有趣故事。至于这寂静是怎样的一次不平常的经理,它给这个孩子带来什么收获,请同学们在朗读过程中留心。
  二、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
  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弄懂下列词语的意思。
  翱翔婉转蒙胧温润温馨驱赶
  3、想想上述两个问题。
  三、检查初读情况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正音。
  2、指名说说新词的意思。
  翱翔:在空中回旋地飞翔。
  婉转:声音高低起伏很动听。
  温润:温暖湿润。
  驱赶:赶走。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可分几段,每段写了什么?
  2、指名说分段情况及段意。
  一(1):写强强对爷爷小闸屋的美好回忆。
  二(2~~6):写强强在小闸屋里过夜,狂风巨浪袭击了小闸屋。
  三(11~~13):写强强经受了考验,懂得了爷爷说的“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
  3、分段朗读课文。
  4、试说课文主要内容。
  五、指导书写
  六、作业
  抄写词语、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精读第一、二段
  1、自由读这两段,想想你能从中读懂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指名说读懂了什么。
  3、指名说不懂的句子。通过朗读,相互启发解决疑难。
  4、指导朗读。
  (1)练读。
  (2)指名读,评价。
  (3)听录音轻声跟读。
  过渡:看到了海边美丽的景色,听到了爷爷清脆的笛音,有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这是否就是强强此行的收获呢?
  三、精读第三、四段
  1、自由轻声读这两段,想一想:“放心吧,爷爷,我不怕”与“悠扬的芦笛声将他的恐惧躯干得一干二净”这两句话分别出现在什么地方?这样写,是不是前后矛盾?
  2、指名说。
  3、默读这两段,用“~~~~”画出描写自然环境的句子,用“——”画出能表现强强心情的句子。
  4、指名读有关句子。
  5、出示:
  ___________的环境
  (1)大海不知什么时候变得狂怒起来,四溅的浪花和水珠喷洒到窗户上。狂吼的海风摇撼着小屋。
  (2)又是一个大浪摔打在窗户上,几乎把玻璃打碎。
  (3)“哗——哗——”海水一浪接一浪,永不疲倦。
  (4)刚要开门,“呼”的一声,一阵强风把门吹开了,强风裹挟进来的水滴把他身上淋得湿漉漉的。
  _________的心理
  (1)强强裹紧被子,缩成一团。
  (2)强强吓得钻进被窝,连大气也不敢透。
  (3)强强焦急起来,他想:“爷爷呢?爷爷在哪儿?”应该把爷爷找回来。
  (4)门外伸手不见五指,强强缩回脚,又钻进被窝。
  自由读,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
  用关联词语填空:
  ______环境太凶险了,________强强感到害怕、紧张。
  ______环境凶险,________强强最终能战胜了自我,变得勇敢起来。
  讨论:强强为什么最终能战胜自我,变得勇敢起来?
  四、作业
  完成课后习题5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读一读你所喜欢的描写自然环境和人物心理的句子。
  二、继续精读第三、四段
  1、默读课文,画出你仍然不懂的语句。
  2、指名说。
  3、指导朗读。
  (1)练读。
  (2)指名读,评议。
  (3)听录音,轻声跟读。
  4、指导背诵。
  三、有感请地朗读课文
  四、总结课文
  学了本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背诵第7~~13自然段。

  板书:
              21、爷爷的芦笛
          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长不结实
       (只有经受风雨,接受锻炼,才能健康成长。)

《语文百花园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够分类积累词语。
   2、运用已有的阅读文章的方法,自己独立阅读理解现代诗。
   3、能围绕一个主题条理清楚地说一段话。
   4、能把自己假期中最快乐、最精彩或最让人感动的一件事写清楚。
  教学重点:
   1、分类积累词语。
   2、能围绕一个主题条理清楚地说一段话。
  教学难点:
   1、把句子写具体。
   2、能够有顺序的、语言具体的围绕主题写一件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录像短片《小明学语文》
    导语:小明今年上四年级,他特别喜爱积累词语,可是由于方法不正确,积累起来十分费事,你们能帮帮他吗?
  二、出示词语
    瞧 看 瞅 扫 视 盯着
    讲 说 商量 告诉 劝告
    落落大方 窃窃私语 源源不断
   1、寻找规律:
    (1)从词语的意思来归类记忆。
    (2)从词语的结构来分类记。
   2、夺红旗:比一比,谁记得又快又准。
   3、比一比,谁的词语多?照样子再说几个。
  三、语文大观园
    我们下面要去语文大观园玩一玩,可以三个一群,两个一伙结成小组逛。大观园里有许多新奇有趣的活动,积极参加,还能得到积分呢!让我们看看哪个小组的积分最高!
   1、(出示)一扇门
     谁能有快又准得背会门上这首古诗,大门就会开开。
   2、(出示)一只小猴子
     一只小猴子挡住了去路,它带来了一篇小诗歌,如果能有感情地读出来,它就让你过去。
   3、妙语堂(练习句、段、篇)
     介绍:妙语堂里妙语连珠,我们将在这里有什么发现呢?还是进去看看吧!
     你能说说你的寒假见闻吗?
     练习说。
     指名说。
  四、小结
  五、作业:把你们今天说的写在本上。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会认“畔、御、侯”等3个字,会写“畔、莺、啼、御、暮、侯、隔”等7个字。
  教学重点:
    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寒食》《泊船瓜州》。
   2、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能正确书写生字新词。
  教学重点:
    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解题
    寒食是古代一个传统节日,清明前的一两天,古人从这一天起,三天不生火做饭,所以叫寒食,我们一起来看看当年寒食节时的长安城什么样?
  二、学习《寒食》一诗
   1、自读,读准字音
   2、指导学习第一句
     出示:春城天处不飞花
    (1)把诗句划分成词语
       春城/天处//飞花
    (2)想想每个词的意思,不会的怎么办?(查字典、看注释)
    (3)把词语连成句子,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3、照样子自学后三句
   4、检查出示(斜……御柳……汉宫……)
   5、指导朗读
    (1)想象一下,春天满城飘柳絮什么样?
    (2)举国上下都在过寒食节而皇宫又在干什么呢?如果你是长安的百姓看到这些你会有什么感受?
   6、有感情地朗读。
  三、学习《泊船瓜州》
   1、回顾上首诗的学习方法。
   2、分小组学习
   3、汇报交流
   4、指导朗读
     出示课件:在这样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你独自一人在外漂泊,心里会怎样想?(回家)带着这样的思乡之情再读。
   5、背诵
  四、小结
    今天我们是怎样学习古诗的?
  五、布置作业
    背诵《泊船瓜州》、《寒食》。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江畔独步寻花》。
   2、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能正确书写生字新词。
  教学重点:
    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解释诗句。
   2、背诵《寒食》《泊船瓜州》
  二、学习《江畔独步寻花》
   1、解题
     读题目,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2、自读古诗读准字音
   3、小组自学
   4、交流汇报
    (1)检查出示词语
    (2)谁来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三、启发想象,指导朗读
   1、读了这首诗,你眼前会浮现出哪些景物?(鲜花、小路、蝴蝶、娇莺)
   2、你能结合诗句想象一下什么样吗?(学生描述)
   3、当我们自己融入这花的海洋,闻着沁人心脾的花香,听着悦耳的鸟鸣,你想说什么?
   4、带着对春天的热爱来读。
  四、背诵练习
  五、布置作业
    改写《江畔独步寻花》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通过看图、学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从而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教育,陶冶爱美情趣。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
  2.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教具准备
  挂图、投影或电影、录像;生字生词卡片。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引导学生进入图文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
  出示挂图或放映投影片,同时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或教师进行范读,对图文进行整体感知,尔后让学生谈感受。
  (二)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
  找出来读一读,导入学习第一自然段。“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既然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我们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
  (三)观赏漓江的水(学习第二自然段)。
  1.观察图画或投影、录像中的漓江水
  问:漓江的水与别处的水有什么不同,有哪些突出的特点?
  (可用图画、录像等手段,展示波涛汹涌的大海,以帮助学生理解“波澜壮阔”;展示风光旖旎的西湖,以帮助学生理解“水平如镜”。)
  2.归纳漓江水的特点自读课文,画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的。
  (特点之一“静”。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静”。)
  (特点之二“清”。课文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
  (特点之三“绿”。课文用“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从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绿”和“纯”。翡翠:绿色的硬玉,有光泽。无瑕:没有斑点,非常纯净。)
  3.体会最后一句
  4.练习朗读,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注意指导读好“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
  (四)观赏桂林的山(学习第三自然段)
  1.观察图画或投影、录像中桂林的山
  问:桂林的山与别处的山有什么不同,有哪些显著的特点?
  (可用图画、录像等手段,展示泰山和香山,以帮助学生理解“峰峦雄伟”“红叶似火”。)
  2.归纳桂林山的特点自读课文,画出体现桂林山特点的三个词,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这些特点的。
  (特点之一“奇”。课文从两方面描写。一是“拔地而起,各不相连”。一般的山脉逐渐高上去,且连绵不断,桂林的山却是从平地崛起,互不相连。二是“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罗列:排列。形态万千:各有各的样子。除了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教师还可补充介绍,有的像背着娃娃的妇女,有的像好斗的公鸡,有的像下山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莲花,有的像捧书而立的书童,有的像敞胸露肚的罗汉……使学生感到桂林的山真是形态万千,目不暇接。)
  (特点之二“秀”。课文打了两个比方“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写出“秀”的表现:郁郁葱葱,色彩明丽。屏障:起遮挡作用的东西,本课指桂林一带的山。)
  (特点之三“险”。课文用“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概括了这一特点,并用“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下来”的感觉,突出了桂林山的“险”。危峰兀立:即高峰耸立。怪石嶙峋:指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
  3.练习朗读,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的喜爱之情
  (重点指导读好“真奇氨“真秀氨“真险氨。)
  (五)我们观赏了漓江的水,观赏了桂林的山,总的有什么感觉?作者又有什么感受?(学习第四自然段)
  1.看图或投影,启发学生把山、水联系起来读感受2.看看作者有什么感受?
  (1)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2)理解“画卷”“连绵不断的画卷”及“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画卷”绘画长卷,一般要卷起来收藏。“连绵不断”,接连不断。“连绵不断的画卷”,即很长很长的画卷。从桂林到阳朔,航程83公里,沿途都是青山绿水,美不胜收,说桂林山水是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十分贴切。“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道出了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是一种美的享受,充满情趣,与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应。)
  3.练习朗读第四自然段读出荡舟漓江,被桂林山水所陶醉的感情。
  (六)朗读全文
  (七)作业
  1.朗读课文  2.识记生字

               第二课时

(一)指名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然后讨论
  1.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的内容和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有什么关系?
  (第一段总的说人们赞美“桂林山水甲天下”,引起我们对桂林山水的向往,急于阅读下文。后三段讲作者荡舟漓江看到的景色。第二、三两段分别描述漓江的水,桂林的山,使读者对那里的山和水有深切的感受。第四段则将桂林的山和水联系起来,使我们读了在头脑中形成连绵不断的活动画面,深深感到桂林山水的确是天下第一。)
  2.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一种景象,体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感觉,然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三)识记生字,练习书写
  漓:注意右半部的写法。
  澜:前鼻音。右边“门”里面是“柬”。
  瑕:可与“假”进行比较。注意右上是“尺”。
  翡:上下结构,下边是两个“习”,整个字要写紧凑。峦:前鼻音,与“澜”比较读音。与“恋”比较字形。筏:上下结构,右下不要丢撇。
  (四)指导背诵
  1.在了解句与句关系的基础上,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地练习背诵。
  2.在了解自然段之间的关系及自然段与全文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全文。
  (五)完成“思考·练习3”抄写句子,注意分号的用法
  要求:以标点为标志,看半句抄半句,不可看一个字词写一字词;格式要正确,字迹要工整;想想分号的用法(长句子中有三个并列的分句,每个分句中已经用了逗号,并列的分句之间要用分号。这样,要以把一个个意思分得很清楚。)
  (六)全班背诵课文
  (七)作业
  1.背诵课文
  2.抄写字词
  3.预习第三课《开国大典》

《走进丽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从而产生爱国的情感。
   2、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3、认识11个生字。
  教学重点: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丽江古城的特点和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
  教学难点:
    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
   2、初步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
  教学重、难点: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学习词语。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美丽的漓江画面),今天我们一起去游览美丽的漓江。
  二、初读课文
   1、自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词语:雄伟城镇纯朴下旬纺织
     百货 绵延 闪烁 昂然 挺立
   3、检查朗读(指名分段读)
   4、自己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些丽江的景点?)
   5、指名说
  三、练习朗读
   1、边读边画出自己不懂的词句。
   2、同组互读。
   3、小组内交流,试着解决不懂的问题。
  四、布置作业
   1、抄写优美的词句。
   2、收集有关丽江的图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从而产生爱国的情感。
   2、学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重点: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丽江古城的特点和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
  教学难点:
    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地图)。
    导语: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位于滇西北高原之上的漓江古城。
  二、深入学习课文
   1、读全文,说说丽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默读课文思考:
     我们都到达了哪些地方?
     板书:地点
     谁能用书上的句子把这些景点连起来说说。
   3、自读自悟。
    (1)自由读,用一句话概括出丽江的特点。(神奇而美丽)
    (2)默读课文。把体现丽江神奇而美丽的句段画出来。
    (3)练习朗读。
   4、指导朗读
     第一自然段:
     (1)用一句话概括地说说,你读这段的感受。
     第三、四自然段:
     (1)出示图片,引导学生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
     (2)带着赞赏的感情读。
     第五、六自然段:
     (1)想象读。
     (2)集体交流,评读。你认为他哪儿读得好,为什么?
     (3)出示图片,看到这么美的玉龙雪山你想说什么
   5、揭示中心
     文中的最后一段,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三、课堂小结
  四、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彩池》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学习本文,了解四川藏龙山五彩池的奇异景象及其产生的原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能力。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摘录积累描写五彩池形状和颜色的词语。
  3、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做到:
  (1)说说五彩池有些什么特点。
  (2)给课文分段,归纳各段的段落大意。
  教学重点:用摘句法归纳段意。
  教学难点:理解五彩池水的“奇异”之处。
  教学课时:一课时

  一、揭题
  1、板书课题:11、五彩池
  2、齐读课题。本文是一篇游记。
  3、看到这个题目,小朋友一定觉得很新鲜吧?
  这个五彩池在四川省的藏龙山上,那里的景色既奇异又美丽,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五彩池的美景。
  二、熟读课文
  (一)读通课文
  1、提出自学要求。读通课文,读准字音,给小节标上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请个别同学分节读课文,注意“一亩”和“漫山遍野”两词的读音。
  3、谈初读感受。
  (1)五彩池给去游览的人们留下什么印象呢?同学们能不能用一个词来说一说?(奇异、美)
  (2)这儿的“异”什么意思?(特别)
  (二)熟读课文
  1、再读课文。思考:课文从哪两方面来反映五彩池的奇异和美的呢?如何给课文分段呢?分小组讨论
  2、指名1人读第1节,1人读23节,1人读第4节,交流问题。
  理清结构:
  课文从“池”和“水”两方面介绍五彩池的奇异和美,这两方面分别对应课文的第2、3小节。按总分总结构可把课文分成三段。第一段:第l节;第二段:第2、3节;第三段:第4节。
   板书:
       
  三、精读课文
  (一)提出突破口,重点分析第二节,自读,分小组讨论。
  1、这节共有几句,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2、作者是怎样吧“大大小小、形状各异”写具体的?讨论,归纳。
  板书:大大小小 形状各异
  (先总后分,列举具体数字,对比,比喻)
  3、默读课文,摘录描写五彩池形状的词语。
    板书:像葫芦 像镰刀
       像脸盆 犹如盛开的莲花
  4、自读第二节,指名读,体会五彩池景象的奇异。
  (二)自学第三节
  1、第二节主要写了五彩池的形状,第三节主要写了五彩池的什么呢?
  2、默读,找出五彩池的颜色有些什么特点?
    板书:鲜艳多彩 变幻神奇
  3、分小组讨论这节怎么把五彩池的特点写具体的?指名说。
    造成五彩池鲜艳多彩,变幻神奇的原因是什么?读句。
    (比喻,颜色丰富,各不相同:有的……有的……有的……有的……)
    板书:红、黄、绿、白、紫、蓝
       咖啡色、淡黄色
       湖蓝色、翠绿色
   (摘录描写五彩池颜色的词语)
  4、读课文第二段,归纳段意(摘词连句法)
  板书:2、五彩池大大小小、形状各异,池水鲜艳多彩,变幻神奇。
  (三)略读一三段
  1、自读第13段,归纳段意并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概括的。
  板书:1、“我”被五彩池奇异的景象迷住了。
     3、“我”深深赞叹五彩池的美。
  2、齐读13段。
  四、总结全文
  1、朗读全文;
  2、我们学了四川藏龙山五彩池的奇异景象及其产生的原因后,你有什么感想?
  (培养热爱祖国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能力。)
  3、师述: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四川藏龙山上的五彩池不仅池美,而且水也美,怪不得游客们一到那儿,就被那奇异的景象——(生)迷住了。同时,不禁从心底里深深地赞叹——(生)美啊!藏龙山上的五彩池。
  齐读最后一节。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熟读课文;
  3、课外阅读。

  板书设计:
              五彩池(游记)
         (池)
         大大小小、形状各异:像葫芦 像镰刀
                   像脸盆 犹如盛开的莲花
         (水)
         鲜艳多彩、变幻神奇:红、黄、绿、白、紫、蓝
                   咖啡色、淡黄色
                   湖蓝色、翠绿色


 《语文百花园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够分类积累词语。
   2、运用已有的阅读文章的方法,自己独立阅读理解现代诗。
   3、能够清楚、明白地把一件事介绍清楚。
   4、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选择一件寒假中的事记叙,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重点:
   1、分类积累词语。
   2、能够清楚、明白地把一件事介绍清楚。
  教学难点:
   1、练习把句子写具体。
   2、能够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选择一件寒假中的事记叙,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图片:同学们,今天老师带着大家去一个地方,看这是知识花园,你们想去看看那里有什么吗?知识花园有很多的地方可玩,但是只有答对问题过关才可以往下走。
  二、出示词语
    姐妹花园
    来到姐妹花园你会发现有很多词语就像姐妹一样有相似之处。
   1、找姐妹
     想一想,下面哪些字可以和以上的字音搭配组成词语,试着把这些词语写下来。
     hújiàgāngmù
     ()蝶()水
     ()驶衣()
     山()()才炼()
     ()色()布()碑
   2、(出示一株大花,每朵花的花瓣上都有一个词语)在姐妹花园里,有一株特殊的花,每朵花的花瓣上都有一个词语,想想这些词有什么特点,试着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词和这些词差不多。
     千山万水 千言万语 千变万化 千姿百态
     千差万别 千丝万缕 千真万确 千奇百怪
  三、丰收园
    来到这个园子你们肯定能猜到,这里会有很多知识等着你来收获。
    出示:百花图
    谁先背下来,百花园的花就会为你开放一次,看谁背得快。
    出示古诗、诗歌
    同学们背诵得很快,百花园不仅为你们开了花,看还有很多硕果等着你们拿.看看这些诗歌中有哪些你喜欢的词语,把它写在卡片上的小花篮里。
  四、妙语堂(练习句、段、篇)
     介绍:在百花园里我们有很多收获,妙语堂里更是妙语连珠,我们将在这里有什么发现呢?还是进去看看吧!
     同学们每天都在学校学习,校园里有你喜欢的地方吗?是什么样的?你心目中的学校是什么样?小组同学互相说说。
     练习说
     小组推荐说
  五、小结
    今天我们在知识花园中畅游了一番,希望同学们以后能在知识的海洋中,有更多的收获。
  六、作业:把你们今天说的写在本上。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