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2-07-11 18:56:24

【教学目标】

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十、十三自然段。

2.抓住关键词语,品读中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含义,由表及里了解花生可贵之处。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

3.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课后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教学重点】

抓住关键词语,品读中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含义,由表及里了解花生可贵之处。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课后能用“借物喻人”的写法,试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教学准备】

制作课件

【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一、创设悬念

师导入: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神秘的嘉宾,它们就在这个小箱子里,你们想知道它是谁吗?要想知道的话就得过“猜谜语”这关,(PPT课件出示谜语,学生猜谜语):“根根胡须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 (板书课题:落花生)

二、配乐初读

师导入: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议花生”这部分的内容,然后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说说喜欢的原因。

师:“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让我们再把自己喜欢的句子再好好地品读品读。

三、品词析句

师导:听你们的朗读是一种享受,你们已经读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文中的一家人是怎样议论花生的好处的?

2、师生讨论父亲对花生作几次议论?有什么不同?

(师引)兄妹们所说的花生的好处是最显而易见的,而父亲指出的却是花生常常被人忽视的一个特点,父亲对花生作了几次议论?议论的有什么不同?(师鼓励:开动你的脑筋去想,说错了也没关系,老师最欢爱动脑筋的学生)

品读第一次议论的句子

1.请同学们用笔画出父亲对花生第一次议论的句子,思考:父亲是怎样通过比较说明花生可贵之处的?究竟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有什么不同?请用“——”画出相关句子。

2.朗读评价,师范读

(出示父亲对花生第一次议论的句子)学生朗读,其他同学对这位学生的朗读进行评价。

品读第二次议论的句子

1.现在让我们回到课文中来,父亲借花生来教育孩子们做什么样的人?把父亲对花生第二次议论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

(PPT出示句子)   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2、理解句子含义。

明理

(PPT出示句子)解释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四、领悟写法。

师引:题目是落花生,其实是借写花生,讲到做人,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这种写法叫“借物喻人”,平时在习作时,我们也可以用上这种写法。 △板书:借物喻人

师:请同学们动脑筋想想,在我们身边有像落花生那样不图名利,默默奉献的人或物吗?

六、应用写法

    (出示作业)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了做人的道理,你从身边的事物中领悟到了什么?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15、落花生

                   花生                   桃子、石榴、苹果

矮矮地                        高高地

埋在地里                       挂在枝头

挖起来才知道可贵             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默默奉献

(借物喻人)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