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生》课堂实录及评析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2-07-28 16:10:48

(课前谈话部分遗失)

师:好,同学们,请你们带着刚才提的问题,然后大声的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同时思考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请同学们捧起课本,大声的朗读。(幻灯片出示读书要求)

(生读,师巡视。)

师:声音渐渐的落下来了,大部分的同学都读完了一遍,那么看一下同学们生字都读准了吗?(幻灯片出示词语)先看看第一排,先不要急着读,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了那有一些用红色标出来。(生笑)

师:是,这是最直觉的发现,那么有没有深成一点的发现呢?你来。

生:用红色标的生字都是轻声音。

师:是吗?你怎么知道的?(此处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平时可能就接触了这类读音是吗?那请你来把它读一读。

生:吩咐、价钱、便宜、桃子、石榴。

师:便宜、价钱都读轻声就更容易把前面的字强化起来,我们一起跟着她来读一读,预备齐。

生:齐读:吩咐、价钱、便宜、桃子、石榴。

师:石榴、桃子、价钱、便宜、吩咐。

生:石榴、桃子、价钱、便宜、吩咐。

师:第二排,谁来读?

生:半亩、空地、品尝、榨油、茅亭。

师:有没有不同意见?

生:有。

师:好,你来说。

生:半亩的“亩”字读错了。

师:应该是读?

生:bànmǔ

师:mǔ

生:mǔ(跟老师拼读)

师:一起读这个字,齐。

生:半亩。

师:对,再读一遍。

生:半亩。

师:刚才好像还有一个词读得不是很清楚。

生:zháyou榨油。

生:他把zhàyou读成zháyou了。

师:这个字的右边读什么?

生:zhǎi

师:狭窄的窄,读字不能读半边啊!在这应该是。

生:zháyou

师:第四声。

生:zhàyou

师:再读一遍。

生:zhàyou

师:好,那现在我们全部连起来再读一遍。吩咐预备齐。

生:吩咐、价钱、便宜、桃子、石榴、半亩、空地、品尝、榨油、茅亭。

师:在这一些词当中,在这一些生字当中你觉得哪个字会比较难写?容易错的呢?就是这个“榨”字是吗?这个“榨”字首先我们看一下右边是

生:木字旁。

师:右边呢?

生:狭窄的窄。

师:有时候我们要把左边写得稍微。

生:细一点。

师:好,一起来写写这个字吧。(师板演)这个有点难写啊!同学们,这篇课文很简单,那么,读了一遍之后你能不能讲一讲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呢?谁来说?

评:字词教学很扎实,特别是轻声词的教学,不过有点可惜,在教学生字“榨”的时候只有老师自己板演没有留足够的时间给学生书写。)

生:课文主要围绕了落花生写了作者的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和议花生。

师:真厉害!有没有不同的说法?

生: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花生的作用。

师:写了花生的作用。还有吗?

生: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花生的作用,而且父亲告诉了我们一些做人的道理。

师:好,我们把三位同学的并起来就可以成为我们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谁来把它连起来说一说?课文通过什么、什么、什么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谁来?

生: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和议花生四个部分,讲了花生虽然没有外在美丽,却朴实无华、默默无闻、无微不至的精神。

师:哇!你是不是预习过了?太厉害了!这篇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什么?

生: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和议花(师板书)

(评: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环节注重内容的整合,就是感觉上学生的水平太高了点。)

师:花的笔墨最多的是哪个部分呢

生:尝花生。

师:那么课文从哪一个自然段到哪一个自然段是写尝花生的?找找看。

从第四自然段到课文的倒数第二自然段。

师:这是课文花的笔墨最多的,也是我们一家人围在一起。

生:吃花生和议花生。

师:现在我请三位同学起来读一读,第一位同学从父亲说读到我说,第二位同学读第十自然段,然后第三位读第十一到十五自然段,注意仔细听,第一听他们有没有读得不准确的字,第二听一听他们一家人围在一起,有没有让你感受到他们在议的动作、神态等等。

(师指名读)带着两个任务去听。

(生读)

师:刚才听了三位同学的朗读,你觉得他有没有读得不好的地方,

生:那个地方不是谁喜欢吃而是都喜欢吃。

师:还有呢?

生:那个地方少了一个人字。

师:你真仔细听,连少了一个字都听出来了。你呢?

生:那个叶新把

师:听得真仔细,我还听出了周新飞这个“味儿”特别读得好。那么刚才老师请同学读的,你有没有感受到他们一家围在一起的那种议的氛围呢?

生:有。

师:有没有眼前一下子就浮现出他们一家人在议的动作、神态、表情?

生:有。

师:谁来说?

生:有,我从姐姐的“花生的味儿美”,姐姐的脸上带着笑容。

(评:朗读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这是个提升的过程。)

师:那是你想象出来的是不是?好,那么,如果说,我们把这里,像刚才吴文静说的一样,如果把这句话,加上父亲怎么样地说,也许他的形象就会更加的鲜明。

投影出示:

父亲(   )说:“你们爱吃花生吗?”

“谁能把花生的好处说出来?”

师:谁来加一下?

生:父亲和蔼地说:“你们爱吃花生吗?”

师:恩,可以。态度和蔼地,还可以怎么加呢?

生:平静地说。

师:你读。

生:父亲平静地说:“你们爱吃花生吗?”

师:恩,还可以怎么加?哦,你来。

生:父亲听见地说:“你们爱吃花生吗?”

师:那能不能加一个表示动作的词?你来。

生:父亲拿着一盘花生对着我们说:“你们爱吃花生吗?”

师:瞧,这是不是让我们的眼前一下子就浮现出父亲的动作是拿着花生对着我们说,多么形象呀!好,那么第二句这一句可以加在前面,也可以加在后面,谁也来把它加一加?你觉得怎么加就怎么加,没关系的。可以加动作的,可以加神态的,还可以加表情的。谁来加?哦,林学芬。

生:“谁能把花生的好处说出来?”父亲和蔼可亲地说。

师:恩,这是问大家。问他的孩子们,可以用上一个什么词呢?和蔼可亲的,还可以是……可以是动作的,可以加上表示神态的,都可以。谁来?没关系,诶,你来。

生:父亲摸着胡子说:“谁能把花生的好处说出来?”

师:恩,一下子就形象起来了。摸着胡子,考考大家,哦,你来。

生:父亲摸着姐姐的头说。

师:哦,摸着姐姐的头说,可以啊,你来。

生:“谁能把花生的好处说出来?”父亲微笑着说。

师:恩,好像在考大家。同学们,那么我们大家一起来。(大屏幕出示)我们来分组分一下。这边两个小组同学加第一句,这边中间这组同学加第二句,然后这边这组同学加第三局。下面两组同学加第四句。用铅笔在每个句子这个地方加一个词,要符合这个句子的意思。读一读这个句子,然后再加,可以加什么提示语,使这个句子更加生动起来。

(生加提示语,师巡回指导)

师:姐姐怎么地说,谁来加?哦,你来。

生:姐姐津津有味地说:“花生的味儿美。”

师:恩,好像一边吃一边就尝到了这个花生的味儿,津津有味地说,还有呢?

生:姐姐闻着花生:“花生的味儿真美!”

师:你来。

生:姐姐抢着说:“花生的味儿美。”

师:姐姐抢着说,花生的味儿美。我们把原句最好不要改掉哦。好,那么哥哥说。

生:哥哥急切地说:“花生可以榨油。”

生:哥哥洋溢着笑脸说:“花生可以榨油。”

师:是,看,把神态的词加出来了。哦,你是怎么加的?

生:哥哥开心地说:“花生可以榨油。”

师:一边吃,一边很开心,恩,第三句。

生:我骄傲地说:“花生的价钱便宜,谁都可以买来吃,都喜欢吃。这就是它的好处。”

师:骄傲地说,说到心里去了。你来。

生:我微笑着说:“花生的价钱便宜,谁都可以买来吃,都喜欢吃。这就是它的好处。”

师:恩,这一句,你来。

生:父亲笑着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新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看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师:笑着说,还有不同的加法吗?

生:父亲一边吃着花生做的糕饼,一边咧着嘴说:“花生的好处很多……”

师:恩,你就加上去就是了,不用读了。谁来加不同的词语?

生:父亲和蔼地说。

师:恩,还有没有加不同的词?你来。

生:父亲看着花生。

师:这些都是动作的,你来。

生:父亲指着花生对我们说。

生:父亲亲切地说。

师:同学们,这样子把这些表示动作的一些神态的表情的提示语加上去了,就使这个一家人在议的感觉怎么样了?更加的怎么样了?谁来说。你觉得有一种什么感觉?

生:更加浓了。

师:更加浓了,什么更加浓了?

生:他们团聚在一起吃花生,然后很开心。

师:那个氛围更加浓了。还有呢?有没有感觉到,更加形象了?更加生动了?同学们,知道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吗?

(评:利用加提示语的方式领会课文为什么不加提示语的原因,这样就丰满了对文章的把握。)

生:许地山。

师:我们来看一下,许地山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学者,著有短篇小说集《缀网劳蛛》,散文小品集《空山灵雨》,曾担任《燕京学报》编委,与沈雁冰、叶圣陶等创办《小说月报》,还写了不少宗教书。其学术成就,学界有口皆碑。那么对于这么一位著名的作家,难道他不会加像刚才我们所加的提示语吗?我们先来看一下他的另外一篇文章的片段,这是许地山他的另外一篇文章《   》里的片段,

生自由朗读

师: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这些蓝色的字都是动作和神态。

师:尤其是哪几个用的特别形象呢?

生读了其中一段话

师:是呀,他多会加呀。他是一位著名的作家,在这里,看他很形象很生动很传神地把这篇序加上去,让我们一读就仿佛这个画面浮现在眼前。那么在这篇文章当中,作者为什么不加提示语呢?会读书的同学可能读了第十自然段就会有不同的理解,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这个自然段。边读边想,花生桃子和石榴、苹果有什么不同点呢?拿起笔来画一画有哪几点的不同。

生回答时读了其中一整段话,老师提醒把其中很鲜明的不同点找出来。

生继续回答:它不会把鲜红嫩绿的果实刚刚挂在枝头。

师:一个是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一个是埋在地里,这是它们的生长位置不同。这是第一个不同,那第二个不同呢?

生:桃子石榴苹果成熟了就会变鲜红嫩绿。

师:它们一成熟就可以看到鲜红嫩绿的果实,而花生必须挖起来才知道。那第三个不同呢?

生:桃子石榴苹果让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而花生不会。

师:什么叫“爱慕”,你们知道吗?

生:喜欢,喜爱。

师:那仅仅是“爱”的意思,那“慕”呢?就是羡慕。把喜欢和羡慕加在一起就是“爱慕”。是呀桃子石榴苹果它们的果实可以让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谁能把这段话通过刚才找出来的不同点用朗读把它变现出来呢?

一学生读该段话。

师:你们有没有感觉到它们的不同点很明显?

师:在雨水的滋润下,瞧,长得挨挨挤挤地。它在地里长呀长呀,带着喜悦,带着奉献给人们的喜悦终于成熟了。请看这个词,“成熟”有两种意思,一种意思是植物的果实完全长成,第二是发展到了完善的程度。谁能用第一种意思说个句子呢?

生:果园里的梨成熟了,就像要出嫁的小姑娘。

生:橘子成熟了像一盏盏小灯笼。

师:很好,说的非常好。谁来说说第二种意思。

生:果园里的果子长大了,像一个个害羞的小姑娘。

师:这还是第一种意思。第二种是事物发展到了完善的程度。

生:他比以前更成熟了。

师:对了。你从哪里看出他更成熟了呢?可能是从做事上说话上表现出来是吧?还有谁来说说。

生:他已经20几岁了,还一点都不成熟,看起来蛮幼稚的。

师:瞧,把成熟和幼稚对比起来用。

生:妹妹已经长大了,很成熟了,不像以前那么顽皮。

生:爸爸笑着对哥哥说:你终于长大成熟了。

师:同学们,成熟了,像刚才同学们说的一样,更懂事了,也许它做事更加认真了,更加老练了,也许它的本领更强了。如果在这里老师让你们选择第二种意思,你能说说在这里的体会吗?如果把它当成一个人,他已经成熟了,本领更高了,做事更老练了,你能说说体会吗?

生:花生已经成熟了,可以吃了。

师:这是第一种意思。那把它同“花生最可贵了”这种品质结合一起说说。

生:花生有一样最可贵,虽然它不好看,可是它很有用。

师:表面不好看,可是很有用,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形容的话,你会用什么词呢?

生:朴实无华。

生:它不计名利,无私奉献。

    (评:以“成熟”一词带花生用第二种意思来说花生像人一样的品质,能从文中的一个词的不同意思引导出文中的宗旨: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能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不简单!)

师:从哪里读出来?

生: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挂在枝头。从“埋”字可以看出来。

师:从“埋”字你得出了它不计名利,那不计名利是什么意思?名利就是那种可能让人一见就产生爱慕之心的东西。可是花生却把自己的果实埋在地里。

                                                   

(有部分内容遗失)

评:《落花生》是一篇极富哲理的文学作品,从陈老师的课堂中可以看到:

1、 联系生活,情感升华。

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能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是全文的点睛之笔。

2、 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还给了学生一些自由的空间。

3、 解读文本很独到。

对于文章中的词语能够抓出其中之一来点拨课堂中的深层次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