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头战象》课堂实录及评析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2-07-28 16:11:38

一、      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战象吗?在西双版纳就曾经有过这样的一群战象。看,它们怎样?

生:威风凛凛的。

师:好。你

生:很勇敢

生:很有气势

师:很有气势,那好,接下去就请同学们用朗读,读出这群大象的英勇,威风凛凛,让人闻风丧胆,好不好?

生:好

师:一起来1、2齐

生:西双版纳曾经有过威风凛凛的象兵。所谓象兵,就是骑着大象作战的士兵。士兵骑象杀敌,战象用长鼻劈敌,用象蹄踩敌,一大群象,排山倒海般地扑向敌人,势不可挡。

师:就是这一群战象在打击日寇,保卫家园中全部中弹身亡。人们在埋葬它们的尸体的时候发现了一头身负重伤的战象。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主人公,一起来读一下课题。

生:最后一头象

师:这一头战象还有一个名字,咱们一起来叫叫它的名字

生:嘎羧

师:再来一遍

生:嘎羧

评:语言简练,目标明确,不仅激发了学习的兴趣,而且打动了孩子们的心弦,自然而然地导入了课文的学习。

二、检查预习

师:非常奇特的名字,是吧?这是因为当年作者到云南插队,所以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有好多带有云南方言的文字。这篇课文非常地长,它是由一篇动物小说改篇的。昨天老师布置同学们去预习,不知道同学们都去预习过了没有?

生:预习过了。

师:敢不敢接受老师的考查?

生:敢

师:勇敢的孩子就举起手来。第一个问题,这篇课文前前后后你读过几遍?想不起来了,好你说

生:五遍了

师:老师在读这一篇文章时一遍就用了十二分四十秒,看来你是一个很用心读书的孩子。再说说你读了几遍?

生:八遍

师:这么多呀,看来你更认真。第一个问题,我想读过三遍以上的孩子请举手。哦,看来六一班的同学真不错。好第二个问题,这些字看看谁会读了。那位戴眼镜的男孩。

生:浴血博杀

师:看清楚

生:浴血博杀

师:他刚才纠正得非常及时啊,谁再来试一遍?

生:(读词语)

师:这里面有一个字,扑喇喇后面的这个“喇”平时你们见到的读什么呀?

生:喇

师:但在这里读?为什么喇,你们知道吗?

生:ABB式词语,所以后面的两个字都要读轻声、、

师:一起来读一遍好吗?12

生:(齐读词语)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生字里面有两个是比较容易写错的,请同学们拿出笔跟老师写一下。我们先看“寇”字,这个字跟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个字很像?

生:冠

师:好,“冠”是突宝盖,这个是宝盖头,我们先写一个宝盖头,然后再写一个咱们庆元的“元”字,元字这竖弯钩要拉过来,再写竖横,一个又字,最后一笔要变成一个长点,不要超出这外面。接下来再看一个“遭”字,这个“遭”字笔顺也特别容易错,同学们一起跟老师写一下。我们先写横,再写竖,横折,横,看一下写这一部份要写得扁一点,如果写太长了就不好看了,再一个竖竖,横,再写一个日,一个走之儿。好请同学们拿出笔在本子上也写一写,每个字写一个。

生:(写字)

评:高年段了,课文里的生字还要不要教?这是老师们在闲聊之余常常谈起的话题。老师的课一上,好多老师醒悟了:要教,还得好好地教。是啊,课堂上能解决的东西,课外就不必把时间花在机械的抄写上了。“寇”的教学,“遭”字的笔顺,“扑喇喇”的读音,夯实了,就是终身的记忆了。基础是课堂的生命,注重学生基础的夯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整体感知

师:写好就举手告诉我,写字也要把腰肢挺直。第二个问题咱们解决了,再想考考同学们一个问题。嘎羧在生命的最后历程中做了哪几件事?你先说,用自己的话说,可以吗?

生:找象鞍

师:找象鞍干什么呀?

生:找象鞍去回顾它曾经战斗过的地方

师:也就是说最早它是去干什么?

生:找象鞍

师:这一部份谁能用最简洁的语言来概括一下

生:找象鞍然后穿在身下

师:穿,用哪个词更合适?

生:披

师:找象鞍,然后披在身上,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象鞍曾经披在它的身上,现在,又重新找来披在它的身上,谁能用最简洁的语言来概括一下

生:重穿象鞍

师:这个象鞍对于它来说是用穿还是?课文上有一个词,是说

生:披挂象鞍

师:很好,你就把这四个字写到老师的第一条线上去,好吗?这是它做的一件事。还有哪件事?好,第一个女同学

生:它回到了战场上

师:你也概括一下,如果是用四个字

生:重回战场

师:好吧,你也把这四个字写到第二条横线上,还有吗?还做了什么事?

生:自我埋葬

师:自我埋葬,它自己挖了一个坑,埋葬了自己是吧?就可以把它改成?

生:埋葬自己

师:埋葬自己是吗?好你就把这个词写到第三条横线上。同学们,这篇课文连续写了象,战象嘎羧的三件事,像这样的课文,我们可以怎样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你说

生:可以用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来概括

师:连续写了几件事的课文我们就可以怎样来概括?

生:可以说写先怎样,然后怎样,最后怎样

师:就是说把它的这几件事情

生:用上关联词

师:就是把它做过的事情,把它连起来是吧?好,接下来,就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来一下好吗?课文主要写了齐

生:课文主要写了最后一头战象重穿象鞍,重回战场,埋葬自己,

师:葬字怎样?错了,谁上来帮他纠正一下?没学过是吧?很好,那我们就先用拼音代替一下,等会想起了再写

师:用老师的学生来说啊,这种方法就像串葫芦法一样,我们把它叫做抓事件串联法(边说边板书:抓事件)请同学们用刚才的这种方法,自己再试着把课文的主要内容去说一说好不好?自己说,课文主要写了

生:说

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在这节课上,老师就十分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就在这一环节里,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想一想嘎羧在临死之前做了哪几件事?”在引导学生归纳出 “披挂象鞍、重回战场、埋葬自己” 这三件事后,老师接着板书并小结:“同学们,我们在阅读篇幅比较长的课文时,可以采用抓事件的方法,很快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这就让学生学会了把握主要课文内容的方法。

四:品悟情感

师:抓事件的时候,往往课文要连续写几件事情,我们就这样非常简洁地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刚才说了,这是一篇动物小说。这篇课文的作者他说过这样的话,让我们一起(课件出示)把它读一读,齐

生:动物小说写的是动物,折射的是人类的情感。

师:是啊,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课文写了嘎羧怎样的情感?又是怎样来表现它的这份情感的?(板书:情感)那么接下去就请同学们拿出笔,挺直腰杆,快速地走进披象鞍这一部分,一边默读,一边画出能够表现象鞍具有人类情感的句子,然后自己去体会体会表达了它怎样的情感。511自然段

生:默读找句子

师:有的找了好几个句子,谁先来?好,你吧

生:我找的一句是第七自然段

师:第七自然段?

生:最后几句,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师:也找到这一句的举举手看?看来英雄所见略同啊,说说看你是怎样理解的?

生:我觉得

师:从哪里?

生:我从眼睛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师:具体说从哪个词?

生:久别重逢,像亲兄弟一样,两人很久没有

师:你是怎么理解久别重逢这个词的意思?

生:也就是很久没见了,然后忽然间见到了它的好朋友

师:分别了很久没见了,那么多长时间没见了?

生:26

师:26年没见了,很好,在路上见到了26年没见到的老朋友可以看出,还从什么地方也可以看出?

生: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

师:具体说哪个地方?

生:摩挲

师:摩挲是吧?哎,这个词平时你们从其他文章里看到过吗?起来说,摩挲,你怎么理解的?

生:摩挲,我觉得有时候很亲昵地抚摸

师:这个摩字,在字典里有三个解释,结合这一段话,你觉得这个摩字在这段话里应该选择哪一种解释?(出示三种解释)你来选哪个意思更为恰当

生:2

师:所以说摩挲的意思,其实就是

生:抚摸

师:那是怎样的抚摸?

生:

师:久久地抚摸,而不是摸一下。领会到了嘎羧怎样的情感?

生:我体会到了,结合刚才那位同学说的,整整26年都没见了,久别重逢,特别地怀念那种感觉

师:是呀,你很会读书,你从它的动作里读出了它的这份情感。还从这段话的哪些地方也体会到嘎羧的这种情感?

生:从吹灰尘那,我们一般吹灰尘是很用力,而嘎羧是轻轻地

师:你也是从嘎羧的动作上体会到了它的这种情感。还有

生:我觉得那个眼睛里泪光闪闪,那个泪光闪闪,它见到了久别重逢的老朋友,它就很激动

师:所以就眼睛里含着泪水。很会读书,那么如果刚才那位同学是抓住了动作,那么这位同学就抓住了它的

生:神态

师:(板书神态)刚才你们从动作,神态就看出了,它见到了象鞍就像是见到了久别重逢的老朋友。同学们,这是一位怎样的老朋友?让它地临死之前还念念不忘呢?

生:我觉得这是一位跟它有过生死之交的老朋友,因为他们两个人曾经携手作战,然后

师:这就叫做

生:并肩作战

生:然后他们还接受过生死的考验

师:这就叫做同生

生:共死

师:课文里也有一个地方写并肩作战,同生共死的,你找到了没有?

生:第9自然段

师:第9自然段,请你读出来

生:

师:好,你很会读书。你运用了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体会,同学们,当嘎羧见到这位老朋友,看着上面的象洞,闻着上面的硝烟血液味道的时候,它会想些什么呢?好,男同学

生:想起当年和自己同肩作战的大象兄

生:想起了坐在象鞍上的人

生:他会想起曾经作战的情景和主人威风的时刻

师:就是这象鞍记得它曾经作战的辉煌,它的伤痛,这一切在这样了26年来,它能跟谁说说?

生:没有

师:因此它见到象鞍的时候,才会,一起读

生: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师:就刚才从象鞍这一部份里,你还从哪些句子里体会到了人类一般的情感?

生:26个春秋过去,象鞍已经破旧了,仍显出凝重华贵; 嘎羧披挂上象鞍,平添了一股英武豪迈的气概。

师:你体会到怎样的情感?

生:我体会到那种,嘎羧本来是从东家到西家的这种悠哉游哉的这种生活,可是现在到了见到曾经与它同生共死的象鞍,它觉得自己又好像回到了26年前

师:这时候的内心肯定是很?

生:激动的

师:很

生:高兴

师:你读读这段话,体会下当时怎样的感情?

生:26个春秋过去,象鞍已经破旧了,仍显出凝重华贵; 嘎羧披挂上象鞍,平添了一股英武豪迈的气概。

师:英武豪迈,从这一段话中你体会到嘎羧当时怎样的情感?

生:它十分地激动,觉得伟大的当年的那种威风凛凛的状态

生:我觉得嘎羧当时应该是非常自豪的,它是战象,是国家的功臣

师:还有哪句你也能体会到它人一般的情感了吗?也就是披象鞍这部份里面。那位女同学

生:我是第七自然段,。我以为它精神好转,想吃东西,因此就把两串玉米扔下去,嘎羧用鼻尖钩住,像丢垃圾似的甩出象棚,继续焦燥不安地仰头吼叫。从这里看出,因为它原来每天都是悠哉游哉地享受生活,而到这里临死前,却根本就不想吃东西了,还把玉米都焦燥不安地甩了出去。没有胃口吃东西,而且焦燥不安地,用了焦燥不安我想假若那个房子不是特别牢固,它那柱子般的大腿在那跺着,房子应该会有一阵的震动。

师:你很会想像,也很会读书。在刚才我们学习象鞍这部分里面,你体会到了嘎羧具有人般怎么样的情感?选一个词来形容一下吧。

生:我觉得大家跟我一样也是热爱自己的家园的一个动物,它可以为了自大的家园而牺牲了自己的生命。

师:刚才的几句话你是这样理解的是吧?好的,还有其他的理解,其实刚才同学们在讲的过程中已经讲过了,接下来我就想让同学们用一个词或几个词来形容,嘎羧具有人一般怎样的情感?那位女同学说

生:嘎羧是那种怀念过去的

师:怀念过去,用一个词来形容

生:怀旧

师:你把这个词写在老师写的情感下面,还有怎样的情感?除了怀旧还有怎样的情感?

生:悲喜交加

师:你把这个词写上去。还有情感吗?还有其它的情感吗?它见到象鞍是如此地激动如此地复杂,这说明它对象鞍有一种什么/

生:朋友

师:朋友一样的情感是哇?是呀,朋友之间如果情感很深的,相互之间很有默契的,这样的朋友,我们把它们叫做怎样的朋友?

生:挚友

评:情牵一线,老师找准了切入点,便提领而顿而百毛皆顺。在对课文有了整体的感知之后,就选择与文本的内容相符、与文本教学价值体现相融的切入点,即:“找出文中最能体现嘎羧内心情感的句子,圈画重点词句,写写自己的体会。”以这样一条主线贯穿全文,既显得清晰明朗,又能直奔教学重点。让学生很容易就能找到相关的重点段落,走进嘎羧的内心世界。

五、学以致用

师:挚友是重情重义的朋友,它也有一个也很重情的朋友,在刚才这一段的学习当中,我们抓住了嘎羧的动作,神态等词,联系上下文,而且还加了想像,就悟出了嘎羧的情,这样的方法,我们把它叫作品细节。这种方法,在学习很长的课文是很好的。接下来就请同学们继续用这样的品细节,悟情感的方法,一起走进第二部分课文,重回战场。请同学们挺直腰杆,拿出笔记,快速地去默读12至自然段,你也去找一找,哪个句子能读出嘎羧具有人一样的情感。把相关的句子划下来

师:在这一部分,你找到了哪些能够给你体会的句子?

生:14自然段。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昴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呕——呕——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

师:你是从哪几个词感受到的?你抓了哪几个词?

生:久久凝望

师:久久凝望

生:亲了又亲

师:亲了又亲

生:震耳欲聋的吼叫

师:震耳欲聋的吼叫,我想问一下,也找到这几个重点词的同学举手。那我想问你,把这几个词找出时,脑子里闪现过什么问题吗?

生:亲了又亲是好理解,为什么要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呕——呕——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

师:就是为什么亲了又亲?为什么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如果说是久久凝望呢?我们也可以提一个问题,什么问题?为什么要久久凝望呢?这几个同学非常在聪明,其实这也是一种品细节的方法,也就是自我提问。有的时候,抓了些重点词的也可以提问。刚才我把同学们提的这个问题已经放在这里了,请同学们大胆地想像一下嘎羧为什么会在这种不平凡的表现?它都是一头快要死的战象,大胆去想像,你

生:我想第一个问题,它会久久凝望清波荡漾的江面,肯定是因为当时它们在这条江面上战斗过。第二个问题,为什么要在礁石上亲了又亲,我想应该是在这块龟形石上它获得了胜利,也许它和它同伴们为它欢呼。它会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也许是为自己的兄弟自己的主人在悲伤,或者是它在为当时自己的胜利而欢呼

师:厉害,一下子把三个问题都进行了大胆的猜想。还有同学想猜想吗?你

生:我想回答第二个问题,为什么要在礁石上亲了又亲?课文后面说是26年前我们就是在这把嘎羧抬上岸的。它是在这儿道谢村民的。

评:想像能将文字转化为具体的可视的画面,是沟通文字和情感的桥梁。老师在引导学生感悟这一片断时,就引导学生运用想象画面的方法,将“久久凝望” “亲了又亲”等转化为具体的可视的画面。紧接着的练笔:展开想像,抓住嘎羧或其它战象的动作、神态等细节,写一个片断,来表现战象在战场上不一样的情感:重回战场,嘎羧激动不已,久久凝望清波荡漾的江面,往事一幕幕涌上心头。它想起……就是水到渠成了。

六、想像练笔

师:哦,是呀,其实有时候大胆猜想也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从刚才俩位同学的猜想里面,我就发现了嘎羧在这个江面上,它肯定想起了自己的过去,在这个礁石上肯定有它难以忘怀的事情发生。在这里它震耳欲聋地发出吼叫,肯定也有它想要说的内容。而这些学习内容最好的方法,就是走进嘎羧的内心,这样才能够理解嘎羧这时候的情感。同学们,看上面,请你展开想像,抓住嘎羧或其它战象的动作、神态等细节,写一个片断,来表现战象在战场上不一样的情感,我给同学们起了个头,大家看一下,重回战场,嘎羧激动不已,久久凝望清波荡漾的江面,往事一幕幕涌上心头。它想起了什么呢?……刚才两位同学没有细节,说得没有具体的事。接下来请同学们拿出笔,你就从它想起这四个字开始,好哇,一定要抓住它们的细节动作或神态来写,看看谁能够走进嘎羧的内心

师:有的正在修改哦。这样吧,同学们请把笔放下,如果真的就差那么一丁点,如果到时请你说,你就完全根据你的思路说一说。谁先来?好这位女同学先来

生:它想起了,那次它们一起来到江边喝水,突然一只母象问了:这次去打战,我们会死吗?其他象没有回答,依然喝着自己的水。嘎羧沉默了一会说:“也许会吧,拼了才知道。不是吗?”“对呀,能杀一个敌人是一个敌人。加油!”战象们朝着朝阳吼叫着,江里的鱼儿也跳出水面,曾经它们是那么地有信心,而现在嘎羧站在江面久久凝望。

师:你看一下,她不仅抓住了动作,神态,而且还抓住了他们当时说话的语言。不知道刚才同学们有没有认真听,在刚才她的作品中,仿佛听出了嘎羧怎样的情感?有怎样的情感,有没有出来?刚才她有这样的句话:也许吧,拼了才知道,从这句话当中,你就听出嘎羧当初怎样的情感?

生:特别的有勇气,有志气

师:有勇气,它的这种勇气来自于?

生:来自在于同伴们一起拼

师:对呀,同伴们相互鼓励,它们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

生:保家卫国

师:说明它就具有一种怎样的情感?

生:爱家园

师:爱家园,爱国情怀对吧?你简单的一段话就让我们体会到爱国的情怀,你把这个词写在情感下面好吗?还有谁再来交流一下,写得不错啊,你吧

生:它想起了在击战敌人时,一位军长拿着枪瞄准它时,一位伙伴看见了迅速挡在了它的面前,挡下了所有子弹,那只大象死了,军长也自杀了,嘎羧看着这一切,眼里泪光闪闪,用鼻子在礁石上摩挲着,嘴里发出了呕——呕——的吼叫。

师:你们听出来了吗?在他的这一段话里你又听出了嘎羧怎样的情感?另外一头战象啊,站在礁石面前,为它挡下了所有的子弹,那大象死了,那军长也自杀了

生:军长为什么自杀.?

生:没子弹了呗

师:哦,没子弹了。他用了一个挡字,体现了怎么样的感情/

生:友情

师:友情友谊。对不对啊?那位女同学,你

生:它想起了26年前,那个火红朝阳铺满战场的傍晚,多少头象,多少位勇士并肩作战,浴血搏杀。嘎羧背着它的主人,向着日寇发起猛烈的攻击。天边的晚霞像染红的鲜血,汩汩地流,把那块龟形的礁石染红了,也为它的鸣叫染上了一层悲壮。

师:我听出来了,怪不得嘎羧在江边久久凝望,那么亲了又亲。是因为留下了它难以忘怀的事情啊。同学们在她的这段话里,听出了嘎羧怎样的情感。那你自己来说,你想表达嘎羧怎样的情感?

生:我想表达嘎羧为了国家,为了自己的民族,自己的家园,不顾一切,献出自己的性命与日寇作战的那种

师:这就叫,这也就是它的爱国情怀。从刚才同学们的表现当中, 我已经深深地被同学们的这种写话感动了。也体会到了嘎羧在战场上的那种情怀。刚才的第三个问题,同学们在写的当中也有表现。怪不得它会在这儿发出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联想课文的前面,此时的它可是要死了呀,为什么这个时候还会发出吼叫呢?那是因为积蓄在它心中的,26年的情感,一直没有跟人家诉说,说不出来,在这一刻爆发了。因此这一刻,它才会表现得如此的不平凡,这一吼,才吼出个激越面悲壮,荡气回肠,同学们让我带着这种激动的情感好好地读一读这段话。12

生: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昴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呕——呕——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

师:刚才重回战场这一段里还从哪些句子读了这一种情感?

生:第十二自然段,它什么也没有喝,只是绕着走了三圈,它是留恋当年救了它的这些人

师:很感激这些村民是吧?可见它真的就有这种什么?感恩之心,恋旧怀旧的感情,也是很善良的嘎羧。是呀,对于嘎羧来说战场才是它的归宿,同伴呆的地方,才是它最要找的地方。26年了,它实在走不动,吃不下了,最后选择了在百象冢这个地方,同学们来读一读这一句话。起

生:它死了。它没有到祖宗留下的象冢。它和曾经并肩战斗的同伴们躺在了一起。

评:有了前面的感情基础,孩子们的写话便是由衷而发了。在评价孩子们的作品时,老师强调的是战象的动作和神态,还不忘感情的提升和朗读的指导。与整堂课的基调达成一致。

七、总结全文

师:读着这样感人肺腑的话,想像令人深思的画面,你觉得嘎羧还仅仅是一头战象吗?那你觉得它是什么?它还是什么?

生:我觉得它像人一样

师:怎样的人?

生:有情有义的人

师:有情有义的人,还可以是/

生:我觉得它不仅仅 是一头战象,它是一个爱国的人,为了保护家园而接受过死亡的挑战。就是死也要和同伴们躺在一起

师:如果这头大象是这样的一个人,我们往往把它叫作什么?

生:伟人

师:还可以称作什么?

生:英雄,偶像

师:这一头大象的的确确可以称之为英雄。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风潇潇兮易水含。壮士一去兮,不复返。我觉得战象它还是一位壮士,怪不得沈石溪这么说,动物小说写的是动物,折射的是人类的情感。下面的接着读

生:其目的是想引发人类更多的思考

评:在总结全文的情感时,老师没有仅仅停留在了表达动物深刻的情感这一肤浅的表面,而是挖掘到了更深刻的人与动物之间、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这一层面,使整节课的主题得到了升华。这也恰好是第七单元的单元训练重点。

八、拓展提升

师:下节课我们继续去学习课文的其他部分,再去感受一下嘎羧留给我们的其他的思考。课后请同学们去读一读动物小说大王的其他作品,比如说《戴银玲的长臂猿》《七条猎狗》等等,所有的动物在他的笔下都具有人类的情感,都能引发我们深深的思考。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找来读一读。在读的时候千万别忘了用上我们今天的品细节,悟情感。相信你的阅读水平会越来越高。好,现在就下课。

评:如果说在品味“披挂象鞍”时,老师是教给了学习的方法,那么,在“重回战场”时就是练习了,到这里的推荐阅读,那就是运用了。由课内到课外拓展,层层深入,扶放结合,相得益彰啊。在推荐阅读中拓宽了视眼,又巩固了方法,一举多得呀。

  

 

总评:

盘点收获对于我而言是学习,是思考,是促进,是提升,同时面临的也是挑战,因为知其好,却说不出个所以然,但老师的课是一座金矿,无需慧眼,亦能拾金:

一、切得“准”

  在对课文有了整体的感知之后,老师就选择与文本的内容相符、与文本教学价值体现相融的切入点,即:“找出文中最能体现嘎羧内心情感的句子,圈画重点词句,写写自己的体会。”以这样一条主线贯穿全文,既显得清晰明朗,又能直奔教学重点。让学生很容易就能找到相关的重点段落,走进嘎羧的内心世界。教学切入点找到了,教学的思路也基本明晰了;教学切入点找准了,便能“提领而顿,百毛皆顺”。

二、舍得“当” 

  本篇课文较长,学生读起来非常困难。为了突破这一难点,老师采用了“抓住重点段落,以点带面”来实现长文短教的目的。在本课中,老师抓住了“披挂象鞍”“重回战场”“埋葬自己”这三件事,最后又锁定了重点段落“披挂象鞍”,抓住了 “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26个春秋过去,象鞍已经破旧了,仍显出凝重华贵; 嘎羧披挂上象鞍,平添了一股英武豪迈的气概。”等句子引导学生用“品细节,悟情感”的方法来品读体验。总结了学法,又让学生学以致用,用这样的方法学习“重回战场”。这样一来,就做到了扶放结合,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可谓是“取舍之间,彰显智慧”啊!

三、教得“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在这节课上,老师十分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在“检查预习”环节,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想一想嘎羧在临死之前做了哪几件事?”在引导学生归纳出 “披挂象鞍、重回战场、埋葬自己” 这三件事后,老师接着板书并小结:“同学们,我们在阅读篇幅比较长的课文时,可以采用抓事件的方法,很快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这就让学生学会了把握主要内容的方法。

在“品读体验”环节,老师以第七自然段中的重点句子为凭借,引导学生抓住“泪光闪闪、久久地”等重点词语,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的翅膀,充分感受嘎羧的内心情感。这其中就渗透了“品细节、抓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想象画面”等多种读书方法。学生掌握了这些方法,再去品读其他部分就容易多了。

四、想得“情”

 想像能将文字转化为具体的可视的画面,是沟通文字和情感的桥梁。老师在引导学生感悟“重回战场” 时,就引导学生运用想象画面的方法,将“久久凝望” “亲了又亲”等转化为具体的可视的画面。

师:为什么亲了又亲?为什么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为什么要久久凝望呢?请同学们大胆地想像一下嘎羧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平凡的表现?

生:我想它会久久凝望清波荡漾的江面,肯定是因为当时它们在这条江面上战斗过。为什么要在礁石上亲了又亲,我想应该是在这块龟形石上它获得了胜利,也许它和它同伴们为它欢呼。它会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也许是为自己的兄弟自己的主人在悲伤,或者是它在为当时自己的胜利而欢呼

生:为什么要在礁石上亲了又亲?课文后面说是26年前我们就是在这把嘎羧抬上岸的。它是在这儿道谢村民的。

……

此时此刻,孩子们把自己当成了嘎羧,正在战场上披挂象鞍,与战友们一起浴血搏杀。这一幕又一幕,融进了学生的情感,融入了学生的体会,紧接着的练笔:展开想像,抓住嘎羧或其它战象的动作、神态等细节,写一个片断,来表现战象在战场上不一样的情感:重回战场,嘎羧激动不已,久久凝望清波荡漾的江面,往事一幕幕涌上心头。它想起……就是水到渠成了。

名师的课堂是宝藏,得好好地品,细细地挖。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