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课》 教学设计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2-03-21 08:23:05

教学目标:

1、分析小说的主要情节,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

2、品味人物的表现手法与语言的深刻内涵。

3、领会小说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教学重难点:

把握阅读小说的基本方法:

1、紧扣文本、看透人物、深挖主题。

    2、重视环境描写。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法国作家都德的爱国主义名篇《最后一课》。这节课我们要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进而把握作品的思想情感。

二、合作探究,语言品味

1、合作探究:

1)最后一课和平日上课的情形有怎样的不同?

气氛: 平时――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喧闹,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到。

今天――安安静静,跟星期天的早晨一样。

学生: 平时――课前学生开课桌啦,关课桌啦,大家怕吵捂着耳朵大声背书啦。

今天――课前都已在自己的座位上了。

教师: 平时――拿着大铁戒尺在桌子上紧敲着,静一点,静一点……”/平时会迟到会遭老师的责骂/平时老师穿戴一般

今天――踱来踱去,胳膊底下挟着那怕人的铁戒尺。/今天迟到,老师却很温和地叫”“快坐好/ 今天老师穿着只在督学来视察或发奖的日子才穿的漂亮礼服。

2)小弗郞士在最后一课上,思想感情发生了什么变化?

天真爱玩,不爱学习――热爱学习/

幼稚、怕提问――热爱祖国/

害怕老师――敬爱老师

作者运用第一人称,对小弗郎士的描写重点运用了心理描写的手法,写出了小弗郎士情感变化的波澜起伏,从幼稚、贪玩——疑惑、诧异——难受、懊悔——悲愤、懂事,充满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这一感情变化,推动了情节的发展,突出了主题,使文章更真切感人。

3)韩麦尔先生是怎样一个人?作者描写他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讨论明确:韩麦尔先生是一个普通的乡村教师/工作不算认真,也不善于启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

外貌描写:……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

神态描写:\"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的眼睛里带走似的。\"这写出了韩麦尔先生对毕生从事的教育事业的无限留恋,对祖国故土一往深情的热爱。

动作描写:……充分地表现了他爱祖国、恨敌人的全部思想感情,把崇高的爱国主义感情推到了最高峰。

语言描写:……

4)文章哪些地方运用了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找出序幕中的两处环境描写:

明确:\"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 \"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这是本文中小弗郎士早晨出门时所见到的场景,包括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点明了《最后一课》的具体时间和时代背景。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社会环境描写,它真实而又十分简练地交代了国土已被侵略军所占领,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残酷的社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②\"看见许多人站在布告牌前\"这一环境描写又表明什么?

明确:布告牌上贴着的虽然只是一张公文,但它威力极大,逼迫人们不得不法执行和就范。也正是它,才直接导致了\"最后一课\"

③ 课前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烘托出\"最后一课\"严肃、庄严、悲愤的氛围,又进一步加深悬念。

④“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描写的作用?

明确:鸽子是和平的象征,表现出小弗郎士对被迫不能学习祖国语言的悲愤,对和平、自由的渴望。

教室和韩麦尔先生小院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表达出这位教了四十年法语的老师对这最后一课的眷恋,对将要失去祖国语言的难舍。

2、语言品味:

请同学们谈谈文章中留给你印象最深的语句是哪些,并说说为什么?

四、体验反思,互动释疑

1、体验反思:

假如当时你在场,你会怎么样呢?

②“我的朋友们,我――……”当时先生说了什么呢?

在今天的学习生活中,我们该如何表现我们的爱国情怀呢?

2、互动释疑:四人小组提问释疑,全班交流解决。

五、归纳最后,拓展延伸

1总结存储:同学们,这篇文章通过语言、动作、心理、神态描写,鲜明地刻划了小弗郎士、韩麦尔先生两位人物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也使我们认识到了学好祖国语言的重要性。

2、拓展延伸: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以加深感悟。

补写:走在回家的路上

下课以后,小弗郎士在回家的路上又见到了什么?又有什么感受?请仍用第一人称的写法,进行创造性补写。

 

 

《最后一课》教学反思

张茹杰

《最后一课》是都德的著名短篇小说,主题表现深刻,艺术手法生动。这一次在新课程理念的启发和引导下,重新接触这篇课文,终于找到问题所在:害怕学生这个不懂,那个不会,所以凡是教参上提到的都予以重视,都想教给学生,造成满堂灌,吃力不讨好。再就是拘泥于教参,被教参缚住了手脚,自己反而不知道该怎么进行教学设计和创新了。
   
考虑到教参仅仅是个参考,教材本身才是研究和琢磨的重点。课前我把课文翻来覆去读了好多遍,对上课内容做了大胆处理:

第一,去除旁杂,突出重点:这是学生上中学以来第一次接触到小说这种文学体裁,所以我决定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整节课仅围绕着小弗朗士和韩麦尔先生作小说人物形象分析。
  
第二,全面参与,动脑动笔:中学语文考试主要考查学生阅读理解和作文能力,可是,通过一个多学期的了解,我发现现在的这批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相当差,不少同学没办法用恰当得体的书面语言把心中想说的话描述出来,鉴于此,我不追求表面的热闹,设计了为课文做旁批,发挥想象力,对课文进行创造性续写这些既动脑又动笔的环节。
   
就这样,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课上完之后,我觉得根据小说故事情节分析小弗郎士形象;领会理解课文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等教学目标基本实现了。

  可是,遗憾依然存在,这一次备教材备得较充分,但没真正备好学生。对一些问题的讨论用时过多,使最后两个环节的内容未充分展开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