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教育文稿  来源:教育文稿  发布时间:2009-02-02 09:46:28

侧重展示:《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设计思想】  

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对初中阶段在文学作品方面的阅读要求主要有:1 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2 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最后一课》是法国作家都德写的一篇短篇小说。这篇小说选材巧妙,以小见大,选取一所普通小学中最后一堂法语课来反映尖锐的民族矛盾以及法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感情。这篇文章在对人物进行心理描写的同时,成功地把景物描写、细节描写、人物行动描写结合起来塑造人物,而且还运用了烘托、对比的手法,把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细腻地表现出来了。   

本课教学旨在立足于学生充分的预习基础上,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获取知识和信息,在互动交流和展示中熏陶情感,培养探究精神。   

【教学目标】  

1.熟悉故事情节、理清文章思路、体味推敲作品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2.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的描写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高度的爱国热情,并激励学生认真学习,准备将来为祖国的建设作贡献。
3.
学习文章塑造人物形象的写法,引导学生创新写作,激发想象力,发展思维能力。  

【教学流程】  

一、导入  

由爱国主义主题互动导入。  

二、我的积累  

请学生按照课前的布置来展示积累的知识卡片。展示内容可以包括词句积累、作者情况介绍、背景介绍、文学常识、文题理解、文章结构等。  

三、我的展示  

1、感情朗读展示。  

1)自主阅读:挑选自己印象最深或让你深受感动的地方进行组内感情朗读。  

2)选出朗读代表。明确朗读段落。其他小组讨论:给朗读代表提朗读建议。  

3)个体范读。  

4)读完进行朗读评价。  

5)请学生畅谈本课预习感受  

2、互动研讨展示  

1)根据预习课的自主、合作学习和《预习稿》,你觉得我们全班的互动探讨环节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  

   2)教师板书互动探讨关键词。  

   3)小组根据关键词展开对文章的互动探讨讨论。  

   4)全班交流探讨  

四、我的疑问  

      请学生提出预习阶段还未曾解决的疑惑,互相探讨解决  

五、我的演绎  

鼓励学生多角度多种艺术形式演绎文本  

六、我的感悟  

请学生抒写并展示为本课写的结束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感悟。  

六、课外延伸:  

推荐阅读:老舍《四世同堂》之《第一堂课》  

    自读课本中郑振铎的《最后一课》和《读最后一课》,做好摘抄和批注。

 

听课反思:

 

1、学生参与面广,学习的积极性很高。

2、一部分学生表现出较高的语文素养。

3、教师指导到位,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也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地位。

4、问题:不知道上这么一堂课,课外要花多少时间准备。

Tags:

作者:教育文稿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100%(1)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