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小学六下语文第五单元集体备课稿(word版)
活动内容与呈现方式 |
学生活动方式 |
交流方式 |
古诗积累 |
学生自主背诵古诗 |
|
1.在以前学习过的课文中,我们认识了许许多多的人物,哪些人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这些人物之所以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是因为他们身上都有着闪光的地方值得我们学习。有一位叫章武的作家,他在天游峰游览时对一位偶然相遇的普普通通的扫路人产生了深深的敬意!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天游峰的扫路人》,齐读。 |
1、介绍武夷山,天游峰。 2、齐读课题 3、读完课题,你最想了解的是什么? |
1、在教师的引导下简单介绍武夷山。 2、今天我们随着作者章武去认识一位普通的老人,他就是—天游峰的扫路人。(板书课题,齐读) |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思考课文给我们写了怎样的峰和怎样的人? 2、检查自读 出示词语 3、指名逐段读课文。 4、理清课文脉络,概括段意。 5、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逐段读课文。 理解词语的意思 3、理清课文脉络,概括段意。 你能试着用小标题概括吗?登峰 相遇 敬佩 4、同桌互相讨论文章的主要内容,全班交流。 |
扫帚清扫 瘦削 扑棱棱 倒抽(读准多音字) 颇有节奏循声 褪色 沏茶 打量 黝黑 炯炯有神 气喘吁吁 大汗淋漓 望而却步 半途而返 充满自信 豁达开朗 2、预设:段意:第一段(第1、2自然段):写武夷山天游峰的险峻,以及“我”登上顶峰时的喜悦。 第二段(第3自然段):写“我”下了山在小溪边散步时发现了天游峰的扫路人。 第三段(第4--12自然段):写“我”在与扫路老人的交谈中,感受到老人对生活充满自信。 |
1、配乐出示课件,解说:天游峰是我国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山,集道、佛、儒教于一身。海拔 2、默读这几句话,你感受到了天游峰的什么特点? 3、归纳写法: |
1、看课件,听介绍。 2、学生默读课文,画出相关语句。 3、全班交流。 4、感情朗读。 5.归纳写法: 这些句子在描写运用了比喻、列数据、侧面衬托的方法来突出天游峰的特点。 |
1、课文是怎么描写天游峰的?浏览课文,用 画出直接描写天游峰的句子。 2、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 3、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 估计学生会抓住以下几个地方进行交流。在交流时,通过追问的方法引导学生体会写作方法。 A.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 作者用比喻的写法,将石梯比作了一根银丝,突出了天游峰的“险”。 B.我抬头望了望在暮色中顶天立地的天游峰,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 用了列数据的方法写出了天游峰“高”的特点。 C.那层层叠叠的石阶……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气。 通过游人的表现,从侧面写出了登天游峰时的不易,从而衬托出天游峰“高”和“险”的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