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小学六下语文第二单元备课稿(word版).doc
活动内容与呈现方式 |
学生活动方式 |
交流方式 |
古诗积累 |
学生自主背诵古诗 |
|
播放《松花江上》 1、同学们,在1937—1945年抗日战争期间,日本侵略者在我国犯下了滔天罪行,你能举例说说吗? 2、播放日军侵华的小短片(3分钟) 3、你知道卢沟桥事变的背景吗? 4、齐读课题(正音:“烽”是后鼻音)、解题质疑。 (1)“烽火”是什么意思?“卢沟桥烽火”指什么?再读题。 (2)“卢沟桥”事变是怎样发生的?经过怎样?结果如何?就让我们一起打开课本,走进那段历史。 |
认真听,说说自己的感受。 1、 说说了解的相关资料 2、 说说自己看了短片后的感受。 3、 交流卢沟桥烽火的时代背景。 说说对“烽火”和课题的理解。 |
学生相互补充,教师及时评价 预设: 【卢沟桥事变前】 1931年8月,日军借口有一个日本军官在东北失踪,把大批军队调入东北。 【卢沟桥事变后】 日军以日本官兵2人在上海虹桥军用机场被击毙为借口,出动大批海陆军和飞机进攻上海,发动“八一三”事变。 烽火的意思是报警的烟火。文中指战火或战争。 |
1、 检查前置性作业 (1)小黑板出示词语。 星光暗淡、万籁俱寂、蓄谋已久、恼羞成怒、人仰马翻、哭爹喊娘、狼狈而逃、猝不及防、鬼哭狼嚎、抱头鼠窜、来势汹汹、同仇敌忾、成群结队、团结一致、夜以继日、奋不顾身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
1、开火车读,个别读,齐读。 2、说说“万籁俱寂、蓄谋已久、猝不及防”等词语的意思。 3、分段朗读课文,读不准确的地方其他学生纠正。 4、找出文中表示时间的短语,并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主要事件。 |
理解词语时可以让学生找找近义词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学生相互补充,教师及时评价。 按照概括的要求对内容进行评价,并相互补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