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闰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2-02-12 14:04:29
一、教材简析
    《少年闰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处第十一册第五组中的精读课文,节选自鲁迅1921年写的短篇小说《故乡》。文中的是一个富家少爷,闰土是一个穷苦农民的儿子。闰土常年生活在海边,见多识广。而对于这个每天生活在深宅大院的少爷来说,“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字里行间充满了对闰土的赞扬和无限羡慕以及对自己所处的生活环境的不满。
    这篇课文通过对少年闰土的回忆,语言简洁、传神。采用白描,对话,举事例等多种表现手法,使人物形象鲜明,呼之欲出。刻画了一个活泼可爱、机智勇敢、聪明能干、知识丰富的海边农村少年形象。
 二、教学目标
    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激发他们热爱汉语语言的情感,为今后形成健康的人格打下良好的基础。首先让学生阅读欣赏此文,从中体会文章的写作特点,然后通过学习课文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三、教学重、难点
    1、学习四件稀奇事,了解闰土是一个怎样的人,体会文章的感情。
    2、学习作者对闰土的外貌描写,感知语言的表达力度,体会闰土的健康和可爱。 3、理解句子:“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天空。等的含义并补写的外貌。体会深蓝的天空中……的西瓜的景致描写蕴涵着作者对闰土生活的广阔天地的向往之情。
 四、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及认知水平,通过默读课文,抓住初步感悟,引导学生提出质疑,教学中以启发式为指导思想,分析课文,理解课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五、教具准备
    鲁迅介绍资料、课文插图、生字卡、幻灯片
 六、课时划分
    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预习课文,学会本课生字。能够正确读写碧绿、郑重、仿佛、厨房、刺猬、胯下等词语。
 2、通读课文,从总体上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及文章的思路。   3、学习描写闰土外貌的部分,指导学生仿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我国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在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时想起了他三十年前儿时的伙伴,当母亲和他提起这位朋友时,他心里就忽然闪出了一幅神奇的画面。
    2、展示图片,引出闰土。
    3、板书课题:少年闰土,并齐读课题。闰土是谁,他和是什么关系?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读准字音。
    2、指名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教师处处点拨。
    3、指名学生认读生字词。
    4、同桌互相讨论,给课文分层,并写出段落大意?(教师指导)
    三、学习描写闰土外貌的内容

1、过渡语:一般情况下,我们认识、了解一个人的时候,首先认识和了解这个人的什么呢?(要想认识一个人,先要看他的外貌。)   
2、我们大家一起来看看课文中的插图,图中的那个少年是谁?

3和闰土第一次见面时,闰土是什么样的?速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   (1)“他正在厨房里……用圈子将他套住了”
    (2)“他见人很怕羞……我们便熟识了”
    3、谁能说说闰土的外貌有什么特点?
    板书:紫色的圆脸头戴小毡帽颈套银项圈   4、从闰土的外貌特点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少年?
    板书:年少健康天真活泼
七、教学反思:


		少年闰土》是一篇老课文,如何让老课文讲的有新意,又不使它的价值。这一点我思考了很久。我在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中,还是本着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原则,比如在教学对闰土外貌描写的时候,我没有直接告诉同学们图中画的人物是谁而是让学生自己去猜,自己去看课文,自己去找答案。自己去了解闰土的长相、穿着等,从而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少年闰土的特点。本篇课文还有一大特点就是对少年闰土外貌的描写,为了指导学生的写作,我大胆的把《故乡》中对中年闰土外貌描写的段落拿到课堂上来和少年闰土进行对比。学生从中感受到了中年闰土肯定是经历了好多的磨难,不然他的手也不会像松树皮一样粗糙开裂。有的同学认为中年闰土的生活肯定是很穷的,不然他也不会在深秋时节却穿着那么单薄的衣服-。经过外貌的对比学生们学会了观察,并且对《故乡》感兴趣了,有了这种阅读的兴趣,我想不用老师再强逼着他们,他们也会自己主动的去读书了,为以后的写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