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小学第八册教案集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09-07-29 15:02:53
  然后出现了完整的主题:

  贯串于主题的前半拍休止的弱起节奏,使音乐更显活跃,富有动力。这一主题通过配器的变化反复一次。
  这一部分的副题,节奏较为舒展,旋律线条作上下回旋,富有歌唱性。巧妙的是,副题开始的两个音与主题起始相同,但节奏增长,使主、副题之间衔接自然:

  在主题再次反复后,进入抒情、优美的中段,与第一部分形成对比。最后,乐曲再现主题,在欢乐、酣畅的气氛中结束。
  此曲又由词作家晓光填词改编成歌曲。歌中的歌词十分贴切的诠释了乐曲的内容。

  2.歌曲《彩桥架到台湾岛》
  台湾岛是中国的一部分,台湾同胞与大陆同胞一样同属中华民族炎黄子孙,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这首歌曲表达了海峡两岸儿童的心声——统一祖国。
  歌曲基本上由两个段落构成。
  第一段采用较短的句式,旋律的重复以及切分和八分休止的节奏,显得活泼、轻快。这里看似对景物的描绘——艳阳、白云、七色彩虹,采用写实的手法,实质上是借物抒情,表现了孩子们纯洁无邪的快乐心情,同时也为第二段中虚拟的“七彩桥”作了铺垫。
  第二段是歌曲表现的主题所在,以化实为虚的手法倾吐了孩子们企盼祖国统一、渴望友谊交流的强烈愿望。旋律的前半部分包含两个气息悠长的句子,每句为8小节:
   后半部分则采用了第一段中后半部分音调的素材,活泼、轻快,情绪热烈:

  生动地表现了海峡两岸儿童隔岸相望、遥相问候的殷切之情。

  3.歌曲《拍手拍手》
  这是一首颂扬和倡导精神文明风尚为题材的儿童歌曲。歌曲吸取了少年儿童生活中的几段情景,反映了少年儿童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歌曲为分节歌,由主题和副歌构成。主歌部分包含两个平行乐句。两句旋律均自上而下作和弦分解进行,在句末的八度上行跳进,使曲调显得生气勃勃,充满活力。副歌部分也是由两个平行乐句构成的乐段。乐句的前半句是由两个四分音符在高音区形成的节奏性音调,简洁而有力,富有形象地表现了孩子们响亮的掌声和兴高采烈的神态;后半句富有歌唱性的旋律,唱出了他们对文明新风的热情赞美。歌曲的句中及句子之间频频穿插了伴以掌声的间奏,既突出了主题,也增添了欢乐的情趣。

  4.歌曲《阳光牵着我的手》
  这首歌的歌词十分精炼,含意深刻,它表现了新世纪的少年儿童热情乐观的精神风貌和永远跟党走的坚定信念。歌曲为2/4拍,二段体结构。第一乐段的旋律以五声音调为主,上下句对称,节奏生动活泼,明朗的音调表现了孩子们在党的阳光下幸福成长的欢乐心情。每句句末都采用了“”节奏型,突出了“手”、“走”二字,表达了与太阳共牵手,跟党走的坚定决心,充满着信念。第二乐段运用合唱的形式,明亮的大调式曲调与第一乐段形成鲜明的对比,八度大跳在高音区唱出了“阳光,阳光”情绪热情而又奔放,“”节奏型再现,使全曲风格统一,最后,结束在高音“”上,五拍的时值再一次突出了“走”字,情绪更为坚定。

第二课 《快乐的舞蹈》教学参考
教 学 目 标

  1.音乐与舞蹈原本是一家。感受三首不同地区不同时代的舞蹈音乐,体验其不同的风格特征,拓展我们的视野。
  2.表演《我和提琴》,了解挪威人民的风格。在学唱《我和提琴》过程中掌握3/8拍的特点及学习找出曲调中的重复乐句,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曲式打下基础。
  3.在学唱新疆民歌《跳吧,跳吧》后,即兴编创舞蹈使歌舞一体。
  4.继续学吹竖笛。

  教 学 内 容

  聆听《马刀舞》 教学基本要求
  1.设问:谁见过骑着马挥舞大刀打仗的场景?
(电视剧、电影……)
  2.欣赏管弦乐《马刀舞》,这是前苏联作曲家哈恰图良创作的一首乐曲。
  设问:乐曲描绘了怎样的场景?
  3.师生讨论:自己根据乐曲所想像的场面发表各自的见解。(粗略的)
  4.细细聆听:能否把各段音乐所描绘的场景,再叙述得细致些?如引子部分有什么特点,第一部分是怎样的场面?中间一段又是怎样?……
  5.把你们想像的场景,用动作跟随音乐表演出来。


  聆听《新疆舞曲(第二号)》教学基本要求
  1.谈话导入:新疆各兄弟民族都能歌善舞,我们大家来唱唱《娃哈哈》,边唱边跳。
  2.我们来听一首钢琴独奏曲,听听乐曲的风格是哪一个地区的少数民族风格音乐?为什么?——欣赏乐曲。
  3.学生讨论——新疆风格的音乐——伴奏的音型具有新疆节奏的风格。
  4.再欣赏一遍。
  设问:钢琴中的伴奏音型节奏是模仿新疆少数民族中哪件民族乐器?
  5.学生讨论——手鼓。
  6.全体学生轻轻地模仿手鼓的节奏:,为钢琴独奏伴奏。
  7.小结:这是一首反映新疆人民载歌载舞的欢乐场面音乐。


  聆听《小步舞曲》 教学基本要求
  1.谈话:《马刀舞》表现的是战争的场面;现在你听听又表现怎样的情景——初听乐曲。
  2.师生交流所听乐曲的印象。
  3.再欣赏乐曲,教师作简要介绍:
  (1)介绍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与作曲家巴赫。
  (2)典雅的宫廷小步舞曲。
  4.如能放一段录像(宫廷小步舞曲场面),配合乐曲,效果一定更佳(再次聆听)。
  5.“舞曲”体裁说明。
  6.小结:这两首舞蹈音乐,描绘两个时代背景,两种风格特征。请回家收集本地区的舞曲,我们将在下节课交流。


  表演《我和提琴》 教学基本要求
  1.音乐知识导入:我们已经唱过很多3/4拍的歌曲,你们愿意唱哪一首?3/4拍的含义是什么?它的指挥图式是怎样的?
  2.介绍挪威民歌《我和提琴》:
  (1)出示欧洲地图,找出挪威的地理位置:北欧。
  (2)欣赏《我和提琴》演唱。
  设问:从歌曲内容中,你了解到挪威人的风土人情吗?歌曲是几拍子的?
  3.学唱歌曲曲调。
  (1)看谱听教师范唱曲调,找出基本重复的乐句。
  (2)根据3/4拍的含义,启发学生讲3/8拍的含义。
  设问:3/4拍与3/8拍的相同与不同之处在哪里?从分析对比中理解3/8拍。
  (3)学习3/8指挥图式,并用指挥图式自学曲调的第一、三、五乐句。教师指导的重点是学习起拍及第三乐句的附点八分音符节奏。
  (4)流畅地唱好曲调(强弱弱节奏要鲜明,分句要清楚),用色块表示乐句的基本重复。
  4.学唱歌曲:
  (1)再听范唱→第二次时学生轻声跟唱。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