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小学第八册教案集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09-07-29 15:02:53
  (2)填上歌词。
  5.表演歌曲。
  有感情地歌唱。请少数学生自选打击乐器伴奏,有舞蹈特长的学生即兴伴舞。
  6.将《平安夜》3/4拍改写成3/8拍。

  音乐知识:3/8拍
  1.拍号的含义:每小节几拍/以几分音符为一拍。
  2.复习2/4、4/4、3/4拍的强弱规律及其指挥图式。
  3.从3/4引入3/8拍。
  同样是三拍子,但由于单位时值(以几分音符为一拍)不同,产生不同拍号的三拍子。
  4.结合《我和提琴》的演唱,学习3/8拍。
  5.通过把3/4拍《平安夜》改写成3/8拍,巩固这一音乐知识。



  表演《跳吧,跳吧》 教学基本要求
  1.图片导入:出示新疆儿童歌舞的图片。
  设问:图中儿童是哪个少数民族的?他们在做什么?
  2.介绍一首短小精悍的新疆塔塔尔族民歌,仅仅两句,但非常欢快,听两遍就能唱,一唱就能记住,唱了还想跳。不信你试试——欣赏歌曲范唱。
  3.大家说说歌曲的内容与情绪?
  4.范唱曲调,大家看着歌谱。
  设问:这个短曲中有哪两个主要音?这两个主要音是怎样行进的?
  5.师生讨论。
  答案:一个“2”(re)一个“5”(sol)。
  教师提示:我们学过上行、下行,那么re与sol行进的方向是怎样的呢?——平行。
  6.放慢速度,划着2/4拍指挥图式,每人自选一句即第1-4小节或第5-8小节,有困难举手,老师过来教。唱会了就停止划拍指挥动作,说明你会了。
  7.请自学第1-4小节的同学站起来,我们进行二句接唱。
  8.交换自学另一句→交换接唱→齐唱(按原速要求)。
  9.填入歌词歌唱(教师分别用四种节奏型手鼓伴奏),请同学们在练唱中选择伴奏型。
  10.表演《跳吧,跳吧》,请学生自由选择打击乐器,有舞蹈特长的学生合着歌声即兴舞蹈。(根据学生的兴趣及时间的可能,可以表演数次,让更多学生参与,体验新疆地区载歌载舞的风格。)
  11.小结:音乐与舞蹈一体给人们带来美好的享受。
  12.结合本地区舞曲跳一跳、唱一唱,进行相互交流。

  学吹竖笛
  1.复习“5 6 7 ”五音指法及乐曲《划小船》[见四(上)第七课教材]。
  2.跟我学:
  (1)按本教材中的谱例,由教师示范,学生跟学,吹好“5 6 7”三音。
  (2)教师任意在“5 6 7  ”五音内变节奏变音型,让学生跟着学吹。
  (3)分小组由学生轮流任小老师,即兴吹奏五音,其他学生跟着学吹。
  3.练习吹奏二声部长音[教材(一)谱例],注意声音平稳持续、二声部和谐。
  4.吹奏乐曲《掀起你的盖头来》:
  (1)教师示范。
  (2)全体学吹。吹奏要注意曲调的流畅,注意十六分音符及附点音符节奏。
  (3)在熟练的前提下,可请一部分同学以新疆舞的动作表演“竖笛与新疆舞”。

  教 学 建 议

  本课内容拟用三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聆听《马刀舞》、《小步舞曲》;学唱《我和提琴》(一)。
  第二课时:学唱《我和提琴》(二);竖笛吹奏练习。
  第三课时:聆听《新疆舞曲》(第二号);学唱《跳吧,跳吧》;本地区舞曲交流。


  教 材 分 析

  1.《马刀舞曲》
  这是前苏联作曲家哈恰图良(1903~1978)于1942年创作的一首乐曲,为作曲家所作的芭蕾舞剧《加雅涅》中第三幕第二场的群舞音乐,表现了亚美尼亚民族剽悍粗犷的性格。
  乐曲采用带再现的三段体结构。
  一开始,由定音鼓、军鼓及弦乐器等用急板速度奏出节奏强烈的4小节引子,形成炽热的舞曲气氛。随后,木琴、木管、圆号奏出由同音反复及小二度半音进行构成的旋律:
  后两小节的旋律由长号用滑音与木管交替奏出,相互呼应。在反复一遍后,主题又移高小三度再次响起,情绪更为热烈奔放。
  接着由中音萨克管和大提琴奏出与前一主题作鲜明对比的抒情旋律:

  这一旋律重复一次后,英武剽悍、迅疾奔放的主题再现。乐曲的结尾轻巧灵活,先作半音阶式的下行,再以五声音阶式的上行音调为结束,颇有东方的情调。

  2.钢琴曲《新疆舞曲》(第二号)
  新疆各少数民族都是能歌善舞的民族。小伙子们敲着手鼓与姑娘们边歌边舞的场景,在日常生活中时有所见。这首舞曲就是我国作曲家、钢琴演奏家丁善德采用新疆民歌为主题写成的一首具有民族风格特色的钢琴独奏曲。它描绘了节日中新疆人民载歌载舞的欢乐场面。
  乐曲是三段体结构。
  第一段以“”这样的手鼓节奏为引子,并在这样的伴奏音型上,奏出了欢乐歌舞的主题:

  这一主题通过重复、转调和发展,力度加强,变得更为热烈。但随即出现一段舒缓、柔和的旋律,与前段形成鲜明对比。它取材于第二段的主题音调,起到过渡的作用。在静寂中,手鼓的节奏突然响起,第二段的主题随之出现:

  手鼓节奏始终伴随着旋律,犹如小伙子敲起手鼓,引吭高歌。在第一段主题再现后,乐曲在强烈的手鼓声中结束。作曲家以豪放的笔调、艳丽的色彩及粗犷的风格,描绘了一幅新疆人民欢庆节日的风俗画。
  “舞曲”,音乐的体裁之一,有声乐曲与器乐曲的不同形式。有供舞蹈所用,也有专供音乐会欣赏所用。但舞曲和其他音乐体裁一样,都生动地抒发和表现人们的思想感情。舞曲音乐具有节奏鲜明、旋律流畅、结构简洁的特点。由于舞曲多来自民间舞蹈,所以带有鲜明的民族风格或地方色彩。例如我国北方的秧歌、南方的采茶灯、西南地区的花灯以及各兄弟民族的民族舞;法国的小步舞,加沃特,波兰的马祖卡、波洛奈兹,捷克的波尔卡,西班牙的波莱罗、哈巴涅拉,奥地利的圆舞曲,拉丁美洲的探戈等等。
  千姿百态,风格各异,特色纷呈。

  3.钢琴曲《小步舞曲》
  17至18世纪的作曲家巴赫在他卷帙浩繁、数量众多的作品中,不乏技巧精深、规模宏大的作品,但他也为自己的孩子们写了一些短小简易的、用羽管键琴(类似今天的钢琴,钢琴的前身)弹奏的乐曲,那就是《小步舞曲》。其中11首被后人收集在《巴赫初级钢琴曲集》中,成为钢琴学生的启蒙教材。其中第一首《G大调小步舞曲》又是最为人熟知的一首。
  乐曲为二段体结构。
  第一段旋律以级进与跳进交替,连音与顿音相间,十分生动活泼:

  第二段与第一段没有太多对比,只是音区提高,力度增强,情绪更为明朗:
 
  接着音乐又趋平静: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