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迎春的节日》教案
迎春的节日
鹤山市沙坪镇第一小学 谭艳莲
教学内容:
通过看、听、跳、敲、演等活动,感受《春节序曲》的欢快气氛,感受中国特色的传统春节的热闹。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让学生在看看、听听、唱唱、敲敲、跳跳、演演当中,感受中国特色的传统春节的热闹气氛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烈向往、追求。
2、 能力目标:学会用打击乐器、手绢、狮子锣鼓等,感受和表现中国特色的春节气氛;培养自我表演意识。
3、 情感目标:通过感受过年的欢快和喜悦,对现代幸福生活的讴歌,主动、自信地参与表演活动。
设计理念:
音乐审美体验是新《音乐课程标准》的核心。听,又是音乐审美体验的重要环节,也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是一种内心体验,一种音乐审美愉悦的体验。在《迎春的节日》的课堂教学中,我以审美体验为核心作为这次音乐教学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活用教材,增加广东特色的歌曲,利用CAI课件让学生观赏、感受全国各地的春节活动,学生在看看、听听、唱唱、跳跳、演演等活动中,发现春节活动的新鲜事,有趣事,体会我国传统的春节活动热闹气氛,感受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烈向往,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在看看、听听、唱唱、敲敲、跳跳、演演当中,充分感受音乐对渲染气氛的作用,体会我国传统的春节活动热闹气氛。
课前准备:CAI课件、新年装饰品、狮子头、锣鼓、龙头、手绢。
教学过程:
教学 步骤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课件展示 |
设计说明 |
组 织 教 学 |
以“春天”导入。 |
|
出示课题:迎春的节日 |
借助学生熟悉的歌曲,充分利用地方素材(广东特色的歌曲及过年迎财神的热门气氛),学生参与创设环境氛围,潜移默化中初步感受《春节序曲》的热闹气氛,深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好地为课堂服务。 |
教师派发新年装饰品,让同学们一起来装扮课室。 |
由学生扮演财神进入课室分红包,四个学生舞着狮子、其余几个学生拿春联等进入课室,布置课室。 |
背景音乐:《春节序曲》(画面:狮子锣鼓) |
||
唱 一 唱 |
|
演唱熟悉的贺年歌。 |
|
音乐是源于生活,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东西入手,学生学习起来会更感兴趣。 |
引导学生回忆过年时听过的贺年歌 |
随着老师出示的歌曲唱一唱(大多只会唱一两句) |
歌曲:《祝福你》 |
||
听 一 听 |
播放课件 |
通过画面初次感受《春节序曲》。 |
《春节序曲》(画面:全国各地的贺年活动) |
感受全国各地庆祝新年活动。学生在关注画面的同时也感受到音乐的欢快气氛。 |
引导学生发言 |
把看到的说一说。 |
|
||
敲 一 敲 |
引导学生敲打时有一定的节奏。 |
敲鼓 |
《春节序曲》(画面:狮子锣鼓) |
“舞狮”是中国贺年的传统项目,鼓是必不可少的,学生的学习也会特感兴趣。 |
引导学生能为乐曲伴奏。 |
尝试为乐曲伴奏。 |
《春节序曲》(画面:狮子锣鼓) |
伴着欢快的音乐节奏,让学生一起敲鼓,这样让学生在感受音乐节奏、气氛的同时,由浅入深,逐层深入,学生积极、自信地参与的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
|
跳 一 跳 |
随着录像跳东北秧歌。 |
欣赏 |
《春节序曲》(画面:东北秧歌) |
学生看到老师的舞蹈跟课件播放相同时会不由自主地发出赞叹,有点敬佩心理,有跃跃欲试的冲动。 |
师生一起跳。 |
学跳东北秧歌。 |
东北秧歌 |
不同的画面,同一首乐曲,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进一步感受到《春节序曲》对气氛 的渲染力。 |
|
演 一 演 |
|
伴着《春节序曲》敲敲、舞舞、演演。 |
春节序曲 |
合作表演,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不同个体的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同时,让学生体验共同合作的快乐,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音乐作品的魅力。 |
小 结 |
引导学生关注音乐的特点 |
回答 |
|
自我总结,加深学生的学习体会。 |
拓 展 |
|
欣赏《音乐贺卡》 |
音乐贺卡 |
感受带有地方特色的庆祝新年歌曲。 |
结 束 |
师生舞龙。 |
春节序曲 |
利用中国特色的‘舞龙’活动,进行师生一起舞龙,将课堂推向高潮结束这堂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