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草原牧歌》教学案例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0-02-17 11:56:18

《草原牧歌》教学案例

年级:六年级

课时:1课时

教学内容:

1、    聆听<<万马奔腾>>

2、    表演<<银杯>>

3、    编创与活动

教学理念:

兴趣是学生学习一切知识的内在驱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的前提。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引趣”上作了些安排:把握好音乐主线,让学生跟着感觉走,始终保持对音乐课的浓厚兴趣。适当的师生互动,把理性的音乐欣赏和非音乐因素的“趣味”结合起来,表现了师生在共同的活动中感受和提高教学的新理念。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由蒙古族特有乐器马头琴演奏的乐曲和演唱蒙古民歌,激发学生对蒙古音乐的兴趣和热爱,乐于主动了解蒙古族文化,喜欢蒙古族音乐。

2、有感情地演唱歌曲《银杯》并进行表演,使学生在欣赏、表现等方面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感受和走进蒙古音乐。

教学重、难点:

1、          聆听马头琴演奏的乐曲《万马奔腾》。

2、          有感情地演唱、表演歌曲《银杯》。

3、          气息的把握、唱准前倚音、下滑音、连音。

教学准备:

课件一套  多媒体教学平台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画面播放蒙古风光MTV,学生听音乐进教室(学生自我感受)。

2、提问:同学们知道刚才听到、看到的音乐画面是哪里吗?(指生回答课前了解的蒙古)

3、欣赏一段蒙古民间风俗场景。

(1)播放一段蒙古民间风俗场景,让学生们谈感受。

(2)看了刚才画面,同学们,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音乐悠长,舞蹈的动作热情奔放,赛马摔跤的场面扣人心弦)

二、走进蒙古音乐

(一)马头琴

1、播放〈〈万马奔腾〉〉,设问:从这段音乐中, 感受到什么?(乐器音色很特别,想到在大草原上很多匹马在奔驰的场面)。

2、介绍马头琴:(课件)

(1)马头琴是中国少数民族——蒙古族拉弦乐器,因琴杆上端雕有马头而得名。

(2)音色深沉、粗犷、激昂。常用于独奏、民歌说唱的伴奏。

(3)演奏姿势:坐姿、音箱夹于两腿中间,琴杆偏向左侧。左手持琴按弦,右手执马尾弓,在弦外拉奏。

3、简单介绍马头琴的故事。

4、再次聆听《万马奔腾》,边聆听边表演音乐。

(1)观察课本上的旋律线图谱。

(2)同学们聆听《万马奔腾》,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参与到音乐中来,可以做骑马的动作,可以做演奏马头琴的动作。

5、讨论:从刚才的参与音乐表演中,你体会到什么?(蒙古民族的生产、生活和草原风格)

(二)、蒙古舞蹈

1、导入:马头琴是蒙古民族的代表乐器,体现蒙古民族的生产、生活和草原风格。而舞蹈在蒙古人的生活中也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请欣赏这段蒙古舞蹈《欢乐草原》。

2、介绍蒙古舞特点:节奏明快、舞步轻捷、舞姿多遵循“手在舞,腰在扭,眼跟手,脚步稳”的特色。舞姿风格热情奔放、朴实刚健、自娱性很强。

3、学跳简单的舞蹈动作,如硬肩、跟步等。

4、谈体会及小结。刚才我们欣赏了蒙古族的拉弦乐器——马头琴和蒙古族的舞蹈,你能谈谈蒙古族音乐、舞蹈给你的印象吗?(学生自由发言,老师再做补充小结)

(三)、歌曲:

1、过渡: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唱一首蒙古族民歌。看看你又有什么新的体验。                   

2、聆听歌曲〈〈银杯〉〉,体会蒙古族民歌的特色。

  (1)学生聆听歌曲〈〈银杯〉〉。

  (2)设问:

A你聆听歌曲后有什么感受?

B这首歌曲在音乐上有什么特点(比如节奏、音高、旋律线的疏密)?

C这首歌曲表达了什么内容(可以从歌词方面进行思考)。

   (3)学生讨论后回答:旋律悠长、音高起伏较大,情绪比较欢快、热烈。蒙古人在请客时唱的歌曲。

3、教师总结:

〈〈银杯〉〉是流传在鄂尔多斯草原的一首风俗性宴歌。每当节日集会、招待宾客的时候,主人家便会在饮宴的过程中高唱宴歌,载歌载舞以示对宾客的盛情。歌词内容多为珍重友谊、尊老爱幼、提倡团结的格言警句。

 这首歌曲旋律悠扬、音高起伏较大,中速,在音乐上带有欢快、热烈的情绪特征。

4、体会歌曲感情,学唱〈〈银杯〉〉。

(1)教师表演歌曲,让学生在心里默唱。

(2)解释蒙古族同胞唱酒歌时的风俗习惯。在敬酒、唱酒歌时,要把酒杯举至头顶;客人要恭敬地接过酒杯并把酒喝干。

(3)      教师弹唱,学生放声跟唱(两遍,要求学生唱准音高、节奏)

(4)      教师指导、练习歌唱时的呼吸、前倚音、下滑音、连音。

(5)      教师伴奏,学生齐唱,(两遍,要求学生唱出欢快、热情的音乐特点)。

(6)      学生分成两组,配合敬酒、喝酒动作唱歌。

三、体验蒙古音乐

  1、学习蒙族问候语:你好吗?你好。

2、分组创作表演,模拟在蒙古包中宴请亲朋。

  要求:按照蒙古族人民的风俗和礼节,相互问候并唱酒歌〈〈银杯〉〉。

3、小组表演。(在小组表演之后,先由学生相互评价优点和不足,再由教师总结评论。)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欣赏了蒙古族代表乐器马头琴演奏的乐曲和演唱了〈〈银杯〉〉这首风俗性宴歌,对蒙古族音乐有了一些了解。比如,它特有的音乐风格和舞蹈动作等等,从而使其综合性、多角度地表现了蒙古族音乐的魅力。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今天学习的只是祖国众多民族音乐中的一种,只要我们不断学习,就能欣赏到各民族的优秀音乐文化,体会到各民族音乐的精神。

[1] [2]  下一页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100%(1)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