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 音乐课《粤音粤情》教学设计
音乐课《粤音粤情》教学设计
广州市萝岗区 火村小学 刘桦
课型:音乐综合课
年级:小学四年级
教学思路:
粤剧又称广东大戏,是中国南方的一大戏曲剧种。粤剧粤曲关系密切,曲调、板式基本相同,两者均吸收了地方音乐和民谣并以粤语方言演唱,别具曲型的地方特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之一。
萝岗地区的粤剧粤曲表演比较活跃,几乎村村都有“私伙局”。笔者所在学校的村庄——火村就有一个每周有固定活动的“私伙局”。但笔者调查发现学生对粤剧粤曲知识了解甚少,对学习粤剧粤曲的热情也不太高。本着传承和发展本地传统音乐文化的主旨,笔者充分利用本地特色的音乐文化资源,在“火村私伙局”的热心支持下,与学生一起“走出去”、“请进来”,通过“调查了解——课堂面对面”“听听、看看、学学”等活动,近距离接触和感受粤剧粤曲,增进对“粤音”的了解,产生浓厚的“粤情”。这也是本课课题《粤音粤情》的由来。
教学目标:
1、了解并掌握粤剧粤曲的概念、唱法、乐队等基本知识,认识广东粤剧粤曲的音乐风格及开放性、兼容性特点,学全哼唱一至两段的粤曲;
2、小组成员通过协同合作,能自信、清晰在课堂中展示调查结果,乐于参与粤剧粤曲的学习活动,积极体验、探索和评价;
3、通过课内外丰富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对粤剧粤曲产生浓厚的学习愿望和兴趣,培养热爱地方特色音乐文化的情感,增进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体验和感受“粤音粤情”,能自信、流畅地演唱一段粤曲。
教与学方法设计:
“走出去,请进来”的开放性学习方式。重视学生主体的发挥,强调展示、互动、实践与探究相结合。
教学准备:
1、约请火村私伙局;
2、完成电脑多媒体课件;
3、学生进行分组采访调查,整理相关展示内容;
4、借用几件粤剧表演服饰。
教学过程:
一、欣赏曲艺社精彩的表演。
师:今天我们的音乐课堂请来了尊敬的客人,他们是火村曲艺社的叔叔阿姨们,接下来,我们有请他们演奏、演唱他们的拿手好戏《汉宫秋月》,掌声欢迎。
师:你能分辨出这是什么音乐?它们是哪个地方特色音乐?
师:这是有关粤剧粤曲的音乐,是我国南方的一大戏种,在我们萝岗地区粤剧粤曲表演比较活跃,几乎村村都有“私伙局”,在我们火村就有一个每周一、五晚固定活动“私伙局”火村曲艺社。同学们分成几个小组与老师一起参加他们的活动,并进行分组采访调查,接下来由各小组展示课前调查及访谈情况。
(教学意图:通过现场欣赏音乐,直接进入粤剧的音乐世界,并且设下疑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小组展示课前调查及访谈请况。
1、小博士定义组:
生:我们小博士定义组向大家介绍粤剧粤曲的概念。
粤剧:又称广东大戏或广府大戏,借取其唱腔之所长又吸收地方音乐民谣并以粤语方言演唱,既与传统中华文化一脉相承,又别具典型的地方特色。
粤曲:粤曲是从粤剧中提取其唱腔选段或创编的清唱曲,用广州方言演唱,有一百七十余年历史。
生:我们小记者分队还想现场采访曲艺社团长牛伯伯,粤剧、粤曲它们区别在哪?
师:粤曲与粤剧关系密切,,曲调、板式基本相同,两者均吸收了地方音乐和民谣并以粤语方言演唱,别具曲型的地方特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之一。
(教学意图:采用现场采访将这一枯燥的问题趣味化,重点点明粤剧粤曲密切关系,为全课的展开作铺垫。)
2、精彩乐队组:
生:我们精彩乐队组先向大家展示采访的MV,粤剧粤曲的乐队也有非常多的伴奏乐器,我们小组的同学非常认真地向伯伯们学习。
乐器名称 |
音色特点 |
作用 |
高胡 |
清澈圆润 |
穿透力强 |
扬琴 |
明亮清脆 |
善於表达热烈、明快的气氛 |
堂鼓 |
宽厚宏亮 |
对情绪及气氛有渲染的作用 |
锣、镲、梆子 |
洪亮刚硬 |
渲染气氛、增强表现力 |
萨克斯 |
柔和优美 |
均衡声部 |
生:请……伯伯现场演奏。
师:谢谢小乐队的精彩介绍,同学们有没有发现乐队中出现了西方乐器——萨克斯,这是广东音乐、粤剧粤曲中最特别的地方,它与其它戏曲的伴奏乐队不同之处,除了中国民族乐器之外还加入了西方乐器,西为中用独树一帜,起到均衡声部的作用。
师:请小组成员谈谈自己最感兴趣的乐器,还可以尝试演奏。
生:我喜欢……
师:刚才同学演奏的是一段《八板头》,节奏比较简单,我们一起尝试边读边拍,用手势模仿敲击。
(教学意图:学生直接近距离接触伴奏乐器,感觉真实,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兴趣,加深印象。萨克斯的出现体现出地方特色音乐“特色”所在。)
3、舞台动作组:
生:(着戏服的学生亮相,男孩翻跟斗出现)。我们舞台动作组的表演精彩吗?粤剧粤曲因其属于舞台表演艺术,有自己特定的舞台动作;我们也是向曲艺社叔叔阿姨们学习,有请曲艺社叔叔阿姨现场教我们几个常见动作。
师:接下来,老师和大家玩一个游戏,请猜猜照片上的男主角是谁?他是我们尊敬的牛伯伯。牛伯伯登台表演舞台动作是那么潇洒。
(教学意图:让学生对粤剧服装有直观认识,使学生在审美过程中获得愉悦感受与体验。)
4、曲艺唱腔组::
生:请看我们曲艺唱腔组制作的课件。(展示调查报告的结果:)
类别 |
唱腔 |
角色 |
特点 |
大喉 |
男角唱腔 |
武生 |
高亢激昂 |
平喉 |
男角唱腔 |
小生、文武生、老旦 |
稳重厚实 |
子喉 |
女角唱腔 |
青衣、花旦 |
圆润柔和 |
师:哪位同学来模仿一下,我们来进行一场“模仿秀”。
(教学意图:虽然模仿的不一定很象,但它起到了活跃课常气氛,调动学生参与,在音乐实践中锻炼了学生能力和创造性。)
三、名家风采组:
师:辛苦我们的大师傅们,同学们也模仿得似模似样,那在粤剧粤曲界最为出名的名家,你知道有谁吗?(红线女)红线女,原名邝健廉,开平水口镇泮村人,生于广州,红线女是享誉海内外的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她在艺术舞台上驰骋60多个春秋,她以出众的才华、杰出的成就,领风骚于当代粤剧艺坛,她的创造性的艺术实践,为粤剧发展史增添了光辉的一页,请欣赏其代表作《荔枝颂》。
师:有请曲艺社的阿姨教唱《荔枝颂》一段。
师:各小组可以尝试配上简单的动作进行表演,每组请一位学生作评委,选出唱演最佳的小组或个人,为大家表演。
(教学意图:拓宽视野,感受粤剧粤曲所产生的艺术魅力。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参与音乐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合作的意识。)
四、评价、小结
师:今天,我们有着很好的学习机会,初步了解粤剧粤曲的相关知识,哼唱了几句曲调,学做了几个似模似样的手势模样,收获真不少!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印象最深或最感兴趣是什么?为什么?(对粤剧粤曲逐渐感兴趣,感觉自豪,乐于进一步学习——唱/奏/演等。)
师:今天非常感谢火村曲艺社的叔叔阿姨!让我们共同努力,弘扬粤剧粤曲艺术、热爱地方特色音乐。
(教学意图:通过采访式的提问让学生总结、评价所学的内容,得以总结与提升!)
收获与反思:
收获:“走出去、请进来”的学习方式打破了课堂教学的局限性,使师生都获得不同程度的收获。(不少学生表示进一步的学习愿望,学校已经和曲艺社建立了长期友好联系,争取“火村小学曲艺社”早日亮相。)
反思:1、“走出去、请进来”的学习方式必须注意做好充分的组织工作;避免出现沟通不足影响课的效果;2、今后的教学中,应进一步挖掘和利用本地特色音乐资源,从细处着眼,真正落实弘扬粤剧粤曲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