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青 湘版音乐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七课)
(设计意图:这首歌曲有多处难点,学生掌握起来有困难,而且歌词也较长。通过学唱衬词,师生接口唱,加入筷子边唱边伴奏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歌曲活泼、愉快的情绪。将歌曲化难为易,让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下掌握,同时也体会用扬州方言演唱歌曲的乐趣。)
5、歌曲演唱的处理
师:唱这首歌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生:愉快
师:这是衬词的功劳,这首歌曲中有大量的衬词,衬词在歌曲中没有实际意义,但是能够起到烘托气氛的作用。《杨柳青》是江苏扬州地区最富代表性的民歌之一,歌曲因为有了这些衬词,所以更显得活泼风趣,表现了当地人民在唱这首歌时愉快的心情。
师: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速度,什么样的声音来表达愉快的心情呢?
生:稍快的速度,轻快、活泼的声音
师:为了让我们的演唱更精彩,请女生演唱,男生用筷子为歌曲的衬词部分加上伴奏。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了解扬州方言中衬词的作用,以及各种音乐要素的层层深入,使学生更好的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并很好的演唱,采用多种形式演唱歌曲,增强学生演唱歌曲兴趣,培养学生之间良好的合作意识。)
三、听江南乐
1、初听全曲,思考问题:
A、说出乐曲的情绪怎样速度力度呢?(欢快活泼)
B、乐曲与我们所学的歌曲有什么联系与区别呢?(由歌曲《杨柳青》改编而成的民乐合奏,是江苏民乐团团长二胡演奏家朱昌耀,指挥家王爱康编曲的。他在选用了歌曲旋律的基础上,进行了发展,初步了解乐曲的结构。)
2、复听乐曲、律动欣赏
A、边听边数歌曲旋律在乐曲中完整出现了几次,用手势表示出来。(4次)
B、说说乐曲的主奏乐器有哪些?(笙、柳琴、阮、二胡、竹笛、)出示课件了解认识乐器的形状与音色
3、 再听全曲,参与表现
听到哪种乐器演奏,就模仿其演奏姿势。听到歌曲旋律就哼唱,听到“XX XO”节奏就用筷子敲击,其他地方轻放筷子,随乐摆动,参与表现音乐。
4、 说说乐曲与歌曲的区别:
乐曲编写者注意音乐的对比,既有欢快活泼的旋律,又有抒情优美的旋律,给人听觉上有缓冲感,新鲜感。乐曲是“引子+A+B+A`+尾声”结构,一气呵成,流畅连贯。
(教师要给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在把握总的基调的前提下,自由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对歌曲力度与情绪处理,发表自己对音乐的独到见解。让他们真正地走进音乐之中,享受创造地乐趣。穿插学生之间互评以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在评价中尊重学生的多元化理解。同时注意激发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通过生生交流,师生交流,让学生在如诗如画的音乐意境中进一步感受江南音乐的独特韵味和迷人魅力。)
四、回味江南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到江南进行了一次音乐之旅,唱了江南小曲,赏了江南乐,大家觉得这次音乐之旅快乐吗,有趣吗?以后我们有机会去其他地方继续我们的音乐之旅,好吗?今天的课上到这里,谢谢大家。
………………………………【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