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江淮 第四课时 (苏教版)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1-12-10 09:51:42

第四单元 情系江淮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听:钢琴独奏《花鼓》

    动:我的创造(自制小鼓、创编节奏)
露一手(表演花鼓)

教学目标:
1.初步养成静心聆听民间音乐的习惯,了解民族民间音乐是作曲家创作音乐的素材和源泉,能哼唱主题曲谱,加深对乐曲的了解和认识。

2.学习几个花鼓的基本动作,能随着音乐演一演。
3.积极参与用自制小鼓创编节奏的音乐实践活动,体验到艺术的感染力和成功的快乐,并在活动中提高表演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对乐曲的了解和认识,在伴奏、表演等活动中提高表演能力。

    难点:小鼓、小锣随音乐合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学生在歌曲《凤阳花鼓》声中走进教室
    师:同学们,你们听到的歌曲是安徽民歌《凤阳花鼓》,这首欢快、活泼的歌曲朗朗上口,跟老师一起来唱一唱好吗?

    师:听过、唱过《凤阳花鼓》,让我来考验一下你们的识谱能力。师生接口唱《凤阳花鼓》旋律。二、听赏。
    1.师:我们配合得这么默契,奖励你们再听一首乐曲。听完后请你们告诉我,乐曲是由哪种乐器演奏的,乐曲中有你熟悉的旋律吗?

    2.生:初听钢琴独奏《花鼓》
    3.师小结:

    这是一首优秀的钢琴独奏曲《花鼓》,它以锣鼓的节奏音型贯穿全曲,曲“咚咚锵”的鼓声开始,然后以安徽民歌《凤阳花鼓》为第一主题,我们再来听听第一主题。
    4.生听第一段。

    思考:第一主题在第一段中共出现了几次,有何不同?
    5.师:这一高一低两个主题仿佛是秧歌场上男女欢快的对唱。

    6.生听第二段。
    思考:情绪有何变化?

    7.师:第二主题由《茉莉花》音调变化而来,妩媚而柔情,体现了人民对美好与未来的幢憬。
    8.生听第三段。

    思考:它再现了第几主题?
    9.师:第三段先由低音区出现第一主题,然后高音区用第二主题伴奏,乐曲推向高潮,最后,乐曲在锣鼓声中结束,仿佛是演员在歌舞中的退场。

三、露一手。
    1.师:“花鼓”是我国具有代表性的民间传统歌舞形式,江淮地区有“凤阳花鼓”和“花鼓灯”。通常由女演员手持或身背小鼓,男演员手拿小锣,一面歌舞一面用打击乐伴奏,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花鼓表演(多媒体播放花鼓舞)

    2.师:我也学了几个花鼓动作,想看吗?(师表演几个花鼓动作)
    3.师:同学们愿意和我一起跳吗?

    4.师讲解、辅导花鼓基本动作。
    5.师生配上音乐演一演。

四、我的创造。
    1.学一学书上的节奏(先将小鼓、小锣节奏合二为一,再进行分声部练习)

    2.师唱旋律,生拿出自制的小鼓、小锣用书上的节奏合奏一段。
    3.师弹奏《花鼓》旋律,生边哼边创编节奏型,随着音乐轻轻拍拍。

    4.生展示自己创编的节奏,师生选出合适的,一起练一练。
    5.生跟着音乐二部合奏。

五、小结。………………………………【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

点击下载此文件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