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音乐家》课后反思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教育文稿  来源:教育文稿  发布时间:2009-03-14 07:17:25
《小小音乐家》课后反思
新港小学林燕


        今天早晨,在丹城二小,参加了县优质课的选拔。对于这次比赛,我感到很荣幸,因为我能和县里面的新生代同台展示,互相学习。但在我个人的比赛经历中,这堂课可以说是我准备的最不充分的一次。
        11月份是我们学校小学科的考核月,所以校领导就邀请了各科的教研员来进行考核。同样单老师也被我们很荣幸的邀请到了。本来自己是不参与考核的,但我知道单老师做事的风格一向很严谨,所以在两天的时间里匆匆的背好课上阵了。课后单老师也对我提出了很多的建议。很感谢单老师,他让我又重新对这堂课有了新的认识。也真是凑巧,原本被我推荐参加县优质课评比的陈老师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不能参加比赛,所以临时就决定换成我去参加比赛。说实话,自己还真的是打过退堂鼓,因为这两周自己真的是太忙了,每星期都要陪各科的教研员听至少8堂小学科的考核课,加上自己每周的14节课和校运动会开幕式的准备,真的没有太多的时间放在优质课的准备上。最后和单老师以及校领导交流后,还是告诉自己:既然教研员和校领导都给我这个机会去展示,我一定要珍惜,一定要努力。于是每天回家,干完其他的事我就开始钻研教材。每次钻研前我都要想想单老师给我提出的建议:一堂好课,不能光看它的外表是否热闹,最主要是看它有没有深度和内涵,学生是否真正学到扎实的知识,从内心里理解歌曲的深刻含义从而主动的去表现它。于是我就开始准备了。
        《小小音乐家》这首歌曲词曲结合紧密,级进、流畅的旋律不时地插入八分、四分休止符,使得旋律收放有度,极尽得意地炫耀了小乐手吹、拉、弹、唱的技巧,风趣的道白加入使歌曲略有停顿,引出第三句——转句,一个小小的低回,噢,原来是吸引了小动物“听众”跟着高兴的蹦跳,音乐会也因此获得了成功。针对以上的教材分析,我给本课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歌曲《快乐的音乐会》,培养学生聆听音乐的兴趣和良好的演唱习惯。
        2、              初步了解乐器的演奏姿势,了解乐器的音色与性格,培养学生的演唱表现力。
        3、              让学生从不同的音乐要素中感受歌曲所带来的愉悦心情。
        我给自己定下的教学重难点如下:
        1、  能唱准音准、休止符、圆滑线和八度大跳。
        2、  用活泼欢快的情绪、与各种乐器演奏方式相符合的性格音色唱好歌曲。
        3、  开发想象力,培养学生用第三者的眼睛去看演奏者和观众然后通过歌声表达。
        在教学中,我基本上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学生在课堂上也很配合,课上得比较紧凑。但是,当上完课后,细细反思,发现有不少地方需要改进,下面就根据我的上课步骤,逐一反思我在教学中的表现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1、音准、发声方法训练:用do re mi fa sol这五个音引出了音乐王国的小音符,然后教师指导他们有礼貌的轻声唱歌,用气息支持着唱准高音。
        今天这堂课中我很好的使学生做到了这些环节,只是一时疏忽,忘了加上小字一组的sol和小字组的sol有气息支持的八度连音唱法的指导,幸亏学生在后来的教学中领悟的快,音准还是比较到位。
        2、歌曲教学铺垫:本环节相对来说可以说是比较枯燥的知识性的学习,在这个环节中要解决休止符、圆滑线、衬词、乐器性格几方面的突破。对于“得儿喂”的教学,原先的第一次的考核课教学是以强音收尾,预示着小胡琴很得意的表现。后来我校教师给我建议,从re到do 音程是下行,可能轻巧的收尾更适合。今天单老师在最后的总结中建议:“喂”的发音是开口,而“得儿”的发音是闭口,所以最好让学生用气息控制,或者就不要过分的强调弱音收尾。确实这也是我当初没有想到的。第1和第2这一环节我原先设计的时间是10分钟,后来我看了时间是12分钟,有点超时了。
        3、完整聆听歌曲并学唱歌曲。这一环节我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听歌词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对旋律的感知能力,能够让学生区分三段歌词的不同情绪,表现各种乐器的不同性格,真正的从内心去感知并通过歌声和动作流露。
也许自己一向倾心于朗诵和演讲,所以对于这一环节的语言设计,我还是比较细腻的,就像单老师今天小结中提到,要不留痕迹的上课,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只是在最后结束句的“蹦”的教学中,我提早让生坐下,又觉得再次让生站起不妥,于是就临时在让学生做一个很酷的造型动作前加入了一个从位置上蹦跳的演唱的细节,原以为是自己的应变能力强,却被单老师指出:“学生跳跃动作过大就会影响学生的歌唱”。其实在整堂课的设计中包括语言中我是提醒自己和学生“精彩的表演要建立在美妙的歌声上”的,但在此处,还是疏忽了。
        4、深入演唱。这个环节主要让学生更深的理解歌词,感受歌曲所带来的快乐。按学生平时一贯的理解“快乐”的含义,他们只会停留在歌词上,也许心里是知道快乐,但是却表达不出。于是我就设计了让学生从速度的快慢比较和旋律线的高底起伏上去感受“快乐”,让学生对“快乐”这一词有更深的理解。到这一环节的结束我原先的设计是离下课还有5至7分钟的时间,但由于时间看错了,讲的多了,再加上第一环节的时间超出,还是比原先的时间拖了。
        5、深入拓展。这一环节我是设计让学生观看音乐家的现场演奏以及认识一些中国的和西洋的乐器,从而为接下去的歌词创编进行铺垫。但由于时间控制的不好,所以显的过程比较慌张。
综上所述,给自己总结:只有在平时扎扎实实的上好每堂课,即使是临时抱佛脚,面对所有的困难也会得心应手的去解决。
        再次感谢单老师和所有的听课老师给我提出的中肯意见,也同时感谢丹城二小的音乐老师和二(3)班的小朋友给我一个舒适的上课环境。

Tags:

作者:教育文稿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