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的家园——我们共同的世界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09-07-27 21:46:55

单元教学内容:歌曲《我们共同的世界》

欣赏《瀑布与溪流》,《日出》

单元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瀑布与溪流》,《日出》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九寨沟音画》选曲《瀑布与溪流》、《大峡谷组曲》选曲《日出》,领略“保护环境、关爱地球、热爱大自然”这一人类共同主题,增强“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热爱自然、爱护自然”的意识。

2、通过欣赏《九寨沟音画》选曲《瀑布与溪流》、《大峡谷组曲》选曲《日出》,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艺术美感,在聆听音乐时想象音乐所表现的情景,并能够正确辨别、选择有对比性的描写景物的音乐。

 

教学重点:聆听音乐时想象音乐所表现的情景,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艺术美,能正确辨别、选择有对比性的描写景物的音乐。

 

教学进程:

一、猜猜看导入:

师出示九寨风光短片,请生猜猜它是我国哪个风景名胜区?

(设计意图:在猜猜看的游戏环节,提高学生兴趣,从而引出—“九寨”)

二、新课教学:

1、播放《神奇的九寨》,了解九寨五绝。

2、师:音乐如何描绘九寨风光,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九寨沟音画》

3、简介管弦乐组曲《九寨沟音画》(原为作者为纪录影片《九寨沟梦幻曲》创作的电影音乐。该影片于 1995 5 月荣获第二十二届波兰克拉科夫国际电影节作曲奖。后由作者根据电影音乐重新改编创作为大型管弦乐组曲。全曲分五个乐章…)…

3、欣赏《九寨沟音画》选曲《瀑布与溪流》提问:

(1)音乐描绘了怎样的场景?请学生根据其所听到的音乐选择画面,追问学生根据音乐的何种特点得出上述感知,引导学生在音乐要素方面进行分析。

 (2)再次聆听《瀑布与溪流》音乐,教师在欣赏过程中给予适当点拨。

3、欣赏《大峡谷组曲》选曲《日出》

(1)幻灯出示莫奈的“日出”,联系巴金的散文“海上日出”,请学生谈谈日出印象。

(2)思考该给这幅画配置怎样的音乐

(3)聆听《大峡谷组曲》选曲《日出》

(4)思考:乐曲可分为几部分? [三部分外加引子与尾声]

(4)分析作品:

引子由定音鼓轻柔微弱的滚奏主音开始,小提琴用泛音随入,然后单簧管奏出缓缓上行的音阶,三支小号随后间歇地加进,奏出一种鸣叫的声响。在这样的音乐烘托下,长笛奏出两句具有主题音乐特色的华彩旋律,第一句很像是清晨的鸟鸣,第二句着意描绘朦胧的晨曦景色。
   
第一部分:伴奏音乐继续保持引子的气氛,先由英国管,然后再用长笛,奏出表现日出的主题音乐。随后,主题又变奏重复,仍由英国管和长笛相继奏出。这段音乐每次出现的最后长音中,加上由钟琴和钢琴重复奏出主题的片段,好像是峡谷中传来的回声。
   
中间部:音乐转入 G 大调,开始由圆号演奏上行音阶,转由木管组和钢琴奏出,并以继续上行模进的形式,然后由弦乐奏出主题旋律。随后,这个旋律转为 D 大调,并以卡农形式奏出。接着这段音乐忽然变得明亮而富有朝气,尤其是偶尔出现的钟琴音响,更像那晨曦闪烁的光芒。
   
再现部:音乐转入属调,主题和变奏的主题,这两个旋律以复调的手法在高音区出现,然后割断音乐的旋律又与中间部的主题形成复杂的复调关系,并又转回 D 大调。这时音乐变得非常热烈。最后音乐停在 E 大调属七和弦的长音上面,这时竖琴开始出现连续的刮奏,将音乐推向高潮,我们似乎看到那光芒万丈的骄阳已经升到天际。
   
尾声:以各部分主题的主要动机汇集成复调形式,在乐队的全奏中出现,音乐显得非常活跃,而且富有欢欣的情绪。最后,音乐转为急板,在辉煌的音响中结束。

三、结束教学,宣布下课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歌曲《我们共同的世界》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歌曲《我们共同的世界》,能够自信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表现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

2、通过学习歌曲,领悟保护环境、关爱地球、热爱大自然这一人类共同主题,增强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热爱自然、爱护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点:能自信地、有感情地演唱并表现出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

教学难点:休止符和切分音的运用,衬词处的节奏

 

教材分析:

《我们共同的世界》作于1986年,经上海电视台小荧星合唱团的演唱,便不胫而走,广泛流传。歌曲深刻地表达了人类共同关心的一个主题,即爱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呼唤人们保护环境,关爱地球,企盼人类永远美好的生活。歌曲抒发了我国少年儿童热爱地球的感情,表现出中国少年儿童朝气蓬勃、团结向上的精神面貌。歌曲将通俗歌曲风格巧妙地融于童声合唱之中,歌曲的曲调跌宕起伏、流畅连贯,休止符和切分音的运用极富弹跳感,衬词处的节奏时紧时宽,加上其后自由灵活的织体变化,使音乐情绪更为热烈、欢快。
歌曲为E调,4/4拍,复二部曲式。
开始的4小节前奏音乐来自歌曲旋律的B段,活跃流畅的曲调为引进歌声做好准备。
第一部分,为单二部曲式,A段为复乐段结构,第一、二分句构成第一大乐句,第三、四分句构成第二大乐句。第一分句的两个小节:

这是该段的音乐主题,全段音乐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成。该段音乐的典型的节奏型,跌宕起伏的曲调,加之休止符的运用,塑造了一个生动的音乐形象,它好似汹涌澎湃的巨浪,又似高低绵延的山川,更是少年儿童们激动起伏的感情的真实写照,它向人们发出要关爱地球的呼唤。
该段虽为复乐段结构,但在音乐陈述上四个分句具有起、承、转、合的特点。B段为平行句式的乐段结构,曲调活跃流畅,与A段形成对比,抒发了少年儿童热爱地球的激动、喜悦心情。此后是一句3小节的拖腔,既表达感叹声,又起到与歌曲第二部分的连接作用。
第二部分,是带扩充的复乐段结构,其曲调处理不同于第一部分的A段那样跌宕起伏,而是显得流畅连贯,塑造了一个兴奋、活跃、亲切的音乐形象,深刻地抒发了少年儿童在美好的环境中,过着幸福生活的喜悦愉快之情。该段的开始乐句出现了全曲的高潮,由于在该段中再现了第一部分的音调,这样在全曲中产生前呼后应的效果,又由于情感处理的需要,在最后的结束句中,曲调有所扩充,最后在主音的高音上结束全曲。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师播放flash作品,引出 “关爱地球,爱我家园”。

二、新课教学

1、聆听歌曲《我们共同的世界》思考:歌曲的情绪如何?表达了怎样的一个主题?可以分成几部分?

(歌曲情绪较为热烈、欢快。歌曲深刻地表达了人类共同关心的一个主题,即爱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呼唤人们保护环境,关爱地球,企盼人类永远美好的生活。复二部曲式。)

2、学唱歌曲《我们共同的世界》

(1)注意休止符和切分音的运用

(2)注意两部分情感的变化。

第一部分,音乐的典型的节奏型,跌宕起伏的曲调,加之休止符的运用,塑造了一个生动的音乐形象,它好似汹涌澎湃的巨浪,又似高低绵延的山川,更是少年儿童们激动起伏的感情的真实写照,它向人们发出要关爱地球的呼唤。

第二部分,是带扩充的复乐段结构,其曲调处理不同于第一部分的A段那样跌宕起伏,而是显得流畅连贯,塑造了一个兴奋、活跃、亲切的音乐形象,深刻地抒发了少年儿童在美好的环境中,过着幸福生活的喜悦愉快之情。

3、完整演唱歌曲《我们共同的世界》

4、分角色演唱歌曲

三、知识的扩展

1、请学生谈谈,在他们日常生活当中还听到了哪些也是体现保护环境、关爱地球、热爱大自然这一人类共同主题的歌曲?(如:周杰伦的《梯田》,通俗歌曲《同在蓝天下》……)

2、欣赏:周杰伦的《梯田》,通俗歌曲《同在蓝天下》

四、结束教学,宣布下课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