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莫轧特(选自13册教材第四单元《金色乐章》)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09-07-28 11:32:33

 永远的莫轧特

(选自13册教材第四单元《金色乐章》)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莫扎特的音乐作品,产生主动了解和享受古典音乐的愿望。

2.能够用唱,指挥,律动等多种形式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音乐;

3.欣赏莫扎特的《第四十交响曲》片段,《G大调弦乐小夜曲》,探索音乐要素与音乐情绪间的关系,感受,发现并了解古典乐曲的形式美,了解莫扎特。

教学重难点:

采用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学会欣赏,并能主动探索音乐要素与音乐情绪间的关系让学生亲近并喜欢古典音乐,产生主动了解和享受古典音乐的愿望。

教学准备:

电脑多媒体 钢琴 课件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导入:

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一首你们熟悉的流行歌曲。

我们大家一起来唱一唱。

DVD播放S H E 《不想长大》的MTV片断:

是谁演唱?

师:大家唱的很不错。

师:我还给大家带来一首器乐曲,我们来听听,看看你们能发现什么?

PPT播放莫扎特《第四十交响曲》片段。

问:你们发现什么联系吗?

生:旋律很相似~~~

师:揭示曲名作者,SHE的歌曲《不想长大》就是根据这个作品的主题片段的

旋律改编创作而成。

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莫扎特和他的古典音乐作品。

二.进入新课

1你们对莫扎特有哪些了解?

请同学说一说你们课前收集到的资料,我们大家一起来共享一下。

2欣赏莫扎特《第四十交响曲》片段

问:你听出来用了哪些乐器?

生: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

DVD 莫扎特《第四十交响曲》片段

边听边补充所用的不同乐器。

问:刚刚的这个音乐片段,我用这样的图形来表示,

PPT 出示图片,

请学生一起伸手和教师随音乐画线。

师:好的音乐就像好的文章一样,结构清晰,

请学生说一说音乐片段的结构:对称

复听感受后,

请学生对比声乐作品和器乐作品哪个表现力更强?

3欣赏《G大调弦乐小夜曲》

PPT第一环节:

1.听赏《G大调弦乐小夜曲》第一乐章

PPT播放音乐

背景介绍PPT同步播放:G大调弦乐小夜曲》是莫扎特所写同类体裁的最后一部作品,完成于1787810日。这部作品流传最广,也最受欢迎。

2.问:初听一遍,你映象最深的是哪一句?

生:

师:刚听到的是《G大调》第一乐章主要有四个主题片断

(PPT)有四个不同的旋律线条图形

听四个单独音乐片断。

教师进行讲解与学生一起分析:根据音乐中的什么元素判断的?

生:(旋律的音高位置)

教师分别弹奏4个钢琴片断
呈示部的主部主题包括了两段风格不同的音乐:
主部主题的开头是带有那不勒斯风格的一段旋律:

A

这部分音乐用主、属和弦的分解和弦构成旋律,采用问答式的手法作为旋律的基础,并在此基础上予以发展,给人以雄壮有力、流畅明快的感受。

练习:请同学用Beng哼唱A段旋律,钢琴伴奏

单独请男生演唱(用低沉的声音模仿大提琴的音色)

随后,呈现了一段:

播放第二句:

问:和第一句比较有什么变化?

生:柔婉轻盈的旋律

B段:

这段旋律留给人们一种庄重典雅的舞蹈印象。接着,乐曲把人们引向一种热烈欢快的景象之中。

问:谱例中,你们发现了什么符号?

师:前倚音(给人一种欢快跳跃的感受)8分休止符号(给人一种短小停顿的感觉,轻盈活泼)

钢琴示范

练习:请同学用La哼唱B段旋律,钢琴伴奏

单独请女生演唱(用柔美的声音模仿小提琴的音色)

师生接口唱AB段。

双声部配合演唱;

男:A主题用“BENG

女:B主题用“LA

(教师手势指挥)


副部主题与主部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带有浓郁的维也纳风格。它优美、抒情、温柔、靓丽,富于青春的气息。其一:

C段:18世纪绅士的邀舞动作;

这段旋律精巧、活泼,每句的后半部分多用跳进写成。其二:

D段:

这段旋律轻盈、俏皮、欢快、活泼,给人以十分开朗的感受。

PPT为旋律配上节奏。

完整欣赏一遍请学生加上动作。

总结:

师:思考,大家从《G大调弦乐小夜曲》第一乐章,整体感受到了怎样的情绪?

生:

明朗的情绪色彩和青春气息,轻盈的舞步般的旋律)

师:既包含了清晰,生动活泼的情绪,又具有宽广纯朴的抒情性,我们体会到了旋律的美,也感受到了形式上的美。我们从莫扎特的音乐中体会到了震撼,高贵,优雅。

 

 

评课:

关注音乐的本体内涵,音乐在教学中的作用,本课导入巧妙,运用学生熟悉的流行歌曲过渡到古典音乐;课堂注重整体的感受方式,多次的重复欣赏,但每一次都有深入,在局部也是深入探究的,如(乐句,乐段,乐器,情感方面都有);比较关注音乐风格,如“乐句是对称的”,并从情绪上引导学生理解,运用简单的手法让学生对音乐有感性的认识。教学的手法是多变的,如欣赏音乐中的律动表现,图谱表现,使得音乐中难理解的东西变简单,课堂活动中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的是一些小细节PPT和音乐问题提出要同步,结构可以再紧密一点。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