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族舞曲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09-07-28 11:37:37

教学目标:

 知    识:了解我国“瑶族”风土人情,初步感受瑶族及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音乐风格特点。

 技    能:引导学生结合音乐要素(力度、速度、情绪等)听赏音乐,进一步培养其音乐感受、欣赏能力。通过课前、课堂实践活动,培养主动学习音乐的兴趣。

思    想: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民族民间音乐的情趣,增强和培养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操。

 课    型: 本课是一节以“欣赏为主的综合课”。

课    时: 一课时。

难    点: 音乐旋律中变化的力度、速度、情绪与塑造音乐形象的关系。

 重    点: 了解瑶族及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音乐风格的主要特征。

教    法: 音乐视听欣赏与对比分析、讨论探究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   音乐导入:欣赏《爱我中华》问:我们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中有多少个成员,你都知道哪些?听乐曲片段(瑶族舞曲)问:这么美妙的音乐来自哪个民族?导入新课。      

 二 、进入新课    

 (一)人文介绍。瑶族风情、文化艺术铺垫(学生结合屏幕简介“盘王节”由来,介绍“长鼓舞”等极具“瑶族”特点的“瑶族文化”),教师补充。

 1、瑶寨简介(屏幕出现瑶寨风情并配以文字介绍

2、《瑶族舞曲》(作品背景介绍略)

(二)初听全曲,了解全貌

1、乐曲描绘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场面?表达瑶族人民怎样的心情?你是从乐曲的哪些特点中得到这样的感知的? 全曲可分为几个部分?

2、学生讨论 

 3、教师总结:全曲描绘了瑶寨人在节日的夜晚,围坐在篝火旁,载歌载舞的热烈场景。结构为:A +B+A’三大部分

(三)      分段欣赏

1、  第一部分之第一主题 1)      听一听第一部分的第一主题,思考:音乐给你怎样的感受,构成音乐的主要音符为?第一主题出现了几次,每次出现有什么不同?

 2)  播放第一部分第一主题,让学生跟着哼唱旋律。教师结合欣赏简单介绍羽调式

2. 第一部分之第二主题 1)  听一听第一部分的第二主题,思考:主题二与主题一比较有何异同点 2)     

学生讨论,教师小结(主题二由主题衍化而来,在速度、力度方面同第一主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3)  播放第一部分第二主题,让学生跟着哼唱旋律。

3.    第二部分主题 1)   欣赏第二部分主题,提问:与第一部分比较,音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它令你想到了怎样的情景?

2)  播放第二部分主题,让学生跟着哼唱旋律。

(四)完整地再次复听全曲,鼓励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音乐。       

三 总结: 引导学生讨论:瑶族及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音乐特点。

 教师总结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