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作品中的民族精神》教案和教学说明
课型:新授课
二、模式要素的主要体现
1、明确科学的教学目标:
认知:通过欣赏《天下黄河几十几道弯》、《黄河大合唱》、《青藏高原》、《蒙古人》等作品的片段来理解其中蕴涵着的勇敢、坚强的中华民族精神。
情感:理解作曲家们在其真挚而动人的音符中流露出的对民族和祖国的亲情与赞美,以及其用富于诗意的音乐语汇描绘各民族的山水美景与精神风貌。
操作:
(1)初步学会运用气息朗诵。
(2)学会简单的蒙古舞表演动作。
(3)学会演唱合唱曲《黄河大合唱》。
2、创造性思维的运用:
通过作品欣赏和学生歌唱、演奏、朗诵、舞蹈表演等艺术实践,让学生理解音乐作品中蕴涵着的勇敢、坚强的中华民族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给予其充分的想象空间,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
3、多元智能的开发:
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个性,重视课堂学生活动,根据高中学生心理、生理、情感特征,体现高中音乐教学在课堂教学基础上向课前、课后扩展延伸,培养学生主动参与音乐生活的习惯,终身学习音乐。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