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代相传的歌(第三课时)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在师生交流与学生的参与教学中,体验、表现民歌,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
民歌的感情。
2、学唱与欣赏家乡民歌,了解家乡的音乐文化现象,唤起学生对家乡民歌的
关注,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并在创作活动中赋予民歌新的创意。
3、学会演唱家乡民歌,尝试民歌采风实践。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关注家乡民歌与民歌新创。
教学过程:
一、民歌博览
1、 师生交流演绎
A、学生才艺展示:用各种形式表现自己对民歌的了解。
B、教师参与学生活动演唱1-2首民歌。
2、学生参与教学
个别学生课前接受一项任务:在课堂上当“小老师”,用自己的方法
介绍一首民歌。
3、师生归纳民歌特征
A、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民歌特征。
B、教师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归纳。(产生、内容、语言、风格、类型等)
说明:此环节为汉族民歌教学内容的阶段性学习成果展示,学生的表现可以作为单元学习的评价。在学生的信息交流和参与教学中,展示其综合的音乐素质能力;教师的交流传递美的信息,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民歌的感情。同时也是教与学方式的一种改变,更好地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
二、乡音乡情
说明:本环节作为拓展型学习的内容,旨在引导学生从关注身边的音乐文化入手,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文化的热情。老师们可以以自己所在的地方民歌的学习为切入口,进行设计。 |
1、学唱家乡民歌《六花六节歌》
A、教师范唱、介绍。(青浦田歌的发展历史、体裁类型等)
B、采风录音欣赏。
C、口传心授学唱民歌。
2、欣赏一组家乡民歌《问花名》、《拉纤歌》、《种田山歌》。(三种体裁)
A、学生进一步了解更多的家乡民歌,并进行哼唱。
B、学生听赏、思考、交流民歌的体裁类别。
说明:本环节教学以青浦田歌为例,通过听、想、唱、议等活动方式,让学生了解家乡民歌,体验民歌口传心授的传颂方式,感受家乡民歌的地方特色,唤起学生对家乡民歌的关注,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
三、六花六节唱新歌
1、为《六花六节歌》续词。
2、以学习、生活、劳动为题材创编歌词,配上《六花六节歌》的旋律,用家乡方
言唱唱。
3、根据《六花六节歌》的旋律构成音的特点,尝试模仿进行旋律创作。
4、为《六花六节歌》即兴配曲演唱。
5、创编歌词,即兴演唱。
6、交流、反馈。
说明:运用已经掌握的民歌常识,在了解家乡民歌风格特征的基础上,尝试对家乡民歌的创编,赋予民歌于新意,训练学生的创作能力。考虑到学生能力的差异,可以让学生选择性进行参与,对于呈现出的优秀作品及学生表现,教师可以以单元学习特色加分的方式,予以鼓励和肯定。 |
四、课堂小结(单元小结)
教师结语:民歌是一种口碑艺术,世代相传,我国地源辽阔,是一个多民族的
国家,各个地区、各个民族世代流传许许多多描写劳动人民生活、劳动、情感
的民歌。本单元我们主要以汉族民歌的学习为主(地图演示听过的民歌及所在
地区)。每一首流传至今的歌曲,都经过了千人唱,万人传,并在即兴的口传
心授中不自觉的磨研、锤炼中日益精练、成熟。相信每位同学此时的心情和我
一样,为我们拥有这么丰富的民族音乐文化而感到自豪和骄傲。
青浦田歌历史悠久,体裁丰富,是汉族民歌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作为青浦新一
代的年轻人,有责任在了解家乡民歌历史的基础上,传唱家乡民歌,并赋予家
乡民歌以新的时代气息,使家乡民歌真正成为世代相传的歌。
五、课后作业
利用假期旅游或节假日走访亲戚朋友的机会,尝试了解更多的本地方民歌,交
流参与民歌采风活动的心得体会。
说明:此活动可以作为一个长时期的实践积累,到第三课教学时作简要汇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