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乐铿锵》——节奏与情境教学设计及点评
教师简介
卢庆泽,2001年7月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院音乐教育系,主修舞蹈编导,副修钢琴、手风琴、声乐、音乐理论等。哈尔滨市科研骨干教师。曾获黑龙江省中小学音乐教师基本功展示高中组一等奖。多次参加省、市、区及国家级新课程改革骨干教师培训;多次获得各级各类观摩课赛课一等奖和科研论文一等奖,并承担了相应的国家“十五”、“十一五”科研课题,并被评为优秀课题。在新课程改革实践中,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两次获黑龙江省教育厅全省中小学音乐、美术录像课高中组音乐学科一等奖。2005年6月在全国新课程音乐教学观摩与交流(东北三省)活动中,获观摩课高中组二等奖。
===============================
教学点评
《鼓乐铿锵》是一节对中国鼓进行鉴赏的课。这节课主要突出对鼓的“鉴”与“赏”,围绕这个教学目标,提高学生对中国鼓的音乐鉴赏能力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本节课有以下两个特点:
 
《鼓乐铿锵》是一节对中国鼓进行鉴赏的课。这节课主要突出对鼓的“鉴”与“赏”,围绕这个教学目标,提高学生对中国鼓的音乐鉴赏能力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本节课有以下两个特点:
把以审美为核心贯穿教学的全过程是本节课的一个特点。从教学的整体安排上体现上了以音乐为本,贴近学生的生活实践。在导入部分,以《中国龙》的鼓乐,展示出现代鼓乐的审美特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充分发挥自身文化底蕴及教学语言的优势,引导学生在“看鼓”、“学鼓”、“赏鼓”、“玩鼓”等教学活动中主动参与审美实践;在课件的设计上,教师为了配合“鼓乐铿锵”的教学,把具有民族特色的红、黄两种色调有机搭配,彰显出中国鼓的审美魅力。
创设情境空间、鼓励学生主动探究是这节课另一个亮点。教师在“鼓乐铿锵”的情境设计中,没有设制固定的节奏型来限制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而是围绕情境空间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在实践中检验学生对鼓的体验和认识,提高学生对鼓的感受力和创造力。在感受中国鼓动人心魄的震撼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同时让学生近距离观察、探究鼓的材料、制作、功用、地位。使学生在积极参与音乐体验,主动探究过程中对所听音乐有独立感受与见解,学生便在欣赏山西绛鼓《滚核桃》片段后,利用教师提供的“鼓”, 演示自己寻找到的演奏方法和部位,由于学生零距离接触鼓并亲身体验击打,启动了学生更深层次的探究性。在特定情境的设定中学生自由选择,找到了击鼓的乐趣,使学生在关注音乐中提高了学生对音乐的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也检验了学生知识的掌握与运用。教学过程环环相扣、过渡自然。
教师在这节课中的教学目标清晰明了。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并能以轻松、生动的语言,在师生互动过程中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享受了成功的愉悦。
点评人:于薇(黑龙江省教育学院)
 
教师在这节课中的教学目标清晰明了。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并能以轻松、生动的语言,在师生互动过程中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享受了成功的愉悦。
点评人:于薇(黑龙江省教育学院)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减小字体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增大字体



 中查找“《鼓乐铿锵》——节奏与情境教学设计及点评”更多相关内容
中查找“《鼓乐铿锵》——节奏与情境教学设计及点评”更多相关内容 中查找“《鼓乐铿锵》——节奏与情境教学设计及点评”更多相关内容
中查找“《鼓乐铿锵》——节奏与情境教学设计及点评”更多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