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 划时代的音乐大师
一 、学习目标
(一)聆听《第23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及《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感
受、体验、认识、理解作品的音乐情绪,以及欧洲古典主义音乐风格的特点。
(二)通过了解古典时期西方音乐的重要代表人物-贝多芬,认识维也纳古典乐派后期的音乐文化特征。
(三)初步懂得古典时期重要的音乐体裁-奏鸣曲、交响曲及奏鸣曲式。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聆听《第九交响曲》,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及音乐风格,理解音乐内容
难点:认识、理解古典主义音乐特征
三、教学内容安排
(二)演唱《欢乐颂》主题。
(三)了解《第九交响曲》的创作背景,及作品产生的影响。
(四)通过贝多芬的音乐作品,探究古典主义音乐特征,
(五)聆听《第23钢琴奏鸣曲》片段。
四、教学资源建议
(一)课前布置学生搜集贝多芬生平相关材料,课上介绍。
(二)利用教材及配套课件,和师生搜集的视频资料,充分认识贝多芬及音乐风格。
(三)教师示范或学生演奏、演唱音乐主题。
(四)引导学生自主的走进音乐厅,感受音乐氛围。
五、教学方法与学习指导策略
(一)细致聆听《第九交响曲》,演唱主题。
(二)以自主探究方式,分析音乐作品,分辨主题。
(三)教师指导学生演唱《欢乐颂》主题。(二至四声部)
(四)通过教师和学生共同演唱、演奏,创设课堂教学情境,营造学习氛围,培养鉴赏音乐能力。
六、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导入 展开 深入 进一步熟悉作品 了解奏鸣曲等知识 |
课前10分钟播放《热情》作为背景音乐。 请同学演奏《热情》 请演奏的同学简单介绍这首钢琴奏鸣曲 通过作品掌握奏鸣曲的基本知识(解答学生的疑问) 一、欣赏《欢乐颂》合唱部分(卡拉扬版本视频) 1旋律、节奏的特点? 2为什么贝多芬把人声加入交响曲中,人声在这里起到什么作用? 二、分声部演唱《欢乐颂》 (1)先学第二声部 (2)二声合唱 三、介绍贝多芬创作的艰辛经历 学生介绍为主,教师补充 放贝多芬视频片段 四、完整聆听《第九交响曲》 1、学生自己演奏的版本(片段) 2、卡拉扬演奏版本(全曲) (1)什么是交响曲? (2)奏鸣曲式结构? (3)从乐队演奏到人声合唱,音色的转换,对音乐的情绪有怎样的推动作用? (4)讨论贝多芬的创作风格? 教师补充:贝多芬的音乐构成了18、19世纪之交欧洲音乐文化的高峰,对后世的音乐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五、分析古典主义音乐特征 继承德奥民间优良传统,确立了主调音乐风格,在音乐创作中的主导地位,奠定了古典类型的奏鸣曲式、交响曲、室内乐和歌剧的规范。他们的创作以崇尚理性、逻辑严密、内容充实、形式严谨、含义深刻、为特征,构成了古典主义的音乐风格。 |
随着《热情》音乐走进教室 学生仔细欣赏 看P112奏鸣曲介绍 旋律庄严,节奏规整、 体现了作者对自由、平等、博爱的追求和强烈的渴望,人声,更具感染力让气势更加恢宏 唱二声部 合唱 总结交响曲 讨论如何理解奏鸣曲式 从大提琴开始发展到整个乐队,从男低音到整个合唱队,情绪变得宏伟,欢乐的情绪却始终如一。 深刻,富哲理性,承前启后。 |
直接导入,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注意 从学生熟悉的音乐入手,引起兴趣,并深入认识。 让学生参与 熟悉主旋律 引起学生对作品的共鸣 使学生得到完整的艺术享受 培养学生自主分析、鉴赏的能力 |
拓展与 探究 |
第二题课后作业 写一片听后感 |
完成作业 |
巩固学习成果,鼓励继续探究 |
七、评价建议
(一)以提问的方式,检测聆听音乐的效果。
(二)探讨研究,贝多芬音乐创作风格
(三)演唱主题,理解音乐内容。
(四)写一片聆听贝多芬作品的感想
(北京五中 许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