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 划时代的音乐大师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09-07-28 16:30:06

一 、学习目标

(一)聆听第23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及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感

受、体验、认识、理解作品的音乐情绪,以及欧洲古典主义音乐风格的特点。

(二)通过了解古典时期西方音乐的重要代表人物-贝多芬,认识维也纳古典乐派后期的音乐文化特征。

(三)初步懂得古典时期重要的音乐体裁-奏鸣曲、交响曲及奏鸣曲式。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聆听《第九交响曲》,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及音乐风格,理解音乐内容

难点:认识、理解古典主义音乐特征

、教学内容安排   

  (一)本节课以聆听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为重点内容,在感受、体验的基础上,自主分析和理解音乐内容。

(二)演唱《欢乐颂》主题。

(三)了解《第九交响曲》的创作背景,及作品产生的影响。

(四)通过贝多芬的音乐作品,探究古典主义音乐特征,

(五)聆听《第23钢琴奏鸣曲》片段。

四、教学资源建议

(一)课前布置学生搜集贝多芬生平相关材料,课上介绍。

(二)利用教材及配套课件,和师生搜集的视频资料,充分认识贝多芬及音乐风格。

(三)教师示范或学生演奏、演唱音乐主题。

(四)引导学生自主的走进音乐厅,感受音乐氛围。

五、教学方法与学习指导策略

(一)细致聆听《第九交响曲》,演唱主题。

(二)以自主探究方式,分析音乐作品,分辨主题。

(三)教师指导学生演唱《欢乐颂》主题。(二至四声部)

(四)通过教师和学生共同演唱、演奏,创设课堂教学情境,营造学习氛围,培养鉴赏音乐能力。

六、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展开

 

 

 

 

 

 

 

 

 

 

 

 

 

 

 

 

 

深入

进一步熟悉作品

了解奏鸣曲等知识

 

 

 

 

 

 

 

 

 

 

 

 

 

课前10分钟播放《热情》作为背景音乐。

请同学演奏《热情》

请演奏的同学简单介绍这首钢琴奏鸣曲

通过作品掌握奏鸣曲的基本知识(解答学生的疑问)

 

一、欣赏《欢乐颂》合唱部分(卡拉扬版本视频)

1旋律、节奏的特点?

 

2为什么贝多芬把人声加入交响曲中,人声在这里起到什么作用?

 

 

 

二、分声部演唱《欢乐颂》

(1)先学第二声部

(2)二声合唱

 

三、介绍贝多芬创作的艰辛经历

学生介绍为主,教师补充

放贝多芬视频片段

 

四、完整聆听《第九交响曲》

1、学生自己演奏的版本(片段)

2、卡拉扬演奏版本(全曲)

(1)什么是交响曲?

(2)奏鸣曲式结构?

 

(3)从乐队演奏到人声合唱,音色的转换,对音乐的情绪有怎样的推动作用?

 

 

(4)讨论贝多芬的创作风格?

教师补充:贝多芬的音乐构成了18、19世纪之交欧洲音乐文化的高峰,对后世的音乐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五、分析古典主义音乐特征

继承德奥民间优良传统,确立了主调音乐风格,在音乐创作中的主导地位,奠定了古典类型的奏鸣曲式、交响曲、室内乐和歌剧的规范。他们的创作以崇尚理性、逻辑严密、内容充实、形式严谨、含义深刻、为特征,构成了古典主义的音乐风格。

随着《热情》音乐走进教室

学生仔细欣赏

 

看P112奏鸣曲介绍

 

 

 

 

 

旋律庄严,节奏规整、

体现了作者对自由、平等、博爱的追求和强烈的渴望,人声,更具感染力让气势更加恢宏

 

 

唱二声部

合唱

 

 

 

 

 

 

 

 

 

总结交响曲

讨论如何理解奏鸣曲式

从大提琴开始发展到整个乐队,从男低音到整个合唱队,情绪变得宏伟,欢乐的情绪却始终如一。

深刻,富哲理性,承前启后。

 

 

直接导入,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注意

 

 

 

 

 

从学生熟悉的音乐入手,引起兴趣,并深入认识。

 

 

 

 

 

让学生参与

熟悉主旋律

 

 

引起学生对作品的共鸣

 

 

 

使学生得到完整的艺术享受

 

 

 

 

 

 

 

 

 

 

 

 

 

 

培养学生自主分析、鉴赏的能力

 

 

 

拓展与

探究

第二题课后作业

写一片听后感

完成作业

巩固学习成果,鼓励继续探究

 

七、评价建议

(一)以提问的方式,检测聆听音乐的效果。

(二)探讨研究,贝多芬音乐创作风格

(三)演唱主题,理解音乐内容。

(四)写一片聆听贝多芬作品的感想

 

(北京五中 许艳    北京54中 姚宝玲   北京177中滕军    北京22中 祝萍撰写)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