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查找“第三十节 祖国颂歌”更多相关内容
中查找“第三十节 祖国颂歌”更多相关内容
- ·上一篇文章:第二节 《高亢的西北腔》教学设计
- ·下一篇文章:第二十九节 《冼星海》
第三十节 祖国颂歌
第三十节 祖国颂歌
一、
(一)聆听歌曲《忆秦娥﹒娄山关》,感受旋律、速度与艺术处理等音乐表现要素的作用,感受艺术歌曲的艺术魅力,并对比独唱与合唱版本音乐表现上的不同。
(二)聆听《谁不说我家乡好》、《祝酒歌》两首群众歌曲,通过音乐表现要素的对比,尝试了解群众歌曲与艺术歌曲的不同,并初步感受群众歌曲的特征和体裁风格。
(三)跟唱《我和我的祖国》,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歌曲创作的繁荣景象,体会音乐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反应。
二、
重点:体会音乐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反应,了解不同音乐作品的体裁特征。
难点:感受不同歌曲中音乐表现要素的作用。
三、
(一)导入:用毛泽东诗词导入本课。毛泽东诗词作为文学作品中的经典内容,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学生小学、初中的语文课本也选择了不少毛泽东诗词作品。然而学生并不了解毛泽东诗词歌曲在新中国创作歌曲中也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七律·长征》是学生熟悉的作品,由此调动学生已有知识,综合语文、历史等学科,让学生形成对重点作品《忆秦娥﹒娄山关》的期待,直接进入主题。
(二)新课:
1、《忆秦娥﹒娄山关》:聆听作品,结合乐谱分析旋律、速度、艺术处理等音乐表现要素的特点及作用,感受艺术歌曲的艺术魅力。对比不同演唱版本的异同。
2、《谁不说俺家乡好》:聆听作品,结合乐谱对比相同表现要素(旋律、速度、艺术处理)的特点及作用,体会群众歌曲的特点及其与艺术歌曲的不同。
3、《祝酒歌》:聆听作品,体会音乐作品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反应。
4 、跟唱《我和我的祖国》,熟悉作品旋律。
5、拓展与探究:列举“祖国颂歌”题材的作品,完成课后探究活动第5题。
四、
(一)引导学生到相关的音乐网收集“祖国颂歌”题材的作品,使着唱一唱作品的重要旋律。
(二)教师充分利用教学课件资源,整合适合自己及学生的课件服务于教学活动。
(三)教师应主动参与,在情感上与学生实现互动,有条件的教师尽量范唱,让学生获得直观感受。
五、
(一)比较分析:用比较的方法,分析音乐表现要素在不同作品中的作用于体现,分析不同体裁音乐作品的艺术特点等。
(二)探究:在聆听的基础上,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体会音乐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反应。
六、
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时间 |
设计思路 |
导入 |
1出示毛主席诗词 2提问 |
1朗诵毛主席诗词《七律﹒长征》 2回答问题:除《七律长征》外,学过或知道哪些毛主席诗词? |
2 |
通过毛主席诗词引出《忆秦娥﹒娄山关》 |
新课一: 《娄山关》1 |
1出示毛主席诗词 2介绍歌曲创作背景 3播放录音 |
1朗诵毛主席诗词《忆秦娥·娄山关》 2师生互动 3结合乐谱欣赏《忆秦娥 娄山关》 |
5 |
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采用师生互动的形式介绍歌曲背景 |
《娄山关》2 |
分析作品 |
1感受歌曲速度变化的作用 2体会歌曲跌宕起伏的旋律 3注意歌曲中的艺术处理 |
4 |
从音乐表现要素进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作品 |
《娄山关》3 |
播放《忆秦娥·娄山关》的合唱版本 |
1欣赏 2对比两个版本音乐表现上的不同 |
3 |
略听作品,感受两个版本的不同 |
新课二:艺术歌曲与群众歌曲 |
知识介绍艺术歌曲 |
结合刚才所欣赏的歌曲和书中艺术歌曲的定义,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艺术歌曲 |
4 |
此环节是承上启下的过渡环节,既总结艺术歌曲,又可引出群众歌曲,连接下一环节。 |
引出群众歌曲 |
阅读书上群众歌曲的相关文字,并尝试自己总结 |
2 |
教师在此环节并不对学生的结论做任何评判,只是引起学生的期待,使学生在下一环节中更积极的思考及理解作品。 |
|
新课三:《谁不说俺家乡好》 |
1提问 2师生总结 |
带着问题聆听并思考 从旋律,速度,艺术处理等音乐表现要素上对比两首歌曲。 |
5 |
相同的音乐表现要素在艺术歌曲和群众歌曲两种不用体裁歌曲中的体现 |
过渡 |
1介绍吕其明 2引出施光南及其作品《祝酒歌》 |
聆听并思考 |
2 |
此环节为承上启下环节,介绍吕其明可使学生知道,群众歌曲也亦是由专业的作曲家创作出来的 , |
新课四:《祝酒歌》 |
播放《祝酒歌》 |
聆听作品 结合书上文字说说哪几个乐句最能体现“举国欢庆十月胜利”的喜悦之情。 |
5 |
此作品不作为重点作品,只做浏览性的欣赏,重点体会音乐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反应。 |
新课五:《我和我的祖国》 |
再次渗透音乐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反应。 |
欣赏并跟唱 |
8 |
通过对此作品的欣赏和演唱,再次强调音乐与人类社会生活的关系即音乐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反应。 |
新课六:拓展与探究 |
引导学生共同完成探究活动第五题 |
列举所知道的以“祖国颂歌”为主题的歌曲,并标明这首歌曲的体裁 |
3 |
拓展探究 |
总结 |
回顾本课所学歌曲,结合书上文字总结本课收获。 |
2 |
总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