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高亢的西北腔》教学设计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09-07-28 16:30:41

第二节 《高亢的西北腔》教学设计

学时建议:一学时

一、学习目标

(一)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地方风格,认识“花儿”、“信天游”的民歌体裁。

 (二)引导学生探究有关民歌的基本知识,感受、体验、理解西北民歌的基本风格特征。

二、重点、难点

掌握西北民歌的特点,认识“花儿”、“信天游”等民歌体裁,并尝试有表情的演唱。理解西北民歌的艺术价值。

三、教学内容安排

实操建议:由于《上去高山望平川》演唱音域较高,《脚夫调》的节奏比较自由且复杂,因此不易于学生集体进行演唱,可以将《刨洋芋》作为重点演唱曲目。

保持教学内容的流畅性,对上节课音乐的基本要素结合新课巧妙地安排复习。

拓展与探究1、2、3、4、课上尽量完成。5可作为课后思考。

四、教学资源建议

(一)人音社现有配套资源

   (二)影视作品及通俗歌曲中的陕(西)北民歌。如:《少年壮志不言愁》(电视剧“便衣警察”)主题曲、《信天游》、《心中的太阳》(电视剧“雪城”片头曲)

  (三)学生收集有关西北有关的话题:如 : 小吃,服装,西北人的性格特点。

   (四)相关网址:?

五、教学方法与学习指导策略建议

(一)本单元为高中学生的第二节课,在学生升入高中阶段首次接触民族民间音乐,应以积极启发,适度引导为主,从学生熟知的影视作品入手,贴近学生贴近生活,从而带动学生理解民歌源于生活立足本土的特点。

 (二)课后拓展与探究可结合实际情况调整顺序,第2题可在课内结合欣赏完成。

(三)为体现课堂教学的流畅性,应作好与第三、四、五节作品欣赏的铺垫工作,如:第五节拓展与探究5题的内容。

六、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播放视频片断:《少年壮志不言愁》(电视剧便衣警察”)主题曲、《信天游》、《心中的太阳》(电视剧“雪城”片头曲)。(有歌词)

提问:这些歌曲是民歌还是通俗歌曲?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是具有西北民歌特征的通俗歌曲。

提问:为什么在通俗歌曲中运用民歌素材?请学生选择一首来演唱,(卡拉OK伴奏)(建议演唱:少年壮志不言愁 )

教师播放演唱者刘欢的采访录像,刘欢介绍自己在创作演唱带有西北民歌特征通俗歌曲的心得体会。刘欢:“西北民歌旋律的高亢悠长激发了创作灵感……”。(如时间允许可适当展开介绍刘欢)

教师:同学们想不想听老师为大家演唱一曲?

教师演唱通俗歌曲《信天游》。(有会唱的学生鼓励一起唱)

提问:刚才的演唱旋律、节奏有何特点?

请同学们根据该曲的歌词及音乐风格与西北民歌进行比较。

教师:同学们猜测一下原汁原味的西北民歌是怎样的?演唱方法,风格,声音特点都有什么特点?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讨论)

 

注:如有学生提出原生态,教师应作必要讲解。

 

 

 

 

 

 

 

 

 

 

 

2、教师范唱《脚夫调》中前两小节旋律(提示学生看谱例聆听),让学生听辨该句旋律属于我国哪个地区的音乐风格,并在地图中勾画出其地理位置。(教材21页,拓展与探究第4题)

 

3、欣赏《脚夫调》(陕西民歌),通过教师的范唱,或听录音,引导学生认识、感受“信天游”这一音乐体裁,试着说明其特点。

 

4、欣赏《上去高山望平川》

(建议由学生选择欣赏两个版本,对比欣赏)或教师范唱。引导学生认识、总结“花儿”这一音乐体裁,从而感受其高亢悠扬、开阔起伏、舒展自由的旋律特点。

从旋律、节奏上对比总结“花儿”与“信天游”各自特点:

“花儿”---------旋律高亢悠扬、舒展自由

 

 

“信天游”  (1) 旋律高亢辽阔、起伏较大

            (2) 旋律平稳、节奏工整

 

 

5、欣赏山西民歌《刨洋芋》,让学生进行演唱(教师可选择钢琴伴奏或配套光盘伴奏)。引导学生通过演唱来进一步感受山西民歌的音乐风格,教材中作品的介绍学生可自主浏览。

 

 

6、通过三首民歌的欣赏,进行比较,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西北民歌的基本特征。

 

 

 

 

 

 

7、看谱例,完成拓展与探究第2题:(谱例略)

教师指导学生唱,提示学生想象并模仿西北人唱出这几个音的效果,可鼓励学生即兴为这几个音加入歌词,建议歌词内容贴近生活。

 

 

 

 

 

 

 

8、小结:同学们唱得好,听得仔细。民歌只有多唱,才会体味其中的腔调与情韵。

中华民族民歌宝库,丰富多彩。无论是独特的民族风,还是飘逸的南国风,高亢的西北风,都足以让同学们为之自豪而骄傲!

七、教学评价建议

(一)尊重学生的审美取向,同时注重良好欣赏习惯的培养与训练。

(二)建议将知识目标的完成渗透到演唱,欣赏的环节之中,加强学生的参与、体验,交流、创编环节的实效性。

(三)通过师生互动演唱与鉴赏环节的开展效果,检测学生学习效果。

 

教学设计意图

 

1、通过学生所熟悉的通俗歌曲,即激发了学习兴趣又做了初步开声练习,为后面演唱作准备

 

 

 

2、借助学生熟知的明星及其作品,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及效率。

 

 

 

 

 

 

 

 

 

 

 

要在备课时对学生可能会提到的相关知识性问题有预见性,作必要的资料准备。学生有可能问及的关键词:原生态及唱法、民族唱法、民歌为什么很“土”等。

 

 

 

 

引导学生总结西北民歌的基本特点。

 

 

 

 

 

 

 

复习音乐要素的作用

 

 

 

 

 

 

 

知识点的渗透。

 

 

 

 

 

 

 

 

 

 

引导学生参照教材P19给出的有关民歌的定义,对西北民歌的特征有一个系统的了解。

 

 

 

记住西北民歌的旋律框架。

 

结合学生即兴创作,使学生体验到民歌贴近生活,旋律易于传唱的特点。

 

 

 

 

点题:

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