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节 《乐坛新曲》(案例一)
第十七单元
第三十一节 《乐坛新曲》(案例一)
一 、学习目标;
(一)聆听《乱云飞》﹑《御风万里》,熟悉音乐主题,感受音乐情绪和音乐风格,了解中国民族音乐的元素
(二)通过聆听体验对比分辨中西乐队,比较中西乐队的风格色彩。了解中国民族管弦乐队的发展概况,简单了解彭修文
(三)展望中国民族管弦乐队及民族音乐的发展。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聆听《御风万里》的音乐情绪和音乐风格,认识中西合璧的意义。
难点: 分辨《御风万里》中的汉藏蒙等民族音调主题
三、教学内容安排
(一)导入聆听:传统京剧片短,说出传统京剧乐队使用哪些乐器.(文武场 )
(二)新授课《乱云飞》《御风万里》
1、聆听民乐演奏《乱云飞》回答问题
2、介绍民族管弦乐队发展概况和代表人物.
3、唱《御风万里》主题熟悉作品人,议论有关民族音乐的发展问题.
(三)做练习进一步巩固.
四、教学资源建议
(一)本模块的音乐课件,教师铺垫的相关影音资料等.
(二)学生自主查阅中国器乐创作发展概况的相关文字资料和音像资料
五、教学方法与学习指导策略建议
1、选《御风万里》为主,《乱云飞》一带而过.
2 、《乱云飞》这个作品学生在前面单元里已有接触, 以此作品进一步介绍民族管弦乐队以及彭修文概况,可用时较短。
3、播放《乱云飞》的各个片断并进行比较,有利于锻炼培养学生的听觉。
4、组织简短的议论:谈谈中国为什么要发展交响乐,引导学生关注怎样借鉴西洋为我所用。向学生渗透继承和发展民族音乐的意识。
5、视唱乐谱,判断主奏乐器,感受音乐风格,辨别民族归属,领会作曲家引用它们的意义
六、教学过程
步骤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方法展示 |
目的意图 |
时间 |
导 入 |
播放传统京剧音乐片段,并向学生提出问题 |
聆听京剧片断,分辨并写出有哪些乐器 |
表格 视频资料 |
了解传统京剧乐队的构成,为新课作铺垫。 |
2` |
新 课 |
依次播放两段音响,要求学生进行比较,找出不同之处。 1)民族乐队的《乱云飞》导板, 2)中西乐结合的《乱云飞》导板 , |
聆听作品、熟悉主题,在表格上填写回答问题: 1、两者间有什么共同点?有什么不同点?与传统京剧音乐相比你有何感受? 2、乐队指挥是谁? |
课件视频 表格 |
熟悉音乐主题,体会不同的乐队所带来的功能以及色彩上的变化。体会“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
1 3` |
组织学生交流(事先查找)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器乐曲的创作及乐队的发展情况,教师进行整合补充 |
讨论交流建国后器乐曲创作以及乐队的发展状况,认识彭修文等 |
课件 |
了解民族器乐的发展及在发展过程中老一代音乐家彭修文等做出的重大贡献。 |
5` |
|
播放《御风万里》中的几段民歌音频,要求学生找出并哼唱那个重复出现的旋律(可链接黄河船夫曲) |
学生视唱各段乐谱侧重黄河船夫曲和嘎达梅林 判断各段的主奏乐器,感受音乐风格,辨别民族归属,领会作曲家引用它们的意义 |
表格 课件 |
对作品形成初步认识 |
5` |
|
组织简短的议论:1)中国为什么要发展交响乐? 2)对采用外来乐器及形式创作民族音乐作品,有什么看法? |
谈谈中国为什么要发展交响乐。 谈谈有关借鉴西洋为我所用的问题 |
|
借鉴成熟的西洋乐器和创作经验,为我所用,拓宽民族音乐发展之路。 |
5` |
|
完整播放《御风万里》 |
聆听、领会乐曲所要表达的情感 |
|
了解中国在交响乐领域的追求。 |
10` |
|
布置拓展中的练习(课本第220页) |
学生根据以往对民族乐队的认识,完成拓展中的练习——排列出民族管弦乐队各种乐器的舞台位置。 |
学生在课本上完成,教师用课件演示 |
巩固本节课知识, |
3` |
七、教学评价建议
(一)能认识民族管弦乐队的乐器分类,编制及各乐组的排列位置
(二)能分辨中西乐队
(三)对采用外来乐器及形式创作民族音乐作品,有个人独到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