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教师基本功比赛——教学设计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09-07-28 17:23:15

市教师基本功比赛——教学设计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

  第八单元 划时代的音乐大师——贝多芬
第十五节《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一)感受、体验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的音乐情绪及欧洲古典主义音乐的特点。
(二)了解贝多芬的简单生平、代表作及音乐历史贡献。
(三)初步懂得奏鸣曲、奏鸣曲式及交响曲的音乐知识。
二、重点、难点:
重点:聆听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及音乐风格,理解音乐内容。
难点:认识古典主义的音乐特征。
三、 教学内容安排:
(一)以聆听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为重点内容,感受、体验
音乐情绪表现,在理解内容方面进行细致的赏析。
(二) 在教师的引领下,掌握几个音乐主题,特别是《欢乐颂》主题。
(三)了解贝多芬创作的背景,亲自指挥的状况以及作品产生的影响及作
用。
   (四)引导学生探索音乐创作的风格特征与忍受经历的关系。
四、 教学资源:
(一)教材及配套资料,贝多芬生平、创作背景及高水平乐团《第九交响
曲》第四乐章的演出视频资料。
(二) 充分发挥学生特长,如:器乐、声乐、指挥等激发兴趣,调动情绪,
活跃气氛。
五、 教学方法与学习指导策略
(一)完整聆听全曲。
(二)出示乐曲结构示意图,引导学生了解乐曲发展的脉络。
(三)指导学生演唱主题及四声部。
(四)师生合作用器乐、声乐、指挥形式等表现音乐。
    (五)引导学生从贝多芬音乐中感悟音乐与人生。
六、 教学评价设计
(一)以提问的方式,检测学生对教学中所设计的问题理解情况。
(二)探究讨论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的音乐情绪、音乐风格,理解音乐内容。(以组为单位交流,教师评价)。
(三)教师对学生演唱主题及四声部时的评价。
(四)师生合作表现音乐时对学生表演的评价。
(五)学生写一篇聆听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后的感想。
七、 教学过程:
教    学    过    程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引出本课内容——贝多芬
(一)贝多芬生平及代表作品

聆听音乐
(二)贝多芬第九交响曲

[展开讨论]

[深入探究]

拓展学习]

 播放《命运》音乐主题
提问:乐曲作者及名称?
欣赏视频资料,提问:

1、生平:
贝多芬(1770—1827),所处于资产阶级大革命时代,一生贫病交加,却创作了世界上最伟大的音乐作品,在音乐史上成为里程碑式的人物。
2、 耳聋的贝多芬在指挥
3、贝多芬代表作品:
《英雄》交响曲,《田园》交响曲,《合唱》交响曲,钢琴曲《献给爱丽丝》等。
4、教师小结:贝多芬——“乐圣”,他是集古典主义音乐之大成,开浪漫主义音乐之先河的伟大人物。

(一)播放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
提问:
1、 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
2、 旋律是怎样发展变化的?
3、 音乐的速度、力度有何特点?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在他的全部作品中占有突出的地位,是他在交响乐领域中伟大成就的总结。集中体现了他创作的思想境界、革命热情和艺术理想。

(二)教师出示乐曲结构示意图,引导学生了解乐曲发展的脉络。
提问:乐曲的表现形式?
奏鸣曲式:
奏鸣曲:
交响曲:
古典主义音乐的特点:
(三)指导学生演唱主题及四声部。

(四)教师引导学生用器乐、声乐、指挥形式等表现《欢乐颂》音乐主题。
教师为学生指挥

(五)欣赏柏林爱乐乐团现场音乐会视频资料


(六)引导学生从贝多芬音乐中感悟音乐与人生。

 思考:乐曲作者及名称?

聆听并思考:了解贝多芬生平及代表作品
学生讨论

完整聆听全曲

聆听思考

学生讨论
聆听思考
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
展开讨论

学生练习演唱音乐主题

体验四部合唱

师生合作:
1、学生用器乐形式表演主题音乐、
2、学生声乐演唱表现音乐。

学生讨论:
感受音乐从阴暗与绝望、痛苦与沉思、痛苦与斗争的发展,走向全人类的自由和解放、胜利与欢乐、团结和友爱。

写一篇聆听音乐后的感想 引起学生对本课学习内容的关注、切入主题

了解贝多芬生平及代表作品、历史贡献。

完整聆听全曲,感受基本音乐情绪激发兴趣、
初步懂得奏鸣曲式、奏鸣曲、交响曲的含义
对比聆听,思考讨论
调动情绪活跃气氛。
理解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思想内涵
感受交响乐的艺术魅力
通过聆听音乐引导学生对人生的思考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